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都超出预期。从更长远的视角看,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贸易体、最大的航运业国家,需要前瞻性地考虑"一带一路"的2.0版本。为此,本文提出"一带一路一道(北极航道)"的战略设想,并对"一带一路"2.0版本在安全、高效和环保方面的战略内涵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尽快制定中长期北极战略的"三步走"构想:从生态科考到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最后实现"一带一路一道"全线通航。全面促进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为21世纪世界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构想、新路径、新方案。  相似文献   

2.
以技术革命为引擎的经济全球化推进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发展,不同类型经济体在世界贸易、投资格局中所占份额此消彼长。进入新世纪以来,快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之后,经济腾飞的中国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区域性崛起的成功事例。世界经济格局演变、国际环境变化,给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变化的背景下,为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需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塑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缓解要素供给和市场需求约束;突出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谋篇布局。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是"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区,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一带一路"经贸产业合作跨国大区域、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心,具备了这一战略实施的互联互通基础。"一带一路"战略构筑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产能合作、产业发展和参与世界经济合作的方式创新,也推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边疆的跨国族群将再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对中缅边境上跨国村落的田野调查,分析这一地区的跨国族群在认同各自所属国家的同时,又在长期的经济文化交往中建构起了一个可超越国家、族群、社会与意识形态的跨国共生社区,并试图对当前"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动态景象。跨国族群在全球化时代的重叠认同、个体自觉与共同体建设构成了跨国共生社区的方法论基础,因此跨国共生社区也是"一带一路"构想下中国与世界互相开放的前沿与中心,尽管它只是"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处于国家联结区域的数个微观图景,但微观可以映射宏观的中国与世界,这对于理解如何在"后国家时代"去重构人类文明同样具有观照价值。  相似文献   

5.
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重要内核,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合作共赢的必然选择,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表现。协同发展以其丰富的内涵将"一带一路"的经济逻辑、"一带一路"的全球化效应、区域发展效应、互联互通效应等"一带一路"经济学的核心研究范畴有机串联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美国次贷危机后的世界经济,步履蹒跚,逆全球化成为今天经济学领域和国际经济关系领域讨论的重要话题.经济全球化并不是制度安排,它是一个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过程,必然是在起伏中进展着的.目前,经济全球化正在酝酿着转型.共商共建共享,构建互联互通的新平台,在形成世界新的价值链过程中更加注重世界相对落后国家的普惠型经济发展,这些是经济全球化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一带一路"愿景的推进,将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不同于过去的机会,在互联互通的新平台基础上构建新的世界价值链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各个经济体之间内在的经济联系,给它们带来新的经济发展增量.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经济全球化在为世界各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全球经济发展失衡、世界增长动能不足、国际治理体系不合理等问题,世界范围内的反全球化运动此起彼伏。进入21世纪以来,新兴经济体崛起于世界舞台,推动全球经济向着平等互利的新型全球化方向转型。建设"一带一路"是解决传统全球化问题、探索新型全球化路径的中国方案。在新型全球化视角下,"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构建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新型国际经济合作平台,其重点建设任务包括基础设施联通、支点城市建设、产业分工合作、贸易投资便利化,共同为新型全球化框架下的国际经济合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互利共赢推进人类共同富裕,重在普惠全球的经济繁荣和人类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一带一路"倡议也是将"深化改革开放"理念指导下的中国持续发展道路融入世界全球化发展的产物,并在中国模式所取得的成果基础上,为人类发展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以推进人类的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和中国发展模式的这些核心内涵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不仅会促进对人类多元发展道路和发展人类学多元化的探索,也会推进人类构建合作共赢、普惠全球的持续发展新时代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自提出以来就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广播电视媒体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内容之一,对促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构建新的世界舆论格局,发展文化产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梳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广电媒体合作历程,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可助力中国与沿线国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深化媒体合作。本文认为中国广播电视媒体与世界媒体的合作最早是从当前所说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始的,并且因为世界各国的竞争与合作,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经济与文化体制改革,以及沿线国家经济相对落后、社会不稳定、政策限制、媒体欠发达等因素,合作历程大致分为曲折开展期、恢复开展期、稳步发展期以及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主要是基于应对世界经济问题、实现国内国际市场联通和走出中国经济新出路等实践逻辑,尤其是"一带一路"经过过去几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其具有可持续发展、互利共赢等特点优势,通过其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然能助力这一新发展格局高质量惠及各国。但是其在实践中也会遇到相关制度体系有待完善、西方主导的逆全球化行径的掣肘及国内宏观经济等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拟提出如下破解路径:一是构建"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精准制度体系;二是优化"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外部环境;三是筑牢"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国内经济根基。