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存在许多问题,在现在的司法鉴定制度改革过程中,有不少学者主张用英美法系的专家证人制度取代现有的司法鉴定制度。本文分析了专业性较强的纠纷案件——医疗纠纷案件,并以其为切入点,在结合我国自身诉讼实践特点的基础之上,借鉴英关法系专家证人制度有益经验,就建立专业诉讼案件中的专家证人制度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专家民事责任问题已逐渐引起国内立法、司法及理论界的重视。国内民法典中构建该责任制度的思路为:首先,应以侵权行为篇规定为主,以合同篇规定为辅;其次,侵权行为篇中主要在分则"自己不当行为责任"中专设一节;再次,在合同篇总则中规定专家承担违约责任的基本依据,在分则的某些有名合同中规定专家的违约责任;最后民法典中仅规定专家责任的一般形态,各类专家的特殊问题应交由特别法去规定。  相似文献   

3.
医疗事故鉴定制度的法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在为医疗纠纷司法裁判服务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公正性不足,专家鉴定组成员法律知识的欠缺,医疗事故鉴定责任制的不完善,专家鉴定组成员的回避程序不足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建议,以期使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民事诉讼法中的"有专门知识的人"形似美国的专家证人,但又因两国诉讼制度的差异而只能在现有规定基础上对美国专家证人制度进行选择性借鉴,建立准入前的严格审查、参与中的证据开示制度,设置出庭义务并厘清其证明力和采信标准。另外,在与鉴定制度的关系上,可以根据专家辅助人发挥作用的不同进行类型化归纳,使对鉴定意见进行质疑的"鉴定人—专家辅助人模式"和鉴定人缺位情况下的"专家辅助人模式"分别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科技期刊的专家审稿与编辑把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审稿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做分析和探讨,论述了专家审稿与编辑把关之间的依存关系及如何对待同行专家的意见和发挥编辑主导作用等问题,指出在实行"三审制"过程中重要的是健全不同责任者之间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6.
专家参与地方环境立法是被普遍认同的解决地方环境立法中存在的问题的良好方式,但专家参与立法的实际效果却并没有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其原因在于专家没有很好的实现角色与功能的转换.通过专家参与珠海市地方环境立法的实践,探讨了地方立法中的专家身份、专家功能、专家工作等问题,对专家参与地方环境立法的基本同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法律专家意见书与日俱增,并对司法审判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它既不属于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又不同于辩护词、代理词,当属学理解释。其存在,有助于保护"弱势"的合法利益,有助于司法公正和司法民主。从比较法学角度出发,借鉴美国的"法庭之友"制度,亟待从立法上赋予法律专家意见书以"名分",确立出具主体资格,明确适用范围,载明邀请主体、费用负担、与当事人利害关系,法律专家仅对适用法律问题发表意见,不能对法律事实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8.
专家证人与鉴定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发展,在诉讼中出现的专业性问题越来越多,法官由于自身知识的缺乏,对于专业技术性问题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处理,由此各个国家都通过借助专家的帮助来查清案件事实。在英美法系国家适用的是由当事人聘请的专家证人出庭对专业性问题进行解释说明的专家证人制度,大陆法系国家则适用由法官聘请的鉴定人制度,两种制度经过多年实践在给法官审理案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在各国对各自所有的制度进行改革的基础上,产生了两大鉴定制度的融合——意大利"技术顾问"制度。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是当前道德哲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面对相应的伦理问题,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也能为传统的伦理学研究提供洞见。对于“是否存在道德专家”这个问题,哲学家们曾有过许多讨论,通过对专家/专家化、道德专家/道德专家化等概念的辨析,可以得知日常理解的“道德专家”是一个十分严苛的概念,而从这个意义上看,人工智能恰恰是最有可能成为这样的“道德专家”的。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时代,数据专家的公信力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为"塔西佗陷阱"现象——数据专家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被公众信任;一种为"豪猪法则"现象——公众一边质疑,一边不得不依赖数据专家。造成前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专家无法摆脱利益和权力的影响""专家无法解决偶然性问题"和"数据方法存在非理性特征"等因素。造成后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现代社会存在高度分工" "直觉无法给予公众安全感" "公众信任真空区亟需填补"和"同行评议可资信赖"等因素。这两种现象互相矛盾,相互依存,共同表明了: "客观" "理性"只是数据专家在舆论场中的身份修辞。  相似文献   

