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事求是是我们认识事物、把握规律、开展工作的根本指南,但在实践中出现了"重实事轻求是、重现象轻本质、重偶然轻必然"等背离实事求是的倾向,需要从"坚持实事与求是的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统一"三个方面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实事求是,从"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提高实事求是的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环境"三个方面去努力实践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2.
要正确理解美的本质问题,我认为需要讨论如下几个问题: (一)如何才能建立真正的唯物主义美学理论? 要建立真正的唯物主义美学理论,我们首先应该真正把握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使自己的研究方法与概念原理都真正符合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怎样的研究方法才算是真正符合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呢?这就是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都反复强调的四个字:实事求是。唯物主义要求我们从客观事实出发,经过分析、研究把握其本质与规律,从而建立起我们的概念原理,而不是从自己的主观臆测、想当然出发,让客观事实来迎合我们的思想、观念,将我们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客观事  相似文献   

3.
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范畴与规律对现象世界的内在本质与必然联系进行概括,形成了把握世界之网的网上纽结。从思维发展对应于文明进步的客观事实看,范畴与规律的历史演变记录了人类由野蛮状态走向文明时代的轨迹。而依据范畴与规律所建立起来的主观辩证法则反映了现实世界中客观辩证法的内容,标志着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和认识世界的活动从自发走向自觉。  相似文献   

4.
人们通常都确信历史观作为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起源、本质、规律、过程的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实然和必然的揭示,然而实际上它还包含了对人类历史的应然─—人类社会演变发展的理想状态的体认,并且以对理想社会状态的价值判断为指导。因此,历史观与价值观密不可分,价值观是历史观的灵魂所在,生命所系。当一种历史观为社会所接受并据以指导、组织人们的历史创造活动,历史的应然也就在历史创造活动的展开过程中,成为必然并转化为实然.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品格是求实与创新。邓小平恢复和发展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把解放思想引入实事求是的科学范畴,并揭示了二者的内在本质联系,从而使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在认识论的高度达到了辩证统一。党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相似文献   

6.
实事求是不是一个简单而抽象的命题,而是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改造过程中所体现的最高方法论原则。但是,对这一原则的主观认同与实践贯彻之间总是存在距离,这就使人们普遍感到在实践上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绝非轻而易举。回顾社会主义几十年发展的历程,我们党并未在主观上放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相当长时期,确曾出现过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泛滥。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从方法论角度看,由于对客观事实片面和简单化理解,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偏颇观点误作为对社会主义客观规律的认识,是一主要原因。因此,对客观事实本身的把握,也涉及到一个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思辨的逻辑"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关于事物自身的形式与内容本质相统一的逻辑学.思辨哲学研究思维的自己运动和必然发展,表现为一系列的概念、范畴和规律.思辨的逻辑由于注重了客观事物本身因而能够完全把握存在,即思辨的逻辑把握客观逻辑,从而辩证地解决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西方知识论哲学中的真理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真理范畴的逻辑辨析入手,探讨了制约真理理论发展的几个基础性理论问题。作者认为,真理问题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如何看待真与假实然性判断客观性基础的问题。符合论、融贯论和实用论是哲学家解决真理客观性的几种基本方式。由于真理判断是一个内含本体论和认识论两重属性于一身的整体,故而只有将其看作外部实在与逻辑形式的统一,才能真正解决真理的客观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社会主义价值诉求的基本看法和总体要求,是现实价值与理想价值的统一,其哲学本质是实然世界和未然世界、实然之人和应然之人的统一。其社会功能表现为导向和规范功能、调节和协调功能、人格塑造功能、定向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0.
研究某一语法范畴,尤其是研究由标记式和非标记式构成的语法范畴,其关键在于对标记式的研究,因为只有把握了具有区分价值的形式特征意义,才能把握标记式和非标记式的意义,从而把握由它们构成的语法范畴的意义。就语态而言,只有揭示了be(a)+-en的最本质的语...  相似文献   

