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尼木措毕"仪式的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对凉山彝族洁净与污秽观念进行文化分析。洁净与污秽作为一种分类和象征观念体系,并非孤立存在于凉山彝族宗教文化中,而是深嵌于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凉山彝族的洁净与污秽具有神圣与秩序、外部边界与内部区隔、隔离与阶序、三元对立的四个原则,把握这四个原则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凉山彝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研究彝族的尼木挫毕,但鲜有学者对仪式中的生殖崇拜象征做系统的研究。彝人自古以来盛行祖先 崇拜,重视人口繁衍。祭祖送灵的尼木挫毕仪式是彝人祖先崇拜的核心仪式,该仪式不仅体现子孙后代的孝心,同时也是子孙 后代向祖纰亡灵祈求生殖繁衍、家支人丁兴旺的仪式。以调研的凉山州甘洛县吉克家的尼木挫毕为例,探讨彝族生殖崇拜在 该仪式中的象征化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3.
灾祸、病疫和死亡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疾苦,凉山彝族丧葬习俗作为人生礼仪中最后的"通过"仪式,源于彝族日常生活独特的神灵观和祖灵崇拜,寄托着彝人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信仰表达,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追求。在历史迁徙和文化流变中,凉山彝族丧葬仪式仍保持古朴深厚和人性化的文化传承,调适和维系着彝区社会秩序,强化着族群自我认同,不断满足着彝人的精神需求,因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记忆而被凉山彝人视之为极富生命力和神圣性的独特文化叙事和活态信仰传承。本文以凉山彝族丧葬习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凉山彝族丧葬仪式、禁忌文化、文化意蕴等进行分析阐释,解读凉山彝族丰富而深邃生命观的文化内涵和认知价值,揭示其背后蕴含的生存智慧和合理性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取凉山彝族疾病仪式治疗中具有普遍性的"斯尔几"仪式为个案,讨论疾病仪式治疗的地方知识、地方经验与文化认同。该仪式在凉山普遍受到认同,源于彝族独特的疾病信仰与仪式治疗信仰体系。毕摩仪式实践、世传毕摩的文化资本及社区成员长期的经验积累,使"斯尔几"仪式治疗成为彝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斯尔几"仪式中涉及生态观、人文关怀、文化人格、社会秩序修复等内容对社会和谐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仪式治疗的模式主要由治疗师毕摩、仪式主家、文本、动植物等构成。凉山彝族疾病治疗仪式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让患者获得身体与精神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西奎博仪式是四川凉山彝族的全民性仪式。所地彝族西奎博仪式具有多种类型,西奎博仪式的每一程序皆是针对“仇人”。西奎博仪式中的“仇人”主题是彝族社会冲突的“仪式化”反映;复杂的社会矛盾与强大的社会迫力是西奎博仪式举行的内在动力;彝族社会纠纷的调解机制为西奎博仪式提供了展演场景;西奎博仪式是调解彝族社会冲突的缓冲阀。  相似文献   

6.
订婚仪式中的泼水礼是彝族婚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四川省会理市通安镇的彝族订婚 仪式为例,结合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的仪式过程理论,分析订婚仪式中泼水礼产生的原因。 在彝族订婚仪式中,以女性为 主导的泼水礼存在“结构”和“反结构”现象。 以仪式过程理论分析,证明女性群体泼男性群体这种现象在仪式中具有合理性。 但在分析仪式形成的起因时,不仅要从结构性张力的方面来探讨,还需要从水崇拜、戏谑行为和抗拒与接纳等社会结构之外 的原理进行解释,以探究彝族的订婚仪式阈限期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7.
反映族群关系的仪式是一项尚未引起深入讨论的话题,蕴含着理解族群关系比较重要的知识。凉山彝族"十五过"、哈尼族"嘎洒罗"仪式以不同的方式反映着族群关系,基于对二者的民族志研究,文章将其与美国印第安人的"魔鬼舞"进行比较,在探讨族群关系仪式表达框架、向度、临界点及其认识论等问题的基础上,用"仪式共创"的概念解释了我国民族关系史在仪式视野中的基本哲学境像。  相似文献   

