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年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镇企业是我国亿万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也是党领导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一项巨大成就。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支持农业发展,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逐步提出发展农村工业的战略思想,其根本目的是将新中国引向工业化道路。邓小平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这一光辉思想,提出发展乡镇企业的思想和理论,使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尽快走上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对乡镇企业人才开发的思考吴江,卿锦威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农村经济,实现我国农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而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则是发展乡镇企业的必由之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是科技进步的关键,乡镇企业要实现产品高新系列化、管理现代化、规模合...  相似文献   

4.
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环境代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环境代价文/黄朗辉潘建成陈宝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拓宽农村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成就举世瞩目。但是,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企...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加快城镇化进程,要把发展小城镇与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这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发展乡镇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发展小城镇也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这两个重大战略要同步实施,才能使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才能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三农”问题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6.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的相对集中,可以促进农村的工业化进程,可以极大地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因此,大力发展小城镇,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主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论“三农”工作》重要文献,对中国特色“并联式”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涵、发展现状、历史根据、重点选择和政策取向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态势已经形成,农业现代化呈现出与工业化广泛融合、与信息化有机融合、与城镇化深度融合、与农村现代化一并规划、与农民富裕一体推进等现状。究其原因,这是由中国农情、制度和世情所决定的。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特色“并联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对策建议。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真正做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在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一体布局、功能上耦合叠加,应重点解决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城乡新的经济循环体系建立、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路线图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逢勃兴起的乡镇企业,是十多年来我国农村改革的一项重大成果,对于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为提高国民经济总体实力、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当然,乡镇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于我国农业和城市工业的发展也产生了某些负而效应。只有积极促进乡镇企业与农业。城市工业的协调发展,才能加快推动中国特色的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农民流动是我国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刻反映,也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流动打破了农村原有的秩序,导致现有村庄的失序;给村治权力的运作带来了许多新的变量因素。致使村治难度加大;农民流动还影响了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效果,加大了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近10年来,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令人瞩目。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乡镇企业文化虽已有了雏形,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所以乡镇企业文化还相对地显得落后。要使乡镇企业继续发展,重要的是必须克服其落后环节,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是推动现代化进程的基本力量。自改革以来,农村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绩,而城市化由于受城乡相互封闭隔离的制约和“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劳动力转移政策的影响,农村城市化进程极为滞后,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现代化进展。因此,必须遵循工业生产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对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完善的要求,让乡镇企业离土离乡,让农民进城建城,全国大、中、小城市同步发展。通过  相似文献   

12.
乡镇企业是我国八亿农民的伟大创造,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指出:“要继续贯彻‘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不懈地办好乡镇企业。”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民族地区乡镇企业发展步伐,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并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和繁荣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阐述邓小平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若干思想,主要包括强调农民问题是我们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问题,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确立了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代化战略目标;提出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思想;明确了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明确了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明确了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思想;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明确提出提高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水平,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问题.这些思想对于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乡镇企业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广大农民为参与工业化过程中的利益分割而选择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不得不进行转型改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则正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文章主要运用奥尔森的利益集团理论以及行动理论来解释乡镇企业在农村由兴起到改制的变迁。最后得出的结论认为,在社区政府、乡镇企业经营者、社区农民和乡镇企业职工等各方力量共同作用下,乡镇企业完成了自身转型改制的制度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向非农产业转移,是推进工业化、加速城镇化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是农民进城就业和生活面临很多困难,他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权益得不到保障,农民不能真正融入城市。本文分析了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过程中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现状及困境,探讨如何促进农民城市融入,逐步解决我国的农民工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国外权威人士认为,乡镇企业是发展中国经济的“秘密武器”。 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时期,中国经济则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其中乡镇企业起了重要作用,目前正从“三分天下有其一”向“半壁河山”迈进。事实证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不但是我国农业奔小康的必由之路,而且是通过农村工业化进而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乡镇企业的大发展不仅使之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活跃的部分,而且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加速了中国的工业化。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一条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开创出来的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农民进城务工,更是我国现阶段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民工经济"一头连着农村经济,一头连着城市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战略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所以,外来农村务工人员的生存和发展对社会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地上,随著国内外市场形势的变化,有人惊呼:“如今的乡镇企业似有‘大江东去’之势!”乡镇企业怎麽了?我们带著这个问题采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乡镇企业局局长岑鸿平。谈起广西的乡镇企业现状岑鸿平如数家珍,谈起乡镇企业的未来更是激情难抑。他说:乡镇企业以前是、现在是、以後也将是广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作为广西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乡*企业撑起了广西经济的自有他对此的一番深刻的见解: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见前最大的问题,而乡镇企业在实践中被证明是中国农村实现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一条有效途径。江泽民总书记在…  相似文献   

20.
30年来,围绕着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的农村改革给我国乡村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现阶段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市化的加快发展进程中,农村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在逐步式微,能够统一思想的新的价值观尚未形成;国家基层权力与村民自治间的不协调,都在一定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