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和语言学交叉而产生的一门新学科.在生态语言学视域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微观生态系统.以生态语言学为视角探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及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从提高教学主体的素养、提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2018年10月9日至24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生态语言学专题系列讲座。来自香港岭南大学的Andrew Goatly教授与来自南丹麦大学的Stephen Cowley教授从生态语言学的多样化发展趋势、生态语言学的多学科融合与生态话语分析范式研究三个角度进行了主题讲座,探讨了生态语言学的发展前景与其超学科属性。讲座表明,多学科间相互交叉融合是超学科属性的体现,为生态语言学的多样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本系列讲座的成功举办顺应了学科发展潮流,反映了学界对学科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3.
运用生态语言学原理,从生态外语课堂的教学观、互动观、环境观和评价观对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系统中的失衡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模式和对策,以构建和谐的生态外语课堂.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于2019年8月12日至15日在南丹麦大学(丹麦欧登塞)举办的“第四届国际生态语言学会议”。大会主题为“言语行为与生态文明:与生命科学的融汇和贯通”(Languaging and Eco-civilization:Towards Consilience with the Life Sciences)。继连续三届在中国组办的国际生态语言学大会之后,该会议是国际生态语言学会议的又一大盛事。会议主题延续了历届会议对生态文明的关注,同时强调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范式,尤其是与生命科学、环境学等和生态密切相关的学科的结合。此次会议上中国生态语言学研究第一次正式走向国际舞台,展示了Halliday模式下生态话语分析范式的研究进展,成为国际生态语言学研究全景中体系最完整、发展劲头最强的研究模式之一。文章回顾了会议主旨讲话和分论坛内容,并就这次会议上中国生态语言学研究的最新动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域内外生态语言学研究流变与发展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语言学作为生态学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语言自身内部的生态问题、语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语言和生态之间的交互作用。由于生态语言学极具前瞻性、实用性以及现实性,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青睐,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文章追溯了迄今域内外生态语言学的研究流变,尝试性地提出了未来生态语言学关注的主要话题及发展趋向。文章旨在通过厘清生态语言学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揭示当前生态语言学研究的现状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向,以期为中国语境下生态语言学研究的开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6.
论文从生态语言学批评角度对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进行系统考察,具体分析了该作品中旨在加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生态命名”、恢复人与自然连续性的“生态语法”、建立人与自然平等对话关系的“生态叙事”、促进生物多样性与语言多样性的濒危语言拯救的诸种表现和可能。生态语言学批评是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两大基本范式之一,其批评对象主要集中在一般语言系统和非文学性话语文本,对《额尔古纳河右岸》进行生态语言学批评,既可拓展生态语言学批评的应用范围,也可拓展《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批评路径,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生态语言和生态精神。  相似文献   

7.
文章系对南丹麦大学语言与传播系教授史蒂芬·考利(Stephen Cowley)的访谈。他是分布式语言协会(Distributed Language Group)创立者之一,国际互动性、语言与认知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Interactivity,Language and Cognition)秘书长,分布式语言运动(Distributed Language Movement)和生物生态共存观(Bioecological Awareness)的倡导者。其代表性著作有:《语言和语言学的生物符号学视角》(Biosemiotic Perspectives o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015)、《超越大脑的认知》(Cognition Beyond the Brain: Computation, Interactivity and Human Artifice,2013)、《分布式语言》(Distributed Language,2011)等。访谈主要涉及生态语言学的学科属性、生态语言学的新型模式——根性生态语言学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英语课程是我国高校的重要基础课程,对其研究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生态语言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为大学英语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网络多媒体为大学英语改革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文化是语言产生和发展的土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利用网络多媒体手段丰富和保证英语语言文化土壤的肥沃和可持续,为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语言学界在研究语言与生态之间相互关系问题上,长期认为豪根理论与韩礼德理论为两种研究范式,同时将语言生态学与生态语言学称之为等同术语。豪根理论与韩礼德理论这两种研究范式实为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相对独立的学科分支,即语言生态学和生态语言学,它们有各自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无论是语言生态学还是生态语言学,都是很年轻的学科,严密、完整的学科体系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对语言生态学和生态语言学两个概念进行辨析,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生态语言学: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语言学是在生态语言观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新兴边缘学科。语言学者论证了语言物种属性、语言全息态、语言生态系、语言进化律等新的理念,使生态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得到了拓展深化;提出了"零排放"语用伦理、语言公平、RLS工程等生态语言学应用理论,显示了对语用实践特有的指导意义。生态语言学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其学科体系也必将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2018年10月13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生态语言学战略发展研讨会”。文章阐述了大会的两个议程:“生态语言学”学术报告会以及特邀专家研讨会。会议不仅展现了生态语言学的多样化发展趋势,还就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范式、成果推介、人才培养及学会建设等议题展开讨论。此次会议的召开为生态语言学学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为生态语言学研究成果的推广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12.
