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虽然陕西省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其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落后地位,而且其内部经济发展也极不平衡。文章首先分析了陕西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然后选取三大区域的10个地级城市,构建了由10个指标组成的区域经济差异评价体系,采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陕西省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比较,将三大区域划分为四大经济发展梯度区,结果是陕北经济发展最快,有取代关中领头羊地位之势,陕南经济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2.
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实力评价与分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贡献两个层面界定了区域经济发展实力,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实力进行了分析、评价与分类,最后得出一些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13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采用TOPSIS方法,选取了10项反映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指标,评价了江苏省13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通过对各城市2001和2003年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这些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排序。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苏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在今后制订经济发展战略时,要在整体经济稳步发展的前提下,正视区域发展中的不平衡,力争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构建区域经济差异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2014年海南省经济统计数据,以SPSS为工具,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海南省18个市县的经济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探索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差异,分析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协调海南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DEA的区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经济是一个多投入、多产出的复杂经济系统,其经济发展效率评价涉及的指标众多。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是一种评价具有相同类型投入和产出的若干个生产或非生产部门(决策单元)相对效率的有效方法,可用于评价区域经济综合发展。将DEA理论运用于重庆市40个区县的经济系统的分析,利用产出导向的BCC模型衡量可变规模报酬下各区县经济发展的相对效率,并根据评价结果结合各区域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发展效率的建议。实证结果表明,重庆市40个区县的经济发展有效性整体较差,仅渝中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双桥区、潼南县、璧山县7个区县相对有效,且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全市劳动投入冗余现象较为突出,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表现出明显的产出不足特征。  相似文献   

6.
从创新驱动的内涵出发,构建包括创新驱动投入、创新驱动支撑和创新驱动绩效3个一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在内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熵值法对福建省九地市的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进行评估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福建省九地市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整体素质和企业创新能力是造成差异的重要原因。要实现科技和人才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培养创新型企业,提高人力资本以及促进对外交流,最后逐步过渡到创新驱动阶段。  相似文献   

7.
从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出发,运用单指标分析和多指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2个方面测度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国内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比较大,不仅表现在四大板块间,而且表现在省际之间和四大板块间差距的拉大;进而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引起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差异形成并拉大的原因主要以外因为主,尤其是国家发展政策的倾斜;最后针对区域空间差异提出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即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努力加大对西部地区重大项目支持,积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从而促使区域发展要素合理流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后新疆县域经济差异动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角度选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计量经济方法,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居民收入差异两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疆县域经济差异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及其过大,会对经济、社会、政治、正义、民族等各方面产生诸多的消极影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收集湖北省各市州1994—2004年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分析近10年湖北省区域差异总体水平变化特征和经济差异变化空间特征。同时建立评价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方法,分析湖北省区域经济综合差异状况。得出湖北省中东部与西北、西南经济差异明显的结论。最后探讨区域经济差异与总体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出区域差异警戒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江苏实现全面进步的关键所在。笔者运用因子分析方法,选取12个指标作为衡量江苏13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始数据,对江苏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考察,找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并探讨其成因,进而提出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天山北坡经济带经济发展差异及其空间动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因子分析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和GIS空间统计方法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经济发展差异及其空间动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各县市的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在空间上,区域经济间"弱弱效应"和"极化效应"较普遍,经济发达区的辐射作用不强。最后提出了以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市为"双核"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种客观经济现象,它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一个区域的协调发展.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分别以苏北、苏中、苏南三大区域和13个省辖市行政区划作为地区经济差异状况分析的两种区域划分依据,运用统计分析指标揭示出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并对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及影响进行了分析,从而说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紧迫性,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入境旅游流和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耦合评价模型,以广西为例分析入境旅游流和区域经济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研究表明:广西入境旅游流和区域经济系统2001—2012年总体态势趋于良好,两者的耦合程度由低度耦合向高度耦合发展,协调度经历了从极度失调向初级协调的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入境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因素,如何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发展来加快广西入境旅游的发展是目前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旅游业从起步至今,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就,但相对于全国来说,差距仍然十分巨大.以《山西统计年鉴》、《山西统计公报》为数据来源,运用区域经济学区域差异测度指标中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山西省11个行政区域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特点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分别从地理位置、旅游资源赋存状况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分析了旅游经济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从而总结出促进或制约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山西旅游经济区域差异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构建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环境指标体系对客观评价区域的经济发展环境以及提出优化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突破以往研究局限,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进行重新界定,并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水平指数和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两个方面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县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协调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选取17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聚类分析划出了5种区域差异类型:发达区、中等发达区、初等发达区、落后区和最落后区。在进一步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经济;坚持“点—轴”开发模式,优化区域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建立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2003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陕西省85个县(县级市)进行综合评价;采用Ward聚类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陕西省县域划分为五大经济发展梯度区,分析其县域差异的空间特征,探讨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结果认为: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充分把握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稳定发展为基础,以倾斜发展为手段,以区域整体经济实力的快速与协调增长为目标。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已经逐渐成为政府和学术界的普遍共识。在总结和梳理国内外绿色经济发展相关理论和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遵循数据的客观性、代表性及可得性,构建基于省域生态环境综合效益、经济发展效益和社会发展协调平衡效益3个二级评价指标、9个三级指标和39个四级指标的甘肃省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甘肃省2012-2017年历年绿色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动态评价和实证分析甘肃省14个地州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各地州市绿色经济发展趋势总体向好,但地区间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提出甘肃省应从完善绿色经济发展制度保障体系,构建绿色经济发展产业支撑体系,建立绿色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和强化绿色经济发展绩效考核体系等方面,着力推动绿色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正在以危险的方式交织在一起,发展低碳经济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但同时未来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基于对现状的了解之上。既有的低碳经济区域研究主要集中在构建评价指标和环境效率的分析上,缺乏对中国省际的低碳经济效率的研究。本文选择人类发展指数(HDI)和碳生产率作为产出变量,通过Super-SBM模型对2009年中国30个省市的低碳经济效率进行分析排序,并和以往的效率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非市场福利因素对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通过低碳经济效率和HDI来综合评价各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针对各个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中国未来实现低碳目标的分区域减排对策。  相似文献   

20.
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得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遭到质疑,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开始为理论界所普遍倡导。文章回顾了世界性的三次绿色浪潮,梳理了绿色经济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归纳出对绿色经济的五种解读,界定了绿色经济的涵义;构建了一个由经济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三个一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该指标体系为依托,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做出较为客观真实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