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的现实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期刊刊发的作品特别强调学术性、探索性及语言的专业性,这就要求学术期刊必须严把审稿关。目前学术期刊审稿制度日益暴露出弊端,因此学术期刊要完善审稿制度,逐步建立匿名审稿。从内外部环境和已有的成功经验出发,论证学术期刊实行匿名审稿制的可行性,重点分析匿名审稿制的功能和效果,认为匿名审稿可确保审稿过程规范,维护审稿的公正性,持续提高期刊质量,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制分析。  相似文献   

2.
匿名审稿制是国际上高水平期刊审稿制度的一个通例,学界也把是否实行匿名审稿作为衡量学术期刊及其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自1998年以来,为严守学术规范,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本刊即按国际惯例在全国社科期刊中较早地采用了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和内稿外审制,并建立了以全国各高校和社科院博士生导师为主的审稿专家队伍,保证了用稿的公正性,办刊质量不断提高,在作者和读者中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2002年3月,《光明日报》C版头条曾以《双向匿名审稿———中国学术期刊向国际标准靠拢》为题,配以本刊封面照片对本刊及《中国社会科学》等…  相似文献   

3.
为了办好高校经济类学术期刊,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应当正确处理好学术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学术与政治本质上是内在统一的;在学术性与市场化的关系问题上,市场化的目标应当是打破学术期刊的封闭格局,促进学术期刊的竞争,而不应以赢利为目的;在内稿与外稿的关系问题上,应当坚持质量第一的用稿原则;在审稿问题上,应当坚持专家匿名审稿制,同时把编辑审稿和专家匿名审稿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科学术期刊学术建设的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匿名审稿制度、专家审稿制度、投刊比、组稿比、编辑与作者沟通、文章长度偏好、引用联盟等,可以反映我国社科学术期刊的学术建设状况。对我国347种社科学术期刊进行调查,发现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为此,应完善审稿制度,推广匿名审稿制度和专家审稿制度;提高编辑的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组织稿件,并充分与作者沟通,完善稿件的学术思想;在管理过程中,改变过分依赖目标管理的现象,重视过程管理,吸收过程管理的精髓,争取将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完整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学术期刊编辑部对审稿工作制定出一整套具体的审稿制度,如:“三审制”、“专家匿名审稿”、“内审”、“外审”等等。但在实施过程中常流于形式、走过场,执行不力,出现不少问题,好的论文难于发表,质量不高的论文由于审稿的种种因素充斥版面,导致学术期刊的质量得不到保证,面对这样的情况,必须完善审稿制度,加强管理、落实和监督。  相似文献   