11.
清楚地意识到列强侵略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边缘,在批判地继承洋务派思想的基础上,康有为等维新派把“近代救亡的中国观”推向了中级形态:中国幅员辽阔而物博,人民广众而聪颖,文化悠远而深厚,居地球第一等大国之资格;惨败于东瀛日本,遭遇列强瓜分,乃奇耻大辱;唤醒人民的自强意识,建设巩固多民族统一的大中国,才能免于亡国灭种,进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挽救中国于危亡的根本途径是变更政治体制,以此带动军事、经济、文化的更新;服务于变法救亡,需要进化的历史观、自由平等的人权观、主权在民的国家观以及冲决网罗的批判精神。宣传救亡、推进改革、更新观念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不朽功绩,但对中国国情的分析不够,对中国各社会阶层的认识肤浅,找不到变革中国的根本动力和现实方法,导致了变法运动的失败。  相似文献   

12.
要使《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监督员监督"五种情形"的实施规则(试行)》落到实处,使"五种情形"的监督收到实效,首先,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实施规则》的精神和内涵,领会其具体详细的监督内容和科学合理的监督程序;其次,要积极探索有效途经和渠道发现"五种情形"案件;再次,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真诚对待人民监督员的监督和提问。  相似文献   

13.
商标近似不一定构成侵权,只有在能够造成混淆可能性的情况下才构成侵权。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在内的我国各级司法机关最近公布的一些案例已经突破了《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在这些案例当中,人民法院虽然认定商标近似,但仍判决不侵权,其依据就是是否产生了混淆可能性这一新的侵权判断标准。从司法机关公布的几则最新案例及国外的一些判例中总结出判断"混淆"应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商标的显著性、商标的独创性、商标的历史发展过程、被告的主观意图、消费者的范围等。在判断是否侵权时,根据是否会造成一般消费者或者相关公众对产品来源产生误认或者两份商标之下的产品来源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这一基本理论,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逐案认定。  相似文献   

14.
忠孝之道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干。忠和孝都要求自觉地服从和维护权威,所以理论形态上的忠孝之道具有价值同一性。但在实践中随着忠孝价值地位的变化,忠孝之道又存在着不可调和的激烈冲突。忠孝冲突的理论基因是:忠孝冲突是人的属性的内在矛盾的体现;忠孝冲突是君权与父权矛盾的体现;忠孝冲突是公与私矛盾的体现。其实践表征主要表现为:注重亲情,就孝弃忠;舍孝就忠,以全大节;忠孝两难,杀身成仁。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人大选举中存在暗箱操作、贿选等不良政治行为,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选举中的不透明.管理学的"金鱼缸"法则是解决透明度的极好工具,通过从体制上加快政改步伐,制度上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人大制度,将"金鱼缸"法则运用到人大选举中,从而增强人大选举的透明度和监督力度,有效地促进人大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严复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三民说,把人性进化从近代引领至现代,起开一代先河的作用.鲁迅则在扬弃严复进化论的基础上提出"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的人性进化观,在其价值原点上,通过自己的价值实践、价值矛盾、价值选择并与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历经了先验性的主观理论架构,体验性的感同身受而走向超验性的终极关怀.自然,鲁迅的进化论更具有时代性、实践性与深刻性,影响也更为持久、深远.  相似文献   

17.
现行刑法没有规定"传播传染病罪",给目前SARS的防治带来一些法律上的障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3年5月15日颁布了<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8号]>,其中第一条规定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的,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通过对现行刑法中危害公共卫生罪及"两高"司法解释的深入分析,认为应该在刑法中确立"传播传染病罪",并对该罪名的刑事立法问题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同于“可以免除处罚”,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量刑情节,而附属于总则与分则的相关规定。鉴于刑法本身有关规定的有限,应当承认“免除处罚”与“减轻处罚”能够在某些情况下发生竞合。另外,对于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应当认定为事先核准,其性质属于特别规定。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在1930年前后创作的一批“浪漫传奇小说”,在沈从文文化观念的形成过程中非常重要,它们强烈、浪漫地表达了沈从文“理想的人生形式”,可以说是沈从文文化观念的内核。创作这批“浪漫传奇小说”,是沈从文寻找湘西苗族文化“传统”、建设湘苗文化主体性的一种努力。沈从文通过对汉语中心霸权的颠覆和改写,获得了苗族文化的自我认同和肯定,“发现”、重塑了湘西苗族的“人性”,以此建立起他的“人性的小庙”,并且,沈从文试图从湘西苗族文化的特殊性中发展出普遍性,用以对抗汉族和西方的文化普遍主义(现代性),以“人性的小庙”作为边缘文化反抗“现代性”的抵抗性话语。  相似文献   

20.
中间党派在1945年10月民盟"一大"纲领中设计出一套"中国型"的宪政模式。所谓"中国型"的宪政模式,就是中间党派吸收了西方宪政中政治民主的内容后,又注入了经济民主的内容。这是中间党派在中国宪政史上为中国设计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宪政模式,但有关这一宪政模式的研究,目前史学界几乎无人涉足。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中间党派设计的这套"中国型"的宪政模式与西方代议制政体模式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进行系统比较,旨在说明中间党派所设计的这套"中国型"的宪政模式的特质是:英美的政治民主加上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