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献 《南都学坛》2000,20(2):106-107
《周易》思想内容博大精深 ,《周易》关于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以及重视德育、因材施教和尊师重教的思想 ,对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周公与《周易》"心法"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周公作为《周易》的作者之一,对"心"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远见卓识,其对"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理解得相当透彻,把"敬德保民"的政治哲学思想奠基在"心"范畴之上。因此可以说《周易》中的"心恻"就是指的《周易》心法或周公心法。在《周易》心法中有突出了情感性的政治哲学思想,特别是悲忧惊恐惧之类的情感,具有多种积极性的因素。而忧患意识则是《周易》心法的精髓,其像血液一样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管之中,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人们念兹在兹,不可须臾或离。从根源上来看,这种忧患意识就是《周易》心法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之一。  相似文献   

3.
《周易》的文化精神深刻启迪和影响了孔子儒家学说的产生和形成。《周易》的文化精神是孔子儒家学说产生和形成的重要思想文化背景。孔子"忠恕"仁爱"为本的民本思想与《周易》是一脉相承的。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深深根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原典《周易》,它是《周易》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周易》象数思维影响了民族思维方式,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古代文学思想观念的演变和发展。天人合一、阴阳互动、通变致久等思想构成古代文论的哲学基础,而"言意之辨"、"意境说"等文学思想都和《周易》象数思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周易》对于人生行为的教化意义,是《周易》文化精神中的一个重要内核。以"天人合一"的基本原则对社会人生的敦淳启喻的教化作用,是这种哲理思想的生动的社会显现,也是《周易》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核。《周易》还进一步从道德教化的范畴,提供了一个"圣人"教化的遵循模式。《周易》中的"圣人"明显带有中国文化的特色,是由中国文化的独特精神所决定的,"圣人"与"天"的和谐一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至善至美至真的境界。此外,《周易》还提出了个人自我道德约束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6.
《周易》包含了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对我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论述了《周易》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和道德修养途径:义利统一的治国伦理准则;内外兼修之君子美德;自我教育为主,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道德修养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周易》是史"的重要观点。从"《周易》是史"的角度出发,可以解析《周易》与中国传统数学思想史的关系。《周易》虽然没有直接展示出某个数学定律、数学定理或经验公式等数学内容,但它彰显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却一直在中国传统数学中发挥作用。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等中国传统数学家们所取得的杰出数学成就,均显示出《周易》的影响。揭示《周易》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8.
论《周易》对中国古代数学思维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人《周易》蕴含的思维特征和数学思想方法出发,论述了《周易》对中国古代数学思维方式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讲,《周易》对中国古代数学特殊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古代数学研究者习惯于从整体性和辩证性等角度来思考问题,使中国古代数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由于《周易》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及其神秘主义色彩,导引着中国古代数学走上了与西方传统数学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周易》是一部智慧之书,其中具有丰富的生态意识和美学意味。本文通过对《周易》中"生"、"变通"、"合"等关键概念的阐述,探讨《周易》生态美学思想中以"生生"为代表的本体论,以"变通"为途径的可持续发展特性以及以"和合"为目的的美学境界,从而对生态美学这一崭新的美学发展方向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别探讨了《周易》与三种科学模式的关系。首先,从中医学这一个侧面说明《周易》与中国古代科学关系不大。其次,指出作为国学经典的《周易》对外来的近代科学无所谓阻碍或促进。最后,认为现代科学的整体性、动态性的宇宙观在现代科学体系里本身就已经存在,反过来从《周易》寻找启示的意义不大。反思《周易》与三者的关系,本文主张,《周易》哲学的"为什么"是本体界的探究,而科学的"怎么样"是现象界的描述,二者各有自己的界限和范围,不应把哲学看做科学的指导者。  相似文献   

11.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凝聚着初民智慧结晶的《周易》中就有“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周易·节·彖》)和“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象》)的原始思维。诸子百家中的墨家学派在此基础上生发了《周易》的“尚节”思想,从救世实用的角  相似文献   

