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党内协商民主是新的民主实践机制和理论范式,对于推进党内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协商民主在中国共产党党内的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也有着值得期待的发展前景和价值判断,发展党内协商民主的路径在于理顺党内关系、结合本土的理论创新和立足基层的实践。作为一个与选举民主并列的民主形式。协商民主是破解选举民主困境、弥补选举民主缺陷的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2.
"全过程民主"是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民民主的重要民主特征被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其目的是为了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方针,充分发挥人民作为民主主体在公共决策和国家权力有序运行中的重要参与、监督和保障作用。由于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价值实现的重要制度载体,因此,"全过程民主"的实现必须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民民主的民主特征的"全过程民主",不仅重视作为民主价值重要表现的"选举结果",更重视选举后的人民的参与和监督。在我国现行政治制度下,"全过程民主"也包含了应当充分发挥"协商民主"伴随人民民主全过程发挥治理作用的功能。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和法治建设的经验教训,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要在法治轨道上来推进各项民主制度建设,注重实现人民民主的制度、程序机制以及民主治理方式的法律界限,从而保证"全过程民主"健康、持续和有序地发挥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中的民主功能。  相似文献   

3.
在协商民主研究热中,众多学者提出并论证了"协商民主优先论",这种以中国非竞争性集权体制、多元化的利益关系,传统文化土壤为由,而倡导的避开选举民主而优先走上协商民主发展之路的观点,是难以成立的。协商民主优先论既曲解了协商民主本身的观念,也背离了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之间的内在逻辑。作为代议制核心架构的选举民主是现代政治民主的标志,具有逻辑上的先在性,没有选举民主及其所维护的代议制,协商民主会因为缺乏公民平等政治权利的保障而丧失有效运行的制度空间;而没有选举与投票环节,协商民主将议而难决。选举民主是一条无法绕行的必经之路,只有同时推动选举民主,其他民主形式才可能发展。  相似文献   

4.
坚持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二者各有优点又相互补益:选举民主崇尚个体理性的表达,协商民主则主要表达民众的公共意愿;选举民主具有间接性、效率高的特点,协商民主则倾向于直接的沟通;选举民主一贯坚持多数性原则、保障多数人的利益,协商民主则提倡全员性参与,既包括多数人的权益保护,也权衡少数人利益的声张;选举民主具有全民普及性特点,协商民主则对于协商各方专业性的要求较高;等等。只有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力避各自的缺点,相互补益,才有可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西方主流民主模式是选举民主,其核心是“一人一票”的公平程序。20世纪后期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则强调民主过程中的辩论、反思、公共利益等实质要求,将民主合法性的讨论集中在了民主协商的程序要求和实质要求当中。在这一问题上,哈贝马斯将民主协商的合法性完全置于理想的协商程序当中;罗尔斯则认为,理想的协商程序所确立的原则构成了协商民主合法性的主要来源,但协商过程中的实质要求和协商结果同样构成民主合法性的检验标准。新近的某些协商民主论者则结合现实的制度和经验进一步丰富了协商民主合法性的讨论。理清不同主张之间的异同,有利于理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逻辑演进、核心观念和最新进展,进而有助于理解西方协商民主同我国协商民主的差异和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推进党内政治民主的现实价值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对推进党内民主发展提出"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这一重要思想.协商民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在中国共产党内发展协商民主有其现实迫切性,党内协商民主的确立与发展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存在很多的机制与渠道.进一步推进党内协商民主的发展,将推动协商民主在党际民主和人民民主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主化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对于如何建设我国的民主政治,学者们观点不一。本文在遵循渐进主义逻辑的基础上,从考察我国学者的相关理论观点入手,分析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的若干基本问题,并就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路径选择给出相关建议,即由保护型民主到可治理型民主;由强制性民主到诱致性民主;由党内民主到人民民主;由协商民主到选举民主。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作为公共事务,需要一种公共治理模式,在公共治理中政府、企业与公民社会团体都不是也不应该是唯一的治理主体。环境协商民主机制是建立环境治理主体良性互动网络治理机制的最佳途径,是突破环境法律制度瓶颈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环境公共领域良好治理的重要保障。环境协商民主机制在环境法治中能够并应该发挥“造法”功能,为环境法的理念、原则和制度创新提供合法性基础。环境法治需要依赖环境协商民主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程序机制,保障政府、企业和公民社会团体以平等的身份通过民主协商设定各自的行动范围和有效边界,设定各自的权力、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实现环境公平正义。环境协商民主在中国还是一个新事物,应受到环境法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两种民主类型,但它们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民主的不同表现,是互相兼容的,二者的合作建构和共生发展既是践行我国民主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建立新型现代民主的必然路径。二者的合作建构与共生发展尤其在促进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和政治现代化、提高基层治理绩效方面意义重大。我国民主政治的未来走向将是以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为核心推进四个民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使命、"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的新论断,证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已成为当前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为了更好地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基层治理方式的参与式预算,强调赋予参与主体平等的协商权利、提升决策的合法性等,从而有利于提高治理效率、实现公共利益并促进社会公正。然而,经验研究表明:在参与式预算实践中存在诸如协商中的精英主义倾向、协商过程秩序混乱以及难以达成群体"共识"等系列问题,阻碍了参与式预算的发展。为此,需要协商民主要素的嵌入,通过构建参与式预算的平等协商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和专家培训机制等举措来解决此类问题,进而提升协商民主的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是为解决民主最深刻的本性(民主是所有公民平等执掌最高权力的政体)与民主唯一实现途径(多数裁定原则)矛盾而诞生,是既坚持多数裁定又保护少数派权利从而实现所有公民平等执掌最高权力的民主,是多数派与少数派平等协商尽力达成共识从而具有民主合法性的民主,也就是多数派与少数派平等协商从而共同执掌最高权力的民主,亦即全体公民——多数派与少数派以及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平等执掌最高权力的政体,因而是完全的、真正的民主。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的学术研究中,协商民主已经成为补救选举民主内生性缺陷的一种理论范式。然而,这一理论路径并不切合中国具体国情。中国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并驾齐驱"的历史与现实表明,我国更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推动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有机融合的基础上,尽可能以民主参与的方式来扩大普通民众参与国家与社会管理的政治空间和机会。  相似文献   

