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促进中国本科院校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对2014年中国875所本科院校的12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和471个专业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学科专业的规模与质量是高校实力的重要体现,学科专业的发展需要准确的定位与合理的目标,学科专业的建设应突出高校的特色和优势。最后,提出了促进大学学科专业发展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
结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办学实际,借鉴国外特色大学建设的实践经验,论述了特色大学建设的特征,探讨了特色大学建设的内容,提出了高水平特色大学在办学理念、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策略。一流大学不一定学科齐全、规模庞大,综合大学与学术水平、办学质量并无必然的关联。高水平大学最主要的是要实现特色学科专业的优化配置,并在综合化的基础上实现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大学图书馆、资料室作为高校的文化信息中心,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从更新文献资源建设的理念、构建信息素质教育体系、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发挥资料室的特色作用、注重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大力加强自身的建设,从而在大学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短期内建成多所世界一流大学的经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其国家推动和政府主导模式与中国相似,也提升了借鉴价值。紧紧围绕"一流"标准思考大学建设的核心构件、以国际化推进大学建设、以研究密集型办学定位支撑大学建设是新加坡的主要经验。在借鉴新加坡经验时,应着眼于整体视角,思考一流大学的全观性设计;着眼于本源性思维,思考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构件;着眼于后发优势和跳跃式发展路径,走出"发展阶段决定论"误区。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服务学科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校图书馆与高校学科建设关系密切,信息网络时代其地位和作用更为显要。因此对高校图书馆为学科建设服务的内容与方法应予以及时调整.包括学科情报调研、学科专业文献资源建设、资源整合、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开展信息管理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活动等。  相似文献   

6.
2015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创新与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大学评价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以往评价实践基础上,本次评价从4个方面进行创新:拓展评价对象、优化评价体系、完善分类评价以及注重声誉影响。对全国2 524所高校的竞争力进行评价,重点分析了地区教育竞争力排行榜、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等8个榜单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各地区本科教育竞争力的差异较大,排名相对稳定;一流大学排名变化较小,一般大学和民办院校发展较快;重点大学的投入和产出明显增加,国际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各类高校应突出自身特色和学科优势,提高专业优秀率。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发展战略是实现大学管理目标的具体方略、指导方针和重要依据。制定大学发展战略时,必须遵循大学发展战略的先进性与可行性、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整体效益与局部效益、适切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重点建设带动整体发展,同时注重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入世应对策略。并根据一流大学、研究型大学、区域高校、合并高校等不同类型的大学,采用不同的办学定位和不同的发展战略目标。大学发展战略的实施可从高素质人才培养、科技自主创新、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个性特色发展、跨越式发展和品牌经营管理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了高校核心竞争力在解决高等教育诸多矛盾问题、确立争创一流大学正确方向、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等方面重要意义。分析了优势的学科专业、有效的大学管理、独特的校园文化等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提出了加强科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制定战略规划,整合学校资源;强化创新意识,注重制度创新等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为省属多科性大学.与综合性大学相比,省属多科性大学涉及学科专业较少、办学规模较小,获得的政府扶持力度也较小.目前,国内高校竞争加剧,省属多科性大学必须实施"钉子战略",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其办学特色应符合"四性".省属多科性大学的办学特色可以通过系统化的制度设计予以甄别,其识别过程应围绕特色化的办学理念、特色化的制度安排和特色化的学科专业分层次展开.以特色打造竞争之矛,其支持体系建设是关键,这要求省属多科性大学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某一学科点、学科面,并辅以相应的资源保证、评价体系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次深刻的变革,探索建设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发展道路,提高新建本科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至关重要。优化和调控新建本科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避免专业重复设置和同质化现象,是提高学校办学特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影响专业结构设置与调控的相关因素很多,应加以系统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农林高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必须大力发展人文社会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学科专业建设应统一于人才培养。要实现创建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农林高校人文社会学科专业在发展道路上,应积极转变思想,突出其战略性地位;加大投入,确保跨越式发展;探索模式,实现多元化发展;服务于人才培养,体现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融合传统优势,寻求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快速发展型高校在图书馆建设方面所面临的机遇、存在的挑战,以及图书馆建设的一些思路和措施:作长远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发展型大学图书馆建设的后发优势;既重数量,又重质量,为高校扩规模、上档次之后的发展服务;对图书馆组织机构与管理理念进行创新;注意导入市场运作理念,加强图书馆对所在地区的社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由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构成,其建设核心在于"育人"。大学图书馆是高校文献信息中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价值导向、教育升华以及精神熏陶的作用。图书馆应秉持"指导阅读"的核心价值观,发挥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的窗口作用,创建特色图书馆文化,注重移动图书馆新技术,拓展图书馆文化服务的途径,延伸图书馆功能,助力校园文化的社会化,使图书馆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双一流"建设政策提出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俨然已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载体。