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对人的需要有着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在需要的结构方面,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缺一不可的;在需要的主体方面,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是辩证统一的;在需要的层次方面,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是不断上升的。相应地,在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观照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就要引导人们实现合理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就要协调人民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就要为人民需要层次的上升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精神是与物质相对而言的.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划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很明显,人的需要既有物质需要,又有精神需要,精神需要是更为高层次的需要。对人来讲,需要决定行为.研究教师的需要,特别是在已有的物质条件下.研究教师的精神需要,进行有效的“精神”管理.也是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当代青年的八大需要:学习与成才的需要,就业和择业的需要,自尊和荣誉的需要,生活和健康的需要,理想和成就的需要,恋爱和婚姻的需要,娱乐和审美的需要,政治和思想进步的需要,交往和友谊的需要等。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青年需要的自我调节: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正确对待和处理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关系,正确对待和处理主观需要与实际可能的关系,正确对待和处理满足需要与行为方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需要又是影响心理和谐的重要因素。达到心理和谐状态的需要具有4个特征:正确认识需要,坦然地面对需要;理性对待需要,做到需要不过分;正视需要冲突,尽力满足舍理需要;追求高层次需要,让需要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5.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关注大学生需要的研究状况及其变迁特点,是高等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近30年以来,在大学生需要的研究状况上,呈现出研究领域相对集中、理论表述和态度立场具有时代性、需要分类的多样性及研究方法趋同性等特点;在大学生需要的变迁特征上,呈现出维持生存的需要占主导,求知的需要、奉献的需要、助人的需要在弱化。为了促进大学生需要的健康发展,社会、学校需共同努力,合理满足大学生的生存需要,提升求知的需要、奉献的需要和助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专学生需要结构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法对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634 名师专学生的18 种基本需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强度最大的主导需要为求知的需要、友情的需要、自尊自立的需要、建树的需要;强度最弱的非主导需要为性的需要、物质享受的需要、权力的需要、躲避伤害和躲避羞辱的需要;从需要的6 大维度看,由强至弱依次为发展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贡献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生理的需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专学生的需要结构存在团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7.
宪政需要是公民、国家对政治形态的宪政特征、功能的认知而产生的一种期待,宪政需要是法律需要的下位概念,法律需要是宪政需要的逻辑前提。宪政需要具有层次性,由低向高分为三个层次:宪政权利需要、宪政规范需要及宪政秩序需要。结合中国宪政实际,按照宪政需要规律,提出宪政需要层次论,完善宪政需要层次结构的相应对策,以此来维护公民的宪政需要,推进国家的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学生心理需要类型是多样化的;需要结构是多维度多层次的;我国大学生的需要结构具有共同的特征,但不同年级、性别和个体的需要结构也存在个别差异。总体而言,需要结构是合理的,积极向上的。从不同时代大学生心理需要状况的对比中可见,求知的需要、自尊自立的需要、友情的需要、成就的需要这4种需要始终都是大学生的主导需要,说明尽管时代在变迁,但大学生对学习知识、追求自尊和独立自主、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追求成就等方面的需要仍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非理性消费是零售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大学阶段是个人品牌忠诚培养的关键期,因此大学生成为零售企业重要的目标顾客。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分类,并试图从大学生类型和消费需要的角度揭示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背后的购买动因。研究发现:非理性消费行为可以分为两个维度,即盲目消费和冲动消费; 非理性消费需要分为成就需要、求异需要、求奇需要、求廉需要、社交需要、品牌需要和释压需要7个方面; 求异需要和品牌需要导致盲目消费行为,成就需要、求奇需要、求廉需要、社交需要和释压需要是引起盲目消费行为和冲动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丰富了非理性消费行为理论,为企业更好地理解大学生消费行为提供理论支持,为以大学生群体为目标顾客的商家提供差异化营销建议,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制定个性化营销方案。  相似文献   

10.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分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应用在专业教学中的意义,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角度探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虹伟 《社区》2003,(10):25-25
美国有一位心理学家名叫马斯洛, 他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 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 我实现的需要等五个层次。他的理论 假设,每个人都存在着由低到高依次 排列的五种需要,当一种需要得到满 足以后,较高一个层次的需要就会出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机制探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内在动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激励学习、夯实需要基础,贴近实际、满足现实需要,引导发展、促进需要升华,挖掘潜力、拓宽需要视域。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需要的视角,对大学德育的效力进行了批判性反思,指出大学生道德危机源于非理性的需要,而需要的错位则是大学德育的顽症,即德育目标忽略了人的主体需要,德育内容脱离了社会现实需要导致了大学德育繁荣与荒凉并存的局面,最后指出了提升大学德育效力的途径——回归理性需要,正视人的主体需要,针对社会现实需要,使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达成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教师需要是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内在动力。调查表明,青年教师的基本需要共有11种,郊县学校和市区学校的青年教师、男性和女性青年教师、优秀和普通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和非班主任青年教师在需要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培养青年教师,要正确对待青年教师的现实需要,尽力满足基本需要,因地制宜满足其精神需要,激发其高层次需要。  相似文献   

15.
人的需要决定了人的生活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的结构和内涵根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发展,现实的需要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生活方式是人的需要的表现方式。需要视角下当代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虚假需要的普遍、发展需要的缺失、生态需要的匮乏。需要维度绿色生活方式内涵包括:绿色生产方式是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前提、绿色消费方式是绿色生活方式的必要环节、绿色生态理念是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保障。基于人的发展的需要构建绿色生活方式,应当引导人的真实需要,崇尚绿色消费,普及人的生态需要,树立生态理念,突出人的发展需要,促进文明生活。  相似文献   

16.
从基本含义、必要性、可能性以及生态功能等方面对素质教育中的素质需要进行了理论分析。在阐述素质需要的基本含义中,对素质需要概念作了界定,认为素质需要是人诸多需要中的一种,是人在实践活动中由于自身某种或某些素质缺失,所引起的追求高素质满足的倾向性状态,并具有自觉性、内在性和层次性等特点;通过对人的社会性分析,认为在素质教育中激发人的素质需要的必要性在于人的社会属性,培养人的素质需要的可能性在于人的精神属性。进而指出了在素质教育中素质需要所具有的生态功能,主要在于实现人的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实现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统一以及实现人的自然性需要向社会性需要的转化和统一。  相似文献   

17.
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见诸于教育者主导的施教过程和受教育者发挥主体作用的受教过程,这两个过程都没有切实从人的需要出发。为了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育者必须考虑到人的需要,满足人的合理需要、调节不合理需要,引导人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以及引导学生把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一种低级需要,而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所具有的高级需要。尽管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但归纳起来,不外乎物质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两大类。  相似文献   

19.
孩子的精神需要是家长和老师教育孩子的基本条件之一,缺乏这个条件,孩子的精神,心理,个性,性格就不能健康发展。孩子的生理需要(饥饿,生病等)物质需要(衣食等)是家长熟悉的,孩子缺少这些条件,身体就不能健康发育。因此,家长都很注意孩子的物质需要,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精神需要,孩子的精神需要主要包括:安全感的需要,交往的需要,被信任的需要,创造探索的需要等。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大学生需要及其需要满足途径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三个值得关注的新特点:一是就业需要成为当前大学生最强烈的需要,同时这一需要影响了大学生学习与成才、人际交往等需要内容的变化;二是大学生公共管理参与需要凸显;三是网络已经成为满足大学生各种需要的第二空间,大学生对网络的需求和依赖日益增强。根据调查结果,文章提出了建立面向大学生需要的回应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