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马克思历史辩证法实质是以劳动为核心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辩证法,其历史趋势是经由劳动解放的人类解放,从而使劳动成为解放人而不是奴役人的手段。正是由于马克思历史辩证法赋予劳动的辩证特性和解放性力量,使得劳动必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这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彰显了现实性与超越性、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马克思主义价值特质。  相似文献   

2.
劳动是人格主体的自由、自主和自觉的创造性活动.马克思通过劳动道德价值论实现了价值哲学与经济哲学的统一,实现了唯物史观与价值观、社会历史与人的价值、现实之人与主体之人的统一.马克思从"谋生性劳动"中发现人的异化、剥削、不平等和奴役等价值形态,从"自主性劳动"中发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等价值形态.马克思的劳动道德价值论,是生命主义与人格主义的统一.其蕴涵的价值旨趣是社会公平与正义.人类的一切解放最终是历史的解放,而历史的解放又是通过人的劳动来实现,劳动解放成为衡量人类文明的一种客观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3.
与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理论不同,马克思主义主张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将劳动作为社会一切存在的合理性和意义的终极来源。劳动创造人,因而劳动是人的本质。跟人的发展一样,劳动本身也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劳动的历史发展恰恰体现的是人与劳动关系的发展,标志着人的解放的历史性和发展性。人在最初的劳动中受到自然力的残酷摧残,之后又有社会异己力量的压迫和自我盲目力量的束缚,这使得人处于被奴役的状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逐渐摆脱某些奴役而将劳动变成一种以谋生关系为主要特点的过程。当人类消灭了主要的奴役劳动,并超越了谋生劳动之后,体面劳动的实现和为自由劳动做准备,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所以,劳动人权理论将人与劳动关系看成发展性的历史关系。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具有重要的人类价值贡献,因为它阐明了尊重劳动的基本法则,为实现劳动幸福指明了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安德列·高兹从其个体主义的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在深刻地分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劳动解放的思想,认为时间的解放、异化劳动的废除、劳动与闲暇的统一是实现劳动解放的三个路径。从这三个方面着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和人的异化的问题、实现人的解放,才能更加有效地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消费观和幸福观。  相似文献   

5.
"劳动"是马克思哲学的基础性概念。马克思在三重维度上阐释了劳动概念:在哲学存在论的本质性维度上,他关注的是一般劳动,将其定性为人的生存根据和内在规定,揭示了一般劳动之于人的存在论基础地位;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实性维度上,他聚焦于雇佣劳动,批判了雇佣劳动及其内在的资本逻辑对人的宰制和异化,表达了对人的生存困境的深切关怀;在共产主义的超越性维度上,他着眼于自由劳动,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劳动观的价值追求,即劳动解放基础上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劳动概念的三重维度,充分彰显了马克思哲学的解放旨趣和对人的生存论关怀。  相似文献   

6.
道德发展与人的解放表现为一个相同一的历史过程。人的主体进化经历了自然人、经济人和社会化自由人三个不同阶段,道德发展也相应经历了一个从臣民道德——市民道德——新公民道德的辩证发展历程。"臣民"在原始社会单纯表现为自然的奴役,在阶级社会则具有自然奴役与社会奴役双重内涵。资本主义社会的"公民"本质上是"市民"之抽象政治法律形式,社会主义社会从根本上消除了人的解放之制度障碍。迥异于资本主义市(公)民道德的新型"公民道德"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7.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揭示的异化劳动四重规定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异化的逻辑表征。马克思通过指证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同一性,把被遮蔽的物质表现形式的私有财产的特性凸显出来。异化劳动背后所蕴含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因此,扬弃违背人性的异化劳动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从扬弃私有财产到打碎资本主义奴役制,从而获得根本解放的过程。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内在逻辑关系的分析,根本上是为了寻找扬弃人与劳动背离的道路和方式,而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扬弃和人的本质的回归以及私有财产的衰亡具有了共同的路向性。正是依赖于私有财产的消灭和私有制社会的消亡,人彻底消灭了造成人被束缚的不自由因素,获得了全面的解放。  相似文献   