从语言学的角度论述语言的生态美是生态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指出生态美学可以借鉴语言学中有用的研究理论和方法,而生态语言学也应该从生态美学中吸取营养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于2017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生态语言学战略发展研讨会”。文章阐述了大会的两个主题:“生态语言学”学术会议和“中国生态语言学研究会”成立会议。学术会议包含四个主旨发言,将对国内生态语言学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中国生态语言学研究会”的成立对于生态语言学在中国甚至在全世界的发展,都会发挥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语料库语言学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应运而生的新的语言学研究领域和研究手段。本文解释了语料库语言学的定义及其内涵,并对语料库语言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与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兴语言学分支。生态语言学研究的兴起,其目的是克服极端的人类中心的、机械主义的世界观,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在生态语言视阈下,文学批评要消除人类至上的观念,确立生态整体观念、自然万物都具有重要价值的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40年的发展历程中,生态语言学得到了一系列稳步发展,已初步形成其丰富多样的理论资源和重要成果,但其学科体系仍缺乏系统的整合。研究将尝试从历时的角度对中西方生态语言学的发展历程进行纵观整合性研究。通过对其重要发展阶段进行具体划分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各自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进而尝试探寻中西方生态语言学整合研究的具体途径和方式方法。研究为实现中西方生态语言学学科领域的对话交流,促进双方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的交融互鉴,以及推动兼收并蓄的生态语言学的整体化和多样化发展提供广泛的理论框架和具体的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生态的关系是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生态语言学为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和依据,但国内文艺学、美学界对它一直较少论及。生态语言学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国内外语学界对它关注激增,但这一学科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这使得无论从生态语言学与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的结合研究来看,还是从生态语言学自身发展来说,都需要我们对这一学科的产生、发源、发展与趋势有更清晰的把握。生态语言学的产生经历了从"语言生态学"到"生态语言学"的概念转换,这两个概念标志着两种不同的问题领域和研究范式,在环境概念理解上也有差异。产生之初的生态语言学与社会、心理、地理等表现出一种复杂关联,当今的生态语言学在批评范式、批评对象和学科属性等方面则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对此加以钩沉描画,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的未来发展及其对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学和语言学相交融形成了生态语言学。基于生态语言学理论视角下,云南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 统。借助生态语言学理论,分析与揭示云南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生态建构的要素——环境、资金、教材、教师之间的密切联系,并 指出了相应的建构思路,以期推进云南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生态文学与生态美学研究界,存在着有关“生态”“环境”孰优孰劣的辨析与争论.从生态语言学批评的角度对这种辨析与争论进行梳理分析,可以发现“生态”优于“环境”一词的原因,以及对“环境”中的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批评的诸种可能.当今的“生态”与“环境”之辨对于生态话语构建和生态观念确立有着重要作用.生态语言学批评作为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一种主要范式,它通过对语言系统和语言运用中的生态或非生态因素的批评分析,为语言的深生态化进程,并最终为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或解决做出努力.生态语言学批评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批判考察语言词汇系统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它因此可以为我们分析当今的“生态”与“环境”之辨,为我们反思生态文学、美学理论话语自身的生态或非生态特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我国生态语言学研究现状、热点及问题,文章对1985-2016年有关生态语言学研究的文献进行词频共现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相关研究论文数量逐年稳步增长;研究主题、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日趋多元化和多样化。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文章还探讨了国内生态语言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