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性人"假设是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和逻辑起点.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对它的发展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拓展偏好指向、明晰约束条件、确立实现方式、探究心理机制、扩大适用范围.其蕴涵的方法论,对于正确理解现代经济学的前提假设、"理性人"假设的现实性、"理性人"假设发展的具体方法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经济人假设"中的"自利"和"理性"都具有不可检验性和非现实性,因而"经济人假设"历来是经济学界一个永久的争论话题.提出用"动态发展的广义经济人假设"来取代传统的"经济人假设",并依然沿用"自利"和"理性"两内核,只不过引入"广义自利"和"广义理性"的概念,而且强调要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广义自利人"和"广义理性人",这一新的视角应该说是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经济人"假设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人"假设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假设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假设与可持续发展既对立又统一,这里就"经济人"假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以及产生矛盾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矛盾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在于环境资源的产权不清晰、资源稀缺却又被过度利用,以及环境资源利用中的外部不经济性和"经济人"的有限理性、政府的有限理性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两者的协调统一关系,提出了完善机制,建立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实现"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对"经济人"行为进行有效控制,提出了实现"经济人"与"社会经济生态人"的统一等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持续有效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个人信贷购房所形成的消费群体("负资产者")的消费行为作为分析对象,归纳了"负资产者"的形成及其特征和其消费行为对个人经济及宏观经济的影响。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消费需求替代、市场均衡等理论角度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并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理性消费的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哲学"已成为了当代十分流行的一个话题.对于它的语义在尼采、弗洛伊德和海德格尔等人的思想中就已显现.以利奥塔为代表的后现代哲学继承和发展了尼采等人的思想,对西方传统哲学中的理性、主体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指出理性是种霸权,主体根本就是形而上学的虚构和假设.后现代哲学作为一种新的态度、新的思维方式对人们的思维开拓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运用税收自愿论、功利主义伦理学和心理契约理论分析"搭便车"造成的虚假的需求曲线问题。指出经济学和公共财政学,一个研究市场中的私人行为,主要关乎私人决策,一个是政治程序中的公共选择,属于公共决策,人的行为和动机应有一定区分。与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有所不同,公共财政学的初始假设不应是单纯的经济人,而应该是与政府有着成熟稳定的心理契约,有一定社会责任感,且拥有较多理性成分的理性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消除搭便车行为及其所引发的需求曲线的虚假性质,并彻底解决公共财政学理论基础的不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7.
理性人假设是经济学大厦的基石之一.自其提出之日,就遭到学者广泛而激烈地批评,但似乎并没有妨碍以理性人假设为基础的个人主义分析方法攻城掠地,形成目前庞大的经济学帝国主义,直至目前,也没有看出它放慢侵略的步伐.在表象背后,必然有对理性人假设的现实需求,必然存在其内在合理性和重要价值性:首先,理性人假设是一种方法论逻辑,为科学研究所必须;其次,理性人假设是追求最大化,而非实现了最大化,梦想能否实现是受制度、技术、文化等现实的约束;再次,相比其他人性假设更接近现实,它为社会治理提供一种可能的进路;最后,它是激励约束制度设计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品牌评价对品牌忠诚有着决定性作用。但我国目前的品牌评价研究还建立在消费者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很难准确诠释后现代消费者作为社会人及心理人对品牌的非理性消费行为。为此,引入象征意义这一构念,在实证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消费实际,对非理性消费条件下消费者的品牌评价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品牌评价对品牌忠诚有着决定性作用。但我国目前的品牌评价研究还建立在消费者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很难准确诠释后现代消费者作为社会人及心理人对品牌的非理性消费行为。为此,引入象征意义这一构念,在实证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消费实际,对非理性消费条件下消费者的品牌评价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促进我国奢侈品消费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引导我国居民奢侈品理性消费的相关对策,为我国消费者能树立正确的奢侈品消费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理性经济人"假设与新制度经济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从亚当.