从"双一流"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征要素来看,强调中国特色发展目标、坚持立德树人任务和突出学生中心本位,由于受各高校师资力量、资源投入、地域特色等系统因素的影响,遇到的实践困境在宏观上呈现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存在政府与大学特定管控形态,中观上各级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特色弱显,微观上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端师资力量薄弱。为此,需要以顶层设计建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联动治理机制,以各类高校学科专业优势布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发展进路,以协同平台缓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端师资瓶颈。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高教改革的形势对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作用及运行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根据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新世纪高校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大致方略应分为5个方面:改革图书馆运行模式;建立本馆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加强自动化建设;实行人本管理;加强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历时性概念,也是一个共时性概念。回应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是建设一流大学的根本问题,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既有对标国外先进大学的涵义,更体现出奠定我国大学发展基础、超越和引领未来大学发展模式的根本性目标。本研究选取了ARWU、THE、QS、RCCSE、USNWR五个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评价体系,通过消解一级指标中各评价体系的价值偏好,运用比较二级指标中的指标权重和全球可比指标权重的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国内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价认识,国内外不同的评价体系将全球可比指标看作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准,量的可比性指标关注超过了其他类属,质性与主观性评价指标具有文化性差异,教学水平和办学声誉的关注度正逐渐提高。在中国大学从跨越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的进路上,我国"双一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更应该注重国际标准与中国标准的协调;客观评价与质性评价的协调;大学质量与大学内在逻辑合理性的协调;科研能力评价与育人功能评价的协调;强、弱功利性评价的协调。最后,笔者认为我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应当警惕唯数据与唯排名的思维,坚守求异发展作为大学本质,兼顾学术市场与大学变革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特色型大学因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独特性,显示了其在高等教育中的不可替代性,其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相关行业背景深厚的"底色"和相对优势明显的"亮色"。在新的发展时期,面对新的课题,特色型大学应选择多元发展、生态发展、卓越发展的发展方向。在发展策略上应选择坚守与超越之道,即集聚优势、培育卓越,根据自身传统凝练特色发展方向,建设特色发展平台,扩大开放,提升国际化水平,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发挥文化引领作用,从而保障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认真学习十六大报告,切实贯彻十六大精神,对建设一流大学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一流大学在大学内部表现为追求卓越的目标定位、指标评定,在大学与社会关系中表现为社会的认可。目前,"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模式是我国创建一流大学的共同目标。在我国,要建设国际上有影响的一流大学,必须在近几年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建设有必要从学理上深入分析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的逻辑根据,从而找到有效的建设路径。为此,笔者对国外大学崛起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规律进行了考察,认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的深层基因,回应国家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的内在需求,融入民族复兴"中国梦"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神圣使命,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是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强力支撑。因此,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的路径选择应当是:把"立德树人"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把传承创新民族文化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精神内核,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根本追求,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自觉目标,把一流学科和一流师资建设作为大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判断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因此,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核心竞争力,近些年,党中央作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一系列战略决策,以期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可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更应将一流的思想政治工作视为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不懈努力。面临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内涵、新要求,加之部分大学生价值观扭曲、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高校不良风气滋生、社会非主流声音宣扬、媒体"碎片化"负面舆论营销诱导等各种新挑战,高等学校尤其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应紧紧把握"四新",剖析时势,探究如何更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效能,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思政工作效能评价作为判断思想政治工作效能的重要参考手段,可见其对于新时代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价值。由此,笔者围绕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规律性和规范性、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载体以及教育环境五个维度阐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能评价的意义,探讨以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对象、方式方法以及评价主体四个层面为思路构建高校思政工作效能评价体系,为后期科学有效地评价高校思政工作效能,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