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真理问题是认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历来存在着唯物主义反映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尖锐斗争。 真理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存在不存在客观真理?对这个问题的相反回答,同哲学基本问题即主观和客观、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不同解决直接联系着。 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精神是物质的反映,承认客观真理,认为真理是客观的。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  相似文献   

2.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中提出客观真理概念。由此哲学教科书也设有“客观真理”一节。这就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真理和客观真理是两个真理概念。那么,列宁的客观真理是否是真理之外的另一个真理呢?这就有必要认真研究列宁的客观真理的涵义以及列宁为什么要提出客观真理。本文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真理?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在界说真理这个问题上,反映出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倾向是强调真理性认识的内容,认为承认真理性认识的内容是来自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和意志为转移的,就等于承认了真理。持有这种观点的同志说:“真理就是人们的认识、意识中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的内容”,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认识中的客观内容”,即“在人类认识中的那些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客观真理是  相似文献   

4.
真理问题,是认识论中的重要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归根到底可以归结为:是否承认客观真理。凡是承认客观真理的,就叫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即客观真理论);凡是这样或那样否认客观真理的,就叫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即主观  相似文献   

5.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我认为,真理所包含的客观内容没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真理的主观形式会打上阶级烙印,人们在认识和利用真理上具有强烈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从来主张客观真理论,反对主观真理论和阶级真理论。可是,有些同志却提出种种理由说明真理有阶级性。下面针对这些理由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现行的哲学教科书或哲学理论读物,在谈到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关系时,常常这样表述:任何一个客观真理都既是相对真理又是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同绝对真理并不是两种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因素。我认为,把同一客观真理说成既是相对真理问时又是绝对真理,这是不妥当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就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从其形式上来说,  相似文献   

7.
[题目]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来到禅院,他与老禅者一边品茗,一边闲扯,冷不防地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后生听了顿时目瞪口呆。“你怎么知道的呢?”后生说,“我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既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老禅者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脱,我答的是心被俗物纠缠而不得超脱,…  相似文献   

8.
我国许多哲学教科书在论述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时,有这样一种流行观点:“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在讲到真理时,也有同样的表述:“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我认为,意识(包括真理)的内容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意识(包括真理)的对象才是客观的。意识的客观性,主要地正是指意识的内容只能来自意识的对象,即客观物质世界。现将我在这方面的一点浅见提出来,以就教于哲学界的同行,并期望引起进一步深入的讨论。一些教科书所讲的“意识(包括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含义到底是什么呢?他们认为:“意识是由各种不同的而又密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几个不同角度立意辩驳,否认了“客观真理论”,阐述了真理的主观本性,指明了唯物主义主观真理说与唯心主义主观真理说的分野。  相似文献   

10.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坚持客观真理,就必须否定真理有阶级性.无论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真理,还是社会科学方面的真理,都包含着不以任何个人、集团、阶级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列宁说:"被反映者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外部世界不依赖意识而存在)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列宁选集》第2卷,第122页).被反映者是不依赖于人而存在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反映者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是说,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相似文献   

11.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真理就其内容来说是客观的,就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真理。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这就是社会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能够直接改变现实,具有直接现实性,同时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纽带、桥梁。因此,实践是检验思想理论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标准。  相似文献   

12.
凡真理都是客观的,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简单地说,承认客观真理,就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承认具体真理,就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离开了这两个方面问题的科学解决,就不能从客观性和具体性的统一中去把握真理,也就不能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中真正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是在理论探讨时,人们为了认识方便经常会把真理和具体真理、客观真理、相对真理、绝对真理分开阐述。但这样做弄不好会引起真理多元论之嫌。其实在马克思主义一元论真理观看来,真理要不失其为真理,它必定为具体真理,真理的基础就是客观性,离开客观性就没有真理可言。因此,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而“具体真理”和“客观真理”均是标志着真理本身的本质特征。在辩证唯物主义者看来,人们所获得的任何一个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知识原则、公式,都是真理,既是客观真理,又是具体真理;任何一个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具体性;同时,真理是一个过程:既具有相对性又具有绝对性。这样,同“客观真理”、“具体真理”一对概念出现一样,又产生了“相对真理”、“绝对真理”这对概念。显而易见,这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说明真理的特性和属性。总之,一切真理,既是客观真理,也是具体真理,既是相对真理,又是绝对真理,是这些方面的辩证统一。这就在真理观上既坚持了唯物论又贯彻了辩证法,并将二者高度统一为诸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一元论真理论。  相似文献   

14.
引言马克思主义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真理论方面提出和解决了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一是有没有客观真理,即真理是否包含有客观内容的问题;一是人们如何认识客观真理,是无条件地、立刻地和绝对地认识客观真理呢!或只能近似地、相对地认识它呢?这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相互关系的问题,即是真理中辩证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真理范畴是表明人类对大自然进行地摸底,而且摸对了即猜对了的宇宙之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这种认识是属于主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是客观的、一元论的,反对真理是主观的、多元论的,这是在真理问题上的两条路线。多元真理论陷入诸多认识误区,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获得客观真理。这些误区是:误区之一,走出从主体范围确定真理的误区,坚持真理的内容既不依赖于主体,也不归结于主体的观点。列宁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①怎样理解不依赖于人类主体?首…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客观真理?我们说真理是客观的,因为它包含着客观的内容,它反映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的规律性。也就是说,凡是正确反映外界客观事物的真理,都具有客观的性质。自然领域内的客观真理是自然规律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不是真理?这是一个涉及如何把握真理这个哲学范畴的科学含义的重要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探索真理,认识真理,坚持真理,并用真理来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什么是真理呢?真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真理的这一规定,是符合马列主义真理观的。真理是认识论的范畴,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选  相似文献   

18.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符合论真理观是神目真理观和有镜真理观,符合论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表象主义、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等理论前提都是不合理的。后现代主义主张用语言游戏来代替符合论,认为真理是以共同体为基础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真理和相对真理。后现代主义真理观虽有其合理的一面,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困难,这使它难以成为主流真理观。  相似文献   

19.
“文革”之前,由艾思奇同志主编的哲学教科书(以下简称《艾本》)对这个问题的阐述,在当时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艾本》在第四章“对立统一规律”的第二节“两种发展观”中明确肯定:“在客观世界中普遍地存在着矛盾,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并且指出:“承认不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岐.”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事物内部普遍存在着的矛盾又是如何推动事物发展的呢?《艾本》未曾具体说  相似文献   

20.
一自从“真理标准”讨论以来,几乎所有的撰文都从“实践”的客观性方面说明为什么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很多哲学教科书上也写着“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这样,实践似乎只是一个客体的东西了。但是,“实践”无论是从它被马克思引入唯物论认识论时,还是从“实践”自身的内容分析,它始终是一个兼有客体、客观和主体、主观的范畴,不是一个纯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