斯密以来,“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在很长时间里成为西方经济学中的经典假设之一。而新制度经济学在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的同时对这种假设做了批判与重新界定,使经济理论对人的研究更接近于现实的人,同时也对制度如何更好地安排从而更符合理性人的要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经济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切人类行为尤其是非经济领域的行为,在社会科学界一直备受关注且争论颇多。柯林斯以社会学的视角借鉴了理性选择理论的分析框架,但做了重大的修正。他构建了颇具社会学意味的互动仪式市场模型与理性行为目标,试图以此解决利他行为、情感行为等非经济行为与理性人假设的结合, 以及不同价值之间的理性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性假设"是管理者具体管理行为的思想基础.单一的"经济人"或是"社会人"或是"文化人"的人性假设,都不完全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企业的发展水平.从我国的现实状况出发,在企业管理中把员工按照"经济人"来关心,按照"社会人"对待,按照"文化人"来培养,即三位一体"人性假设"是较为理想的人性假设选择.  相似文献   

14.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理性人假设,而现实中个体行为有理性和非理性两种情况,个体行为是理性和非理性行为的"混合体"。由于群体中的个体行为会有"羊群效应"等新特征,个体理性的加总不一定能得出集体理性,结合群体行为的两种极端情况:群氓狂热和集体理性,再考虑到政治和经济逻辑关系、个人偏好加总在更高层次上不能成立等特点,可以看出,群体的行为具有理性和非理性并存的特点,国家理性是集体理性在极端条件下的特例。只有集体中人数足够少,或者仅强调群体生存等低层次需求,才能实现集体理性。当代中国,在基层社会共同治理基础上才能构建、实现中国的国家理性,达到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理性和非理性是人的两大精神要素。管理理论的人性论假设反映着对这两大要素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深度,也制约着管理实践对待它们的态度和方法。古典管理依据"经济人"假设,突出理性的地位和作用。行为科学管理依据"社会人"假设,主张全面重视理性和非理性因素。人本管理依据"复合人"假设,认为要真正提升管理的境界,使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相得益彰,为创新提供动力,必须突破以往仅仅把被管理者当成实现组织目标工具的狭隘视野,在管理中充分张扬被管理者的个性,认真考虑他们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活动中群体理性倡导社会、企业和消费者三者利益的统一,尤其关注企业营销行为不损坏生态环境和消费者权益,是近年来绿色营销兴起的思想根源.但由于群体理性与个体理性选择存在矛盾以及绿色营销正的社会外在性造成的成本收益分配不均衡等原因,我国绿色营销发展程度低.因此有必要引导个体理性向群体理性转移和融合,从思想上为绿色营销扫清道路.  相似文献   

17.
从18世纪到20世纪,康德、韦伯和罗尔斯等人的公共理性思想具有一元性特征,但它们具有不同的思维基础和不同的发展主旨。康德的“普遍的人类理性”立足于认识论层面,留有中世纪理性的道德痕迹;韦伯的“工具理性”则完全融入了组织,从属于法的形式并舍弃了价值属性;罗尔斯的“公共理性”尽管局限于政治领域,但试图融合法的形式性和道德的引导性。总体而言,工业社会的公共理性主要是一元公共理性。后工业化过程中,博曼等人假设公共领域及其价值的多元化,提出了多元公共理性。这是公共理性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化,但两者都无法摆脱其本质的竞争特性,不利于合作治理的实现。因此,公共理性的发展将走向合作理性的形态。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在消费行为过程中除了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外,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规范的约束.传统的经济行为模型以经济理性作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驱动因素来解释人的行为,越来越面临严重的挑战.基于社会规范对于人们行为的支配性影响,我们提出了规范理性的概念,认为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决策时,不仅受经济理性的影响,还受到规范理性的影响,规范理性和经济理性共同构成影响消费行为的基本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当代西方的交换理论是在寻求行动者追逐各自利益时社会团结达成的原因中产生,这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后理论发展的人性假设的根基。通过对交换理论代表人物的理论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其理论的阐述原则、操作命题均是建立在理性人和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虽然这些假设符合人类基本本性,有其合理和科学的成分,但过分突出和局限于这些假设也是应该引起我们进一步分析和批判的。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交换理论发展过程中代表人物的人性假设,指出其把人性假设局限于理性人和经济人的不合理性,并提出了非经济交换中的道德人假设,进而对交换理论过多强调理性人经济人假设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20.
启蒙理性是当代思想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启蒙辩证法通过探讨抽象理性对人的统治,揭示了"启蒙倒退为神话"的局面。抽象理性逐渐沦为权力社会统治的意识形态工具,社会大众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入一种"自我持存"状态,这与启蒙运动以来对人的主体性确立状况相背离,理性最终走向自己的反面。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方法完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分析,要破除抽象理性对人的统治,就必须对"理性形而上学"进行批判,即从理性形而上学内含的经济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入手,结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理论,在多元视野中发现理性自我拯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