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江南地区在历史上结社活动最为活跃。清代道光年间和光绪宣统之交,江苏太仓先后出现过“南园秋社”、“南园赓社”两个诗社并构成一个系列。但关于这两个诗社,世人似乎不大了解,甚至在介绍时存在不少严重的错误。而通过考察,可以理清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同时纠正相关的错误认识,并且为地方文化建设事业提供积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明末至整个清代,女子结社的风气非常盛行,这是此时女性文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纵观清代女子诗社的发展历程,道光年间在京城出现的秋红吟社是后期诗社的代表之一。它存在的时间较长,成员前后有顾太清、沈善宝等十几位诗人。这些女诗人不但来自北京、杭州等地,且民族不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此前女子结社时的组织原则,展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三、明永乐年间的“鉴湖吟社”徐象梅《两浙名贤录》:“朱纯,字克粹,与罗颀、张皓相结鉴湖吟社”。陈田《明诗纪事》乙签十四作“鉴湖诗社”,钱谦益的《列朝诗集小传》作“鉴湖吟社”。郭绍虞先生考定结社活动当在永乐二十二年期间(见《照隅室古典  相似文献   

4.
“读书是排遣上药”,这句话是清代大学士祁隽藻于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某月在给清代学者张穆的信中所写。祁隽藻是山西寿阳人,嘉庆十九年进士;张穆是平定人,道光十二年优贡。祁隽藻比张穆大12岁,他俩既是老乡,又是亲戚。当时祁隽藻为户部尚书、军机大臣、一品大员,而张穆虽无官职,但以博学称于京师,在学术界影响很大。他俩在经学方面有共同的追求,常常在一起推心置腹,促膝畅谈,“衔杯酒,论古今析疑辩难”;不在一起时,则互相砥砺,书信甚密。祁隽藻在《斋诗文集》序中称“余与石州,同乡姻戚也,交最深”。殷张穆的门生吴履敬在《斋文集》序…  相似文献   

5.
清代诗人、诗论家潘德与(1785——1839),字彦辅,号四农,江苏山阳(今淮安)人。出身子衰落的书香世家,早年“屡困州举”(应乡举十二次)道光八年(1828)中举人,年已四十四。此后六次参加会试,出入京师,没有考取进士。道光十五年(1835)大挑一等,以知县分发安徽,因不愿“趋走省垣,候大府驱遣,作令不知何年”,未赴。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未入仕途。著有《养一斋诗文集》二十六卷,《札记》九卷,《诗余》三卷,《诗话》十三卷。他的《养一斋诗话》,在嘉庆、道光间的诗坛上,不论是诗学观,还是对古人诗歌的评骘,都有重要意义,今天亦不乏借鉴价值。郭绍虞先生称之为“严肃认真”的诗话之一,并选入《清诗话续编》。现就个人闻见所及,对其主要观点之一的“质实”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6.
“洛如吟社”作为清代浙江平湖最大的诗社,扬风扢雅,诗酒风流,其文学与文化影响很大,朱彝尊当时就曾亲为编定《洛如诗钞》六卷.影响所及,当地将“洛如吟社”视为文学与文化之风标,接连有续社之举,其中较为著名的就有“续洛如吟社”、“洛如嗣音集”等.这些续社因首倡者、主持人、参与者、规模、持续时间等与“洛如吟社”均不相同,举社时间与之亦存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前后时间差,所以应被视为各自独立的不同诗社.《中国文学大辞典》所录词条“洛如吟社”不仅在举社时间上存在认识错误,而且将“洛如吟社”、“续洛如吟社”、“洛如嗣音集”三个诗社的成员混为一谈,极易误导读者,有必要略作辩正.  相似文献   

7.
《无何集》是出现于清代初年的一部战斗无神论著作。它继承并发扬古代无神论思想的优良传统,建立具有独特风格的无神论思想体系,堪称古代无神论百科全书。《无何集》的作者熊伯龙(1617—1669),字次侯,号塞斋,别号钟陵,湖北汉阳人,是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他出身中下层地主阶级,“自幼不信神仙鬼怪、祸福报应之说。”热心时事,曾同友人刘子壮、夏嘉瑞等结社晴川,切磋学问,砥砺名节。他于1649年(清顺治六  相似文献   