12.
《周易》尽管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著作,但蕴含着文学理论的萌芽。古代文论家所论述的诗歌特点"象外之象","象外传神"等应以《周易》所论述的"立象尽意"为源,并且对文艺理论的虚实论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化"是《周易》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化"在《周易》中是阴阳相感的结果;同时,"化"也是"变"的一种形式。"化"上达宇宙自然,下通社会人伦,又影响到审美与艺术。在自然层面,"化"是生命生成之道。在社会与精神领域,"化"为审美教育提供了一种方法和途径。在艺术创造层面,"化"体现了阴与阳、主与客、物与我、情与景的融合无迹。  相似文献   

14.
《周易内传》成书于1685年,是王夫之晚年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王夫之对《周易》素有研究,1655年写的《周易外传》已阐述了他"立于易简以知险阻"的早期易学思想.《外传》写成后的三十年间,清代统治已日益巩固,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王夫之对清王朝的政治态度亦有改变.这时,他将《周易》作为哲学启蒙的教材,根据长期研究的心得,对之作了字  相似文献   

15.
《周易》中的天地、天、地等概念近似于当今的自然环境概念。《周易》认为,天地、天、地具有培育生命的功能,它们具有生态、神性、审美的品格。《周易》还认为,人要尊重、顺应自然,按自然规律行事,即所谓"与天地合其德",这样才能很好地生存、发展。《周易》这些观点对于今天的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周易》亦称《易经》,儒家经典之一,被列为十三经之首.《周易》主要分为《经》、《传》两个部分.《经》大约萌芽于殷周之际,《传》为战国或秦汉之际的儒家作品,是用以解释《经》的.《经》、《传》均非出自一人一时,而是经过长期不断的加工而成的.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代帛书《周易》与今本《周易》有部分不同之处,此足以证明《周易》成书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文献,它不仅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中国古代的宗教、科技、医学  相似文献   

17.
《周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也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家人》卦专门谈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和治理国家联系到一起,不仅阐明了家庭教育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同时也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教育实施的关键在于良好家风的培养,并提出以严为主、以宽为辅的教育方法,对当今家庭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易内传》成书于1685年,是王夫之晚年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王夫之对《周易》素有研究,1655年写的《周易外传》已阐述了他“立于易简以知险阻”的早期易学思想。《外传》写成后的三十年间,清代统治已日益巩固,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王夫之对清王朝的政治态度亦有改变。这时,他将《周易》作为哲学启蒙的教材,根据长期研究的心得,对之作了字斟句酌的诠释。《周易内传》(以下简称《内传》)乃王夫之呕心沥血的晚年定论,凝结着他多年研易的成果。《内传》结合明清之际社会大动荡的实际,利用《周易》思想资料,来论述哲学思想。其中阐发了:古人作《易》贯彻的基本准则,历代君臣用《易》理治国,采用的基本原理;数千年来,学《易》对哲学启蒙的贡献;系统地阐述了《周易》对发展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的历史作用。继《周易外传》之后,对发展古代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朱谦之的《周易哲学》以其对儒家美学的创造性阐释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考察传统美学的现代传承和演变提供了直接参照。作者对《周易》"默识"说的论述是对儒家审美方法的激活和彰显;对"真情之流"的论述是对儒家情感美学的承继;对《周易》时间美学的论述是对儒家时间美学的深化;对本体之"神"和"意象中和"论的阐发是对儒家美学本体论的拓展。  相似文献   

20.
早期易学解释的视域,存在着一个由"占筮"到"德义"的内在转化过程,这在马王堆帛书《易传》中有较明确的体现。《周易》本源于占筮活动,早期巫史多将其用于占筮实践。随着人文理性的崛起,占筮活动逐渐纳入丰富的德性、义理内涵而转成为"德占",《周易》也被赋予涵盖一切的哲理内涵。后来的儒者完全摒弃《周易》的占筮之用,将其看成圣人之"遗言"或教导,以一种较为彻底的"德义"视域实现了《周易》之经典化、文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