6.
论学术期刊的几种审稿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学术期刊几种审稿方式:专家审稿和编辑审稿,匿名审稿和公开审稿,个体审稿和多人审稿的优劣对比分析,指出采用不同审稿方式应注意的问题,以便在审稿实践中灵活运用审稿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学术期刊审稿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审稿攸关学术和学术期刊的存亡。学术期刊和同行审稿制度首先产生于西方|我国清代中期《吴医汇讲》的性质属于传统图书,不是学术期刊,其审稿性质不具有真正意义同行审稿的性质|中国真正的学术期刊的起点是1815年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由于近代中国学术期刊主要由传教士创办,以传教为主,同时普及、介绍西方文化和科学,所以审稿以著、审、编'三位一体'为主要特点,无须同行审稿|解放前中国学术期刊还处在探索期,加之社会动荡不已,无法实行同行审稿制度|解放后中国学术期刊实行了计划经济色彩很浓的'三审制',其渊源是列宁和毛泽东战争年代的出版思想。中西方学术期刊审稿的比较研究表明,'三审制'与同行审稿制度均有利弊,但同行审稿制度利大于弊,'三审制'弊大于利。因此,中国学术期刊应当积极吸收、借鉴现代国际社会通行的同行审稿制度,努力实现学术期刊审稿制度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8.
改进审稿制度,促进学术水平的提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稿制度对学术水平有重要影响,专家审稿比编辑审稿更符合学术规范的要求,建立匿名审稿制度、完善审稿制度中的形式化规范和提高实质性审查水平对促进学术水平的提高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在“三审制”的基础上,以SCI源期刊审稿为例,认为编辑应把好初审关,通过执行双向匿名审稿制,进行重复审稿,遴选合格的审稿人等措施来提高专家审稿的质量,同时编辑应对专家审稿意见进行适度加工,以达到优化审稿过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专家审稿是学术期刊出版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专家审稿能保证论文的学术质量,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促进学术研究和交流。提出了把握专家审稿质量的方法和举措:提高初审力度,发挥编辑审稿作用;选择合适的审稿专家,优化审稿专家库;双向匿名审稿,一稿多审;明确审稿要求,规定审稿时限;对审稿意见进行综合加工,提出客观全面的返修意见;要求作者给出修改说明,对返修论文进行认真比对;尊重审稿专家,与专家建立良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党的十七大明确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系统的基本结构,同时也更新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系统的功能,因此探讨新时期党的建设系统结构的优化,这对于党的建设系统功能的增强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兴起的英国文官考选制度渊源于中国的科举制,这一制度成为西方各国仿效的蓝本而盛行至今,而沿袭1000多年的科举制此时却趋于衰亡。究其原因是中国科举制中公平竞争原则的完全丧失而文官制吸收了这一原则精华并使之制度化导致。揭示出两者不同结局的本质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进步。  相似文献   

13.
投票权是股东获得各项权利的基础。由于股份公司大股东的控制,中小股东在股份公司投票制度中的权益往往受到侵害。完善股东投票制度,确立累积投票制度,对大股东的表决权进行限制,建立表决排除制度等,有利于从制度层面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进一步树立股东实质平等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在影响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的诸多因素中 ,制度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从产权制度、教育制度和国家作用等方面分析了制度对发展中国家贸易的影响 ,并从产业发展、专业化分工、政府行为等方面探讨了制度变迁对贸易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作为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贸易发展受制度因素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中国的贸易发展过程验证了制度因素在发展中国家贸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词汇系统论争的症结,不在于争论系统的有无,而在于系统的如何建构.如要建构这一系统,首先是对"词汇系统"性质的界定,其次是对"词汇系统"表达的规划.人类基于范畴化和图式化以认知对象世界,在意识中形成的层次性概念系统,在语言中表现为层次性词汇系统.所谓词汇的系统性就是词汇语义的系统性,所谓词汇系统也就是基于义征分析和义场建构的词汇语义系统.词汇系统的建构,要在大批词语的义征分析基础上才能够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生命系统理论研究企业实施准时生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准时生产系统的概念,指出该系统应具备的子系统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使准时生产制成功运行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7.
旁听制度作为刑事审判公开制度中的一个必要方面,对于整个刑事审判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无论在理论上或是司法实践中旁听制度都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对我国目前旁听制度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找到症结之所在,从认识上进行一定的转变,并且给予旁听以更完善的保障措施,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旁听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国家制度建设的历程,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过程。这一历史进程分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制度的最初探索(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开创和确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八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和定型三个时期(十八大以来)。这是一个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过程,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社会主义制度史上的历史飞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定型将是制度建设史上又一次新的飞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开创性研究和系统性解决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全面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科学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图谱",系统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制度建设的认识和实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为推进中国的立法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完善相关立法制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对英国平民院立法辩论制度的程序和规则进行了考察。分析表明,英国平民院立法辩论制度尽管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总体而言,其在辩论主体、过程、规则和程序方面的制度设计上仍体现出一系列优良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 ,制度建设作为上层建筑的范畴必须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这是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国家的统治和治理方式走向规范化、法治化的必由之路。制度建设涉及的面很广 ,内容也很多 ,文章通过制度与文化、制度与人、制度与稳定、制度与经济全球化四个方面的问题来探讨我国目前社会转型中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