8.
吴兆骞是何许人也,他何以会来到吉林,在吉林写起诗来呢?我们有必要对此作些简要的介绍。 吴兆骞是我国清代初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是江苏呈江县人,字汉槎,生于明崇祯四年,即公元一六三一年。从小便有才名,十三岁随其父吴晋锡过浔阳去湖南赴任,做《湘阳》等六诗,又作万余字的《胆赋》,受到师友们的赞赏。明末结社风气盛极一时,吴兆骞是由著名的复社——几社发展而来的慎交社成员。青年时期才名大振。我国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文人领袖吴伟业(梅村)称他和陈维崧(号迦陵,清初著名诗人)、彭蒸遹(号骏孙,清初著名诗人)为“江左三凤凰”。清朝顺治十四年,吴兆骞  相似文献   

9.
关于清代学者阮元的卒年,《清史稿》、《辞源》、《辞海》及有关文史书籍都无一不说是1849年。但笔者最近在查阅清代另一位学者梁章钷(1775一1849)的《称谓录》(杭州贾景文斋本)时,从该书的自序中发现阮元的卒年并非1849年。阮元卒谥文达,但这篇写于“道光二十八年戊申霜降之辰”的序言却有“忆昔尝与阮文达师谈艺及之”云云,且结尾又叹:“惜文达早骑箕天上,不获与之商榷。”道光二十八年即公元1848年,那么据此可以认为,阮元的卒年应在1848年霜降(农历9月)之前。 梁章钷与阮元交谊很深,阮长梁十一岁,梁尊阮为师,他们二人常在一起“辨证金石,讨论隶古”(见林则徐《梁章钷墓志铭》),应该说,梁章钷的序文是可信的。还应该说明一下,《称谓录》刊刻时,曾经梁章钷之子梁恭辰校勘,这种可靠性程度就更高了。  相似文献   

10.
纪昀的小说集《阅微草堂笔纪》(以下简称《阅微》),是清代以来有重要影响的笔记体小说集。本文要讨论纪昀对笔记小说的观点,当然先得从这部笔记小说集的体例及写作情况谈起。这部小说的体例,蔡元培在《详注(阅微草堂笔记)序》中分别得很得当:“清代小说最流行者有三:《石头记》、《聊斋志异》及《阅微草堂笔记》是也。《石头记》为全用白话之章回体……《聊斋志异》仿唐代短篇小说刻意求工……《阅微草堂笔记》则用随笔体。”所谓“随笔体”就是“笔记”体,诸如“笔谈”“笔录”“随  相似文献   

11.
明清之际是中国古代文人结社最为繁盛的时期。著名思想家陈瑚创立的“莲社”是清初重要的遗民诗社之一。“莲社”的文献资料主要见于陈瑚纂辑的一种唱和类诗歌总集《顽潭诗话》,但《顽潭诗话》所收作品及其作者相当庞杂,并不简单等同于“莲社”的社诗总集。通过对《顽潭诗话》的仔细分析和鉴别,可以获知“莲社”的成立时间、集会唱和、基本成员等方方面面的具体情况,为该诗社勾勒出一个比较清晰的面貌。同时,以《顽潭诗话》为线索,还可以进一步探究陈瑚以及其他“莲社”成员另外组织或参加过的若干诗社,从而理清“莲社”及《顽潭诗话》更多方面的关系。所有相关考察将有助于对整个清初遗民结社乃至古代文人结社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几十年以来,韩国清代诗学研究比其他诗学,如唐宋诗或魏晋诗,有相当大的差距。进入1990年代以后,有关清诗与清代诗论研究的成果时有呈现。在清诗思潮研究方面,清代诗学研究的水平并不高,研究范围也只限于所谓四大诗论而已,但近来开始重视诗歌理论的研究和对中国传统诗论的理解,研究热度愈来愈高,这是相当鼓舞人心的;在作家论部分,清代重要作家如钱谦益、王士祯、袁枚、沈德潜等十多人大约都涉及到了,其中偏重于王士祯、袁枚等诗论,但其研究水平尚不高;在中国诗论部分,最重要的资料以清诗话为中心,国内清诗话研究者不过二十余人,其中本人近十年问集中研究清诗话,把其诗论内容开始应用于唐诗等中国诗学,关于清诗话研究方面的专著仅有本人所撰《清诗话研究》、《中国诗话的诗论》和《中国诗话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总目》五种清诗总集提要补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四库全书总目》,先后曾有许多学者专门为之补正,但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特别是集部总集类存目所涉的某些清诗总集,此前学者关注较少,有关问题更为集中。现主要依据近年问世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对《四库全书总目》内五种清诗总集的条目做一些补正。  相似文献   