14.
鉴于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治理形式,能够有效化解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共识、推动社会和谐,同时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提升离不开协商民主持续发挥作用,从多角度分析协商民主与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关系及其提升政治合法性的路径。分析认为,协商民主有助于论证政府权力来源正当性;有助于提升政府权力有效运作的政治合法性;有助于通过政治社会化促进公民精神复兴,提升基于意识形态的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党和政府将协商民主与选举(票决)民主并列作为我国重要的民主形式,中国政治发展必将加大协商民主实践的推进力度.探索中国协商民主的价值取向具有理论与实践上的必要.在中国协商民主模式的价值探索中,首先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之道",同时,要以和谐社会为其当代价值定位,使协商民主在国家与社会两个层面良性互动;既要以协商限制政府,又要以协商规制民意.  相似文献   

16.
协商民主理论在不断论争中,其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得到极大的拓展和深化,已成为回应当今西方社会现实之挑战和有效提升民主质量的一种重要理论.协商民主理论的推进者通过回应协商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中面临的规模、合法性和理性选择难题以及文化多元主义、社会不平等、社会复杂性等方面的挑战,为丰富协商民主理论作出了贡献.审视西方协商民主在理论与实践中何以须为何以可为的基本问题,可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治理变革提供诸多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7.
论党内民主及其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民主的主体是党员、党的领导和党的各级组织;党内民主的客体就是党内民主的各项工作,主要是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生活等等;党内民主的实质就是通过开展党内民主的各项工作,调动全体党员、党的领导和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根据我们党的组织原则及民主的一般特性,党内民主的原则主要有:民主集中制原则、平等原则、选举原则、多数决定原则、公开原则、监督原则、法治原则。  相似文献   

18.
论协商民主:基于社会和谐的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协商民主是一种重要的民主实现形式,它以利益多元为逻辑起点,以公共协商为核心内容,以社会和谐为价值诉求,以制度规制为根本保障。协商民主是对选举民主、自治民主、谈判民主的完善和超越,发展协商民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突破党内民主发展过程中路径依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民主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和前提。对党内民主的发展路径进行梳理,认为当前党内民主的发展存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不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不全面、党内监督制度弱化的路径制约。为扩大党内民主,消除路径依赖惯性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尝试从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改革党内选举制度、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监督机制3个方面来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发展完善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高校管理体制始终未能解决好我国高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也未能处理好高校内部各方面之间的关系。从“公司治理”借鉴而来的“高校治理”是一种新的高校管理体制,协商民主是与选举民主相并列的一种民主制度。在高校管理体制创新中引进协商民主制度对于调整高校内外部之间的各种关系、构建高校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