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我国面对全球化战略发展所采用的重要策略,为民族边贸口岸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口岸经济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和保障,由于民族八省区的口岸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条件差异较大,文章根据口岸体系特征、口岸经济发展模式将民族地区口岸经济发展划分为四类区域,尝试从"一带一路"建设对不同类型区域的口岸经济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进行探讨,并对民族地区口岸经济发展潜力和前景进行了预判,指出民族地区内陆沿边口岸经济受到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经济学是"一带一路"建设实践与中国对外开放实践相结合的规律发现。通过探讨作为"一带一路"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新型国际分工合作关系的内涵与特征、确立依据和体现,认为新型国际分工合作关系产生于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以互利共赢和平等民主为核心内涵,具有突破传统和动态演进的特征,既揭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逻辑,且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为实现新型全球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当前世界发展最快的主要经济体和影响力最大的政治体之一,正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以及探究中国对外开放理论成为学界的热点问题。通过系统总结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探索过程,重点探讨"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正式进入新升级版和发展阶段,这对于世界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会产生重大影响,创造全球性开放红利。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带来了世界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但当前"全球化逆转"全球化逆动"等一些热点问题也给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很多挑战.通过梳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国际背景,指出了"一带一路"现有研究中的误区;提出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径选择,即蓝海全球化与陆路全球化.最后提出应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分梯度推进全球治理:首先要平稳度过经济周期的调整阶段,提升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协同发展的新优势;继而构建由中国主导的话语体系,探索国际认可的全球治理方案;最终提升区域内互联互通,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向全球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更是中国话语权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其过程表现在:前提条件上,"一带一路"沿线和相关国家经济上对中国依赖度较高,为中国在规则上的话语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区域分工上,顺应产业沿"一带一路"向低发展梯度转移的趋势,中国在产业链上具有制高点主导优势;治理结构上,全球经济治理结构由多边体系朝双边化区域化发展,"一带一路"为中国构建了新的"朋友圈";历史机遇上,中国倡导的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理念与欧美兴起的保守主义相互对比,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声音"越发洪亮和有吸引力;机制设计上,"一带一路"建设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和灵活高效的规则体系更适合各地区发展实际,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经济学是"一带一路"实践不断发展和研究不断深入的产物,也是指导未来"一带一路"建设的更有力的经济理论。"一带一路"经济学的学科特点表现为综合性和新兴性。综合性体现在其对部分社会学科和重点经济学科的综合,新兴性体现在其提供并确立了新的研究视角、研究对象和研究主线。"一带一路"经济学的核心研究范畴包括"一带一路"的经济逻辑、"一带一路"的全球化效应、"一带一路"的区域发展效应、"一带一路"的协同发展效应等,此外还包括一些相关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17.
从创立"一带一路"经济学的必要性、重大意义、现实条件等三个方面就创立"一带一路"经济学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认为,新型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一带一路"倡议的丰富内涵、现有经济学学科体系的现状,都需要创立"一带一路"经济学;"一带一路"经济学的创立,对于完善"一带一路"理论、完善中国特色经济学学科体系、指导"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推动新型全球化进程均有积极作用;国家领导人的相关论述与国家层面的政策文件、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多年的实践经验,为"一带一路"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创立"一带一路"经济学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与世界的关系更加紧密。与此同时,不同族群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语言表述等方面的文化差异,也在严重阻碍国际贸易的跨文化交流。惟有把握住国际经济贸易往来中的文化差异,方能赢得主动权。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工商人类学家关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环境,致力于避免与消除由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贸易壁垒。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应用费拉罗文化维度模型,在继承吸收霍夫斯泰德跨文化交流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平等主义和等级主义、阳刚型和阴柔型、不确定性规避以及文化价值的时间观念五个维度进行跨文化对比分析。建议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应以多元文化的群体性差异为出发点,积极推动与沿线国家经贸关系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标志着中国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转变进程,是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开放的重要实践探索.从过去的四十年改革开放来看,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面对目前的经济全球化,仅仅局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而"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的大学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化平台,向沿线国家展示中国的发展经验,通过不同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与沿线国家建立教育共同体关系是中国高等教育应该担负起的责任,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把握住国际化合作与交流的新机遇.研究提出应从文化多样性、多语种教育、汉语的国际推广以及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促进与周边国家的院校国际合作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要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对接。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此后不久上任的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则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5年来,双方积极对接发展战略,全面深化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尽管"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印尼合作还面临诸多挑战与问题,但两国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努力,为"一带一路"对接"全球海洋支点"以及两国经济合作缔造良好氛围,经济合作展现良好前景。中国与印尼的战略对接实践,为"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