11.
精神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这一范畴经历了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精神动力的内涵是:精神动力是精神因素对人从事的一切活动及社会发展产生的精神推动力量。精神动力本质上是指导和推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精神动力具有诸多不同于物质动力的特点。分析精神动力范畴,探讨和把握精神动力的内涵、本质与特点,是深化精神动力基础理论研究、促进精神动力实际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要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妥善地处理社会主义问题,必须以科学的思维为导向,走出对社会主义认识上的种种误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挫折与必胜、经典与现实、现象与本质、具体制度与基本制度等范畴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中社会、模式、实践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存在·自由·实践──萨特人学思想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自由·实践─-萨特人学思想剖析朱开君存在、自由、实践是萨特人学的基本范畴。本文试图通过时这三个基本范畴的剖析,揭示萨特人学的本质。一"人的存在"是萨特人学思想的出发点。萨特认为以往的哲学,不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哲学,都没有把人的存在问题作为...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依据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改革开放,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了科学概括。通过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的哲学内涵的阐释,指出其理论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将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础本质与价值本质两个彻底的唯物观辨证地统一了起来,深刘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是一个由过程到必然的辨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基于思想生成视野把握马克思哲学核心范畴的内涵演变,是呈现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的必要环节。实践概念是马克思哲学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超越传统西方哲学“逻辑在先”思维范式,进而真正实现其哲学革命的标志,也是人们把握历史、人的本质、分工、市民社会、资本以及自由等其他马克思哲学重要范畴的前提,而随着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这些基本概念的内涵也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6.
模态判断与性质判断周强林“模态”有广义、狭义之分,就狭义的模态而言,一般的逻辑著作中又将其分为三类判断,并具体分成六个种类,即“必然P”(LP)、“必然非P”(LN、“实然P”(P)、“实然非P”“可能P”(MP)、“可能非P”(M)。在素材相同(即...  相似文献   

17.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政治思想的核心,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主义思潮的有机结合。作为非中国社会演变的必然产物,民权自身范畴的二重性(源于西方之应然性与运用中国实践之实然性、民权之策略意义大于战略的设计)在当时社会环境、社会集团、社会心理、个人心态等综合因素作用下凸显张力。用群体(民权与三民主义)、动态(新旧三民主义及内涵演变)分析原点审视革命家之孙中山先生的民权思想,对于解释理论的宏观理想与现实操作的差异性及我国现实民主政治建设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综观现今诸多生态伦理观的基础范畴,其理论前提的基本预设,都存在着思维方式上以本质主义的普遍性取消复杂整体包含的差异性、论证材料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分割、逻辑推论上将“实然”与“应然”关系简单化的缺陷,这就难以从理论上合理地确证人类应该对谁承担生态义务以及承担何种生态义务。生命共同体范畴则不存在这些严重缺陷。作者通过分析生命共同体范畴相对于利奥波德提出的“生物共同体”范畴的优越之处,认为前者理应替代后者,并阐明了生命共同体这个基础范畴对于建立生态伦理学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然事实就是客观事物本身,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切存在之物,它对于人及其活动而言既是先在的又是外在的,是自然而然、自在而在的。哲学上所说的客观事实是指特定的实践事实、真实的事件,它是指已被正确认识到的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总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忽视了实践因素而对客观事实作了纯自然主义的理解。科学事实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件。无论自然事实抑或客观事实,一旦被人类认识并用语言对其描述而做出经验陈述或观察判断,就形成了经验事实。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的可错性,二者统一的基础是社会实践。科学理论、科学真理都是可错的,科学理论不等同于真理,科学事实也不等同于客观事实。从理论上弄清这三种"事实"的联系与区别,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实事求是地构建科学理论,反对科学迷信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应然”的实践阐释——论马克思的实践应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然即"应当如此",它植根于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马克思在创立"新唯物主义"的过程中,立足于人类实践寻找应然的各种规定性,将应然的本质归结为以人的需要为最高尺度,重构世界图景,在以人为中心的前提下实现人与世界的和解。马克思的实践应然观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六个命题:(1)应然是从实然出发的否定和超越;(2)应然的最终根据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3)应然是对必然的利用;(4)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对实然的应然建构;(5)应然实然化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6)追求应然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与世界的和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