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汉韩语佛教词语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韩语佛教词语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产生的特殊词语。由于佛教的传入,中、韩两国开始了大量的佛经翻译和频繁的佛事活动,这些都对汉语和韩国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极大地扩充了两种语言的词汇系统,使两种语言产生了大量的新词语,这些新词语可以分为一般词语和成语两类,而且佛教的传入也是造成汉韩语双音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佛教对汉语文字词汇的影响深远.一、刺激产生了一些新字.有的字虽然汉语古已有之,但它们后来只用于与佛教有关的事情,成了现代汉语中的佛教专用字.二、突兀了汉语文一字多音一词异读的现象.有的汉字因佛教有了新的读音.三、促使凝聚成许多新成语.四、推动出现形成了许多新词汇.这些词中有形容词、动词,最多的是名词.它们中的许多已融入汉语词汇库.  相似文献   

3.
在汉语和韩语的语言交流中,处于强势语言的汉语对韩语有着很大的影响,韩语中存在着大量汉字词语,其中也包括成语。汉语成语对韩语及其成语主要影响有:韩民族吸收了汉语成语,并创造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韩源成语,丰富了韩语的词汇汉语及汉语成语的特点还对不少四音节、“述宾结构”的韩语成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结构、意义等方面对<祖堂集>中的成语进行考察,发现成语结构多样化,以联合结构为主.指出佛教成语运用方式多种多样,如减少文字、更改文字、同素异序,通过对有关佛教成语意义的考察,认为绝大多数佛教成语的意义发生变化,并力求反映佛教成语在晚唐五代禅录中的语义面貌;最后拟揭示佛教对词汇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传世的道教典籍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思想上的变迁,也记载了汉语发展变化的某些痕迹,是汉语历时研究中重要材料.由于佛、道二教在发展中交融渗透,道经中的某些用语很可能深受佛教思想及用语的影响,因此,考求这些道教用语的佛源是研究中不可回避的任务.笔者以东晋六朝道教的经籍一上清经为对象,对其中数则深受佛教影响的词语进行了考求.  相似文献   

6.
:《孟子》的应用使许多词语有了新的活力;后人根据《孟子》的应用,对词语加以凝固组合,于是在汉语文学语言里出现了许多新词新语;加之格言、成语、典故、俗语的凝练、应用,丰富了汉语文学语言的词汇系统,也推动了汉语文学语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按照“拼读、词性、意义”的框架来对学生进行词汇教学的方法,使学生以为每个单词都应该有与之意义完全对等的汉语词汇。事实上,除一些专门用语外,汉语和英语几乎找不到完全对等的词语。本文就此对英汉词汇进行探讨,以期对词汇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不同国家或民族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必然对其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佛教文化的传入是中国文化在古代所经历的一次最大的外来冲击.词汇作为语言中最为敏感的部分,佛教的传入必定在其发展中打上深深的烙印,其最突出的表现是:大批的佛教词语被吸收进汉语.  相似文献   

9.
汉语成语是汉语词汇系统的特殊部分。中国文化在成语的生成和使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语修辞现象即根源于中国文化。本文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审美情趣以及汉语与汉字的特点等多角度探讨了成语、修辞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汉语的词汇量非常的丰富,这与汉语对其它民族语言的吸收是分不开的。尤其是佛经在鸦片战争之前对汉语的影响最为巨大。汉语中有不少词语是来源于佛教,其佛教色彩一望即知,并且对汉语的文化、词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汉语佛教成语正是两种文化——梵、汉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汉语佛教成语已成为我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运用于各种文学作品中,影响着其它文化形态。它蕴涵着丰富的佛学智慧和人生哲理,指导我们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学识智慧、正确的处世原则和真诚的警策规劝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汉语中也有其他许多民族语的成分。汉代学者扬雄所著《方言》,纪录了一些南方古族的词汇。黄河以北,由于长期种族杂居,故汉语中的非汉语因素较多,主要有匈奴语、突厥语、鲜卑语、蒙古语、女真语和满语。东汉以来,随着佛教的传播和佛经翻译事业的日益兴旺,大批的佛教和梵文的外来语被吸收到古汉语中。  相似文献   

13.
佛经翻译利用并激活了汉语固有的四字格模式,使其构词能力大大加强,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汉语四字格的蓬勃发展。首先,佛经翻译的影响是汉语双音化在魏晋时期步伐加快的重要动因,由此导致了多种构词法的增长和完善;其次,佛经翻译对新文体及与之相适应的四字句的选用,促成了汉语四字格独特的2+2节奏倾向的形成;再次,佛经翻译的口语化倾向影响到各种通俗文学体裁,尤其与后代白话小说中大量出现的四字格俗语有关;最后,源于佛教的四字格成语占了汉语史上外来成语的最高比例,它们与汉语成语融会在一起,成为汉语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越南的佛教传入,有一条路线是始自中国,因而,越南语里存在着一些汉源佛教词语,本文通过相关词例对越南语中汉源佛教词语的历时演变诸现象进行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戏曲和印度梵剧交相辉映在东方世界的两大文明区域,代表着两国文学艺术发展的高度成就。比较考证这两种戏剧形式间存在的事实联系,发现和把握二者在文化性格、艺术形态上的趋同、逼肖之处,进而论证这些现象与因素是同源传递还是异域共生是有意义的。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了散点透视和梳理求证:印度梵剧浸渗影响中国戏曲的文化中介是佛教的传播;印度宗教习用的"沿门教化"同我国民间傩仪的"沿街念唱"形式两相结合共同架构了我国的戏剧演艺形式;中国戏剧角色行当中之"末"、"旦"、"净"皆源于梵语、梵文之转音,戏曲中的一些剧目如"目连"戏系取材于佛经和变文。  相似文献   

16.
佛教东渐,佛经故事随佛典汉译等途径流播中土,产生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笑话。这些深受佛经故事濡染刻烙的笑话,印证了梵汉交融给民间文学带来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汉译佛教词语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汉字与中国化佛教两要素涵化而成的“汉译佛教词语”,久为东亚各国所通用。在中国和日本,汉译佛教词语构成宗教、伦理、哲学等领域的中坚概念。汉译佛教词语藏于汉译佛典之中,其形成期相当于佛典汉译期,主要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汉译佛教词语在中日两国间的互动,则一直延续到近现代。  相似文献   

18.
东汉佛教文献中有大量的音译词、意译词以及经典罕用的流俗词语,给人一种强烈的新异感。音译和意译两种方式常常并行,有时彼此融合,带来词汇的变化。东汉佛经中的音译词,绝大多数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和异域色彩,它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生命力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近代学者用"法难"一词概括中国史上重要排佛事件。唐代初年,在佛教与政治出现紧张关系的背景之下,道宣(596-667)多次提出"法难"观。武德时期,有全国范围的限制寺院行动,道宣师徒居住的日严寺也被合并,他产生政治上的压抑感;高宗时期,随着道宣成为长安僧团领袖,历次排佛事件成为道宣争取朝臣同情以及整顿僧团秩序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