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毛泽东构建新民主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是运用经济、政治、文化三要素组成的社会结构分析法,论证三者如何全面协调地发展。他关于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新民主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具体展开,而最终的落脚点是人的和谐发展。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构建新民主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是运用经济、政治、文化3要素组成的社会结构分析法,来论证三者全面协调的发展。其关于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新民主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具体展开,而最终的落脚点是人的和谐发展。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构建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求。而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基本观点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得到了全面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深入研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正确处理文化建设中政治、经济、文化的辩证关系,对全面推进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略论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经济思想陈洪毛泽东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经历了一个由形成、发展到逐渐成熟的过程。毛泽东说:“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具有丰富的独创性内容和鲜明的理论创新性。一是确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二是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经济形式;三是建构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的政治体制;四是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文化模式。这是对马列主义的重大发展,创造性地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革命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方面关于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论述,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的文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又包含了其文化创新思想,特别是在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原则方面,毛泽东有着精辟的阐述。通过对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文化创新思想的深入研究对于推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陕甘宁边区所开发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执政资源作了科学的利用与转化,建立了边区新民主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成功经验,对于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继承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中正确的思相,抛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中错误的理想,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0.
半个世纪前,毛泽东同志为战后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制定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一系列纲领。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为新中国制定,的文化教育纲领。不久,又在《论联合政府》中再次明确指出:“中国国民文化和国民教育的宗旨,应当是新民主主义的;就是说,中国应当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以下简称毛泽东文化教育思想)毛泽东同志的文化教育思想,和他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党建思想一样,都是我们党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文化教育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具有社会性和继续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思想,这标志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正式形成.此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有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到新中国成立前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点睛之笔是肯定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一直坚持此思想,并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但到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便有所动摇.就在毛泽东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发生嬗变的时候,他的战友们仍遵循着新民主主义社会思想前行,他们共同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在建国前后的丰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经济思想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理论;一部分是关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内容是极为广阔和深刻的。在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与经济理论,其代表作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等,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本文拟主要从毛泽东关于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形态的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关于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思想等三个方面论述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3.
论和谐社会与终极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采取的自觉活动和自主选择,是实现终极关怀的必经途径和必然手段。和谐社会应包括经济和谐、政治和谐和文化和谐。经济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政治和谐是关键和保证,文化和谐是导向和表征。  相似文献   

14.
日益紧迫的中国近代文化危机以及中西文化碰撞所产生的文化纷争是毛泽东建构新民主主义文化模式的文化背景。为此,毛泽东建构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之“三位一体”新民主主义文化模式。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模式具有反帝反封建、科学审视中国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情境。同时还完成了准确定位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创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道路、确立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基本纲领的理论建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模式不仅破解了中国近代文化危机,也指明了中国先进文化永续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国体与政体思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思想所折射出来的内在精神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应是:首先,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国体与政体的设计着眼于寻求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国家主权的完整;其次,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国体与政体思想体现着一种民主宪政精神,代表着中国政治发展的方向;再次,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国体与政体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的发展,具有一种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风格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两次大规模的构建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高潮:第一次是在20世纪40年代前中期,在王明、张如心、陈毅、陈云、肖三等人对毛泽东思想体系进行初步构建的基础上,第一个历史决议以及刘少奇、张闻天在七大的报告和发言对毛泽东思想体系进行了进一步构建;第二次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依据邓小平论述所告诉我们的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大致轮廓,第二个历史决议对毛泽东思想体系作出了重新构建。构建毛泽东思想体系可以从五个方面创新,即: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理论;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理论;关于军事战略、政策策略和国际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关于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建国初期 ,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 ,国际环境对毛泽东放弃这一理论有着重大影响。首先 ,面对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的政治格局 ,中国共产党“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提出 ,使毛泽东重新审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其次 ,苏联方面对待中国革命的态度和行为 ,使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成为可能。再次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更坚定了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从现在起就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决心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构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毛泽东总结和概括的基本原理,揭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并由此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普遍规律,是构建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理论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不断深化,我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长期探索,是构建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实践依据.党的七大以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演变是偏离上述基本原则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展开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主要涉及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关于不要四面出击的思想、关于"论十大关系"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关于和平改造资本主义的思想、关于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思想等六个方面,形成了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等一系列构想策略。毛泽东和谐社会思想对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偏重于研究毛泽东的政治、军事、哲学等方面的思想,而对其经济思想,特别是民主革命时期经济思想的研究至今仍然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揭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制度的历史特点,揭示了通过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来发展中国经济的客观规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