14.
诗歌创作具有一家之言的特质,臧否时事、訾议人物比以历史事实为中心的书写更加灵活。恰逢明亡清兴之际,处于其间的浙东诗家,因循王阳明、刘宗周心学一脉,提倡诗道性情、诗以传史,以经世致用为核心,矫七子诗文之弊,由唐入宋,完成清初浙东诗歌群体审美风格的转变与延续。  相似文献   

15.
清代诗歌理论是我国古代诗歌理论的集大成,而清末的诗学大家王运的诗学思想因与宋诗派歧异而具有较大影响。本文以王运的《湘绮楼说诗》为主要材料,从诗本体论、诗歌技法等方面论述了湘绮诗说的理论体系,论证湘绮论诗主魏晋的合理性及其独具文化眼光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6.
明治时期日本脱亚入欧,欧美诗歌体式传入日本,汉诗受到冷落,甚至出现了汉诗否定论。但小野湖山始终没有停止汉诗创作,并继续进行着抄选和刊刻清诗的活动,《晚香园梅诗》即其所刊刻的清诗之一。该诗集为清代闽中林潭著,陈元辅作注,王登瀛作跋。经考证,1721年春,作为谢恩使的琉球诗人程顺则完成公务离开北京到福建,并在福建逗留到6月。在此期间,程顺则通过陈元辅和王登瀛,看到了林潭的咏梅诗,决定出资刊刻。该诗集刊刻几年后传到日本并被重刊,现存最早的和刻本《晚香园梅诗》刊刻于1725年。一百三十年之后,这部诗集才引起日本诗坛关注。1855年出现许多刻本,小野湖山所刻也在该年。湖山借刻此集表达了自己的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17.
选本之盛是清代词学史上引人注目的现象,清人将词选本作为体现自己词学思想的工具,对词坛风气走向产生了重要作用。清代词学史上的词选大致有三种:宋人所选唐宋词选、新编历代词选、当代词选。清人对各种词选之于词坛创作风气的作用高度重视,将词选作为词学批评的工具和词学理论的载体。在清代词史上,几乎每一个流派的出现,每一种思潮的兴盛,都与相应的词选有关。词选是清代词学理论的重要形态,在清代词学史上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元代在唐诗接受史上上承宋金,下启明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王维作为盛唐诗歌大家,在元代的研究接受是很有限 的,主要集中在《瀛奎律髓》及《唐音》等选本著作之中,元代对王维诗的接受从初期到中期再到后期,呈现出一个递进发展的过 程。研究元代前期的王维接受情况,对于明确元代在整个王维接受史上的地位,以及唐诗在元代的接受情况,推动王维研究与 唐诗研究的向前迈进,都是有助益的。  相似文献   

19.
王文治是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王文治生平行年大致清楚,但关于其举进士年,诸书所载迥异,而其中一种权威性的说法出自著名学者姚鼐,影响很大,其实却是错的。本文兹对此略作考辨。  相似文献   

20.
对于叶君远先生的《论“太仓诗派”》,提出几点不同意见:《太仓十子诗选》应是由顾湄编选;太仓十子中除王曜升之外,都有除《太仓十子诗选》外的别集存世;明清易代对于王揆兄弟并未带来巨大的精神冲击;黄与坚在康熙十八年前可能任过知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