8.
技术理性是人的主体性确立进而实现人的自然奴役解放的实践理念和实践自觉。技术理性僭越是随着技术更大发展以至张显有了可能并最终出现而出现的。其僭越的结果就是人本质乃至人的生存受到质疑,人类生存付出生存代价。  相似文献   

9.
异化思想源于柏拉图的世界模式理念,成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学说。马克思认为,异化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这意味着在异化劳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掉,受到异己的物质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而自由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使人成为单向度的人,在笔者看来,异化本质上应当是人的一种自否定机制。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育伦理是鲁迅家庭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鲁迅认为传统家庭教育的弊端是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培育驯良的“好孩子”而非具有独立人格与创造性的人;教育方法上由于“长者本位”思想的影响,使用虐杀而非指导的方法;教育内容上是陈腐或“教人诈”的。传统家教伦理不过是人对人的奴役,长者对幼者的奴役,因此鲁迅主张救救孩子,解放孩子。  相似文献   

11.
《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篇目,从异化的人到人本性的复归是该篇的主旨。异化的人的生命的物质的、感性的表现是私有财产最核心的本质;共产主义的本质是向人本性的复归。该篇中的“社会主义”可以理解为“作为对人本质占有的积极的自我意识”,它自觉地主导着人的解放和复原向终极发展。上述观点对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是不断追求人类解放的一生,他们创立科学理论的出发点是人类的生存质量,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的根本特征。邓小平1978年复出以后,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重新界定了"人民"的范围,指出了人的解放的价值判断标准以及实现的必要途径,论述了社会环境、党风对人的全面解放的重要作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为人的全面解放找到了一条现实有效之路。  相似文献   

13.
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对人类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重新梳理西方哲学史,重新审视关于人的解放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在马克思之前,由于许多哲学家对人性、自由的理解片面和抽象,因而,决定着他们不能够提出合理、科学的人的解放理论。之后,马克思对于人的问题进行了合理的、科学的解释,最终对人的自由解放做出了科学回答,从而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和解放理论对于解决人的解放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中提取了同化劳动的概念,阐述了同化劳动的含义、根据、特点及其历史演变过程,论述了同化劳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提出同化劳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根据的观点,以图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寻找一个主要的切入点。本文的结论是: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主要目标,社会主义现实中所具备的同化劳动的主流是迈向这一目标的基础和根据,不断提升和扩张同化劳动的质与量的过程,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渐进性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5.
威廉·莱斯系统地考察了"控制自然"观念的历史演变,指出"控制自然"观念自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已经成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内在组成部分和控制人的工具,它必然会导致自然的异化和人的异化。莱斯强调只有实现制度的变革和科学技术伦理价值观的转换,才能实现自然和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6.
在对人的存在形态和现实本质科学把握的基础上,马克思从三个角度论证了人的解放的科学内涵:一是人的解放的层次性,即类的解放、群体的解放和个体的解放的统一;二是人的解放的多维性,即人从自然力的盲目控制下获得解放、从社会关系的盲目控制下获得解放、从人自身的束缚中获得解放;三是人的解放的辩证性,即人的解放与社会进步的统一、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统一、崇高理想与现实运动的统一、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也是论证和阐述其他哲学范畴的逻辑起点。如果用普遍联系的观点重新审视哲学上的物质、精神和人的本质,那么它们都必然表现为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辩证统一;不仅物质、精神的存在和运动依赖自身内、外部的相互联系,而且人的产生和发展也依.辛负自身内、外部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8.
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与“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有着本质区别;传统发展伦理观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的灵魂在于人与环境相融、和谐的意识,及在生态法则和道德法则衡平基础上的新的环境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生态法则与道德法则应进行衡平,这种衡平乃环境法价值理念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却由于种种原因而受到了冷落与误解,这是导致20世纪末社会主义产生重大曲折的重要原因之一。立足于社会主义的实践,依据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人的本质、人道主义、人的价值、人的解放等理论进行重新研究,是新世纪思想解放的重要内容,它将对21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类”概念是马克思早期分析人类社会的重要范畴之一,这一概念科学地描述了人的类本质与类生活、人与自然以及他人的类关系等重要内容,这些重要内容与当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有诸多契合之处。面对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以及世界形势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从“类”概念的角度深入思考社会现实中可能呈现出的各种异化状态对于反思与扬弃这些异化,达成人的自由与解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