8.
彝族诗人吉狄马加是中国当代极具盛名的少数民族诗人。在诗作中,吉狄马加频繁地叙写了彝族的风尚习俗、祭祀礼仪、图腾信仰、神话传说等"仪式"意象。吉狄马加在诗作中常常以彝族的仪式文化为视角来探寻彝族的历史、思考彝族的现实,彰显了他对彝族文化的深沉思考和独特想象,表达了他对彝族现实生活、未来发展、人性人文等形而上的思考和终极关怀意识,这使他有关彝族的书写更切近于本民族的原生态状态。仪式是对现实的超越性表征,是一种情感体验,具有召唤作用。诗人常常在诗作中通过"仪式"意象表达对彝族文化传统的强烈认同,以此来表明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仪式书写是诗人吉狄马加诗歌创作的一种策略和表达诉求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9.
分类创造秩序,宗教消费是失序回归的一种偿付行为。凉山彝族的宗教消费可分为岁时仪式消费、人生仪式消费、神祇祭祀仪式消费、禳解祟祸仪式消费和咒盟审判仪式消费。田野调查发现,凉山彝族宗教消费中存在人-人力、神-神力、鬼-魔力的三重分类以及人-神、人-鬼、神-鬼的二元划分。彝族宗教消费将三重二元分类展演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之中,从而形成人-神消费、人-鬼消费、人-人消费的三重结构。理解彝族宗教消费的文化特性及其运行逻辑,可为提高凉山彝族扶贫政策的精准性提供学理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论凉山彝族的魂鬼崇拜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凉山彝族十分崇拜魂鬼 ,认为魂与肉体可分离 ,魂主宰肉体 ,因此 ,有各种招魂仪式。鬼是人与动物死后变成的 ,它是既看不见也摸不着 ,但又无时无刻不在左右人的东西。凉山彝族观念里的鬼虽然种类繁多 ,有大鬼、小鬼之分 ,但不存大鬼统治小鬼。与魂相比 ,人们更崇拜鬼。魂鬼崇拜是形成凉山彝族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原始宗教的基础。研究它 ,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彝族祖先崇拜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在凉山彝族民间文艺里,月亮意象承载着彝族历史文化记忆,是彝族生命情感和审美情感的凝聚之物,表达了彝族先民 的生存智慧与奉献精神。从凉山彝族民间文艺对月亮文化的追溯、重铸和延展三个部分,探讨月亮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 代性,厘清凉山彝族月亮意象的文化内涵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彝族丧葬仪式由一系列物质、事件、行为方式等象征符号体系构成,象征符号体系是意义的浓缩,由多种意义综合而成,渗透多个领域.此仪式是表达彝族传统文化和反映彝族风水观念、时间观念、空间观念等的仪式之一,也折射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凉山彝族的祖先崇拜、祖先崇拜仪式、及此两者在社会中的影响,解放前和解放后一直为民族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就彝族祖先崇拜中所表现的祭仪的隆重以及祭祀者在整个活动中所表现的宗教热忱而言,在彝族现存宗教祭仪中是首屈一指的。因为凉山彝族是一个以氏族血缘组织为基础的社会,要延续家支(氏族)世系,所以发展出祖先崇拜的信仰。在祖先崇拜的社会里,每一个人在家支世系里的地位都不会因死亡而失去,死去的人都借着祖先崇拜而继续在自己的家支群体中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彝族"阿依蒙格"节历史悠久,古朴厚重,文化内涵丰富。历经岁月变迁和受外界文化影响,这个节日在很多地区已日渐式微,但在凉山彝族义诺方言区雷波谷堆乡等地仍自然沿袭,活态存留,成为极具鲜明地域性特色的文化符号。在传统节日文化保护已上升为文化发展战略的当代语境下,作者深入学界关注度相对较少的地处于高寒山区的大谷堆村,对彝族"阿依蒙格"儿童禳灾节进行田野调查,探究其如何在神圣仪式互动中实现唤起族群共同文化记忆、增强群体内聚力、慰藉心灵及祈盼儿童健康成长、家族繁盛、人丁兴旺的文化期待,这将有助于促进彝族传统节日文化活态保护和彝区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0家主流媒体官方微博中有关四川凉山彝族群体的报道文本分析,结合对凉山彝族青年群体智能手机使用的实证考察,发现主流媒体报道下的彝族群体形象与该群体的自我认知之间存在差异,而新媒体在此过程中生产着媒介记忆,发挥着重要影响。智能手机的使用赋予了彝族青年文化实践和身体操演的全新方式,使得他们在原有集体记忆的基础上创造更有生命力的新记忆,同时也遭遇着族群记忆离散、数字化遗忘和过度娱乐化等危机。由此提出生产更具吸引力的文化作品,变革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播路径,回归文化自信、重塑传统价值等建议,让彝族青年主动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缔造者,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延续与繁荣。  相似文献   

16.
婚姻制度在任何社会里都是衡量文明与进步的标尺,它通过文化习俗和法律规定反映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内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凉山彝族上千年的传统婚姻制度延续至今,仍保留了家支外婚、民族内婚和等级内婚等主要特征。在凉山解放、民主改革、婚姻法、市场经济、劳动力自由流动等变革性因素冲击下,凉山彝族的民族内婚和等级内婚制度出现松动。处于彝族社会中层的年轻群体开始尝试族际婚姻和等级外婚姻,而处于彝族社会底层的贫困群体的社会流动性很弱,他们在传统婚姻制度的约制下囿于贫困陷阱而难以改变现状。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以传统彝医药、生物医学与现代中药为代表的“药解”,以及以仪式治疗为代表的“神解”,共同构成了凉山彝族“神药两解”的多元医疗体系。通过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所展开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本文借助行动者网络的对称性原则,试图对称化考量“疾病—人”的关系样态,建立一个超越以人为中心的分析框架,探析多元医疗体系的内部差异与微观运作模式。本文重点阐释了多元医疗内部的异质性。“治病”的过程本质是调解疾病—人关系的过程,是核心行动者领衔并调动多元医疗行动者网络中治病之药、治病之术以及治病之物,以实现与疾病达致平衡状态的行动过程。同时本文跟随当地村民的治病行动过程,以关系性的视角重新厘清凉山彝族多元医疗网络中的行动者及其动态行动轨迹。凉山彝族多元医疗的行动者网络表明,一方面,多元医疗的治病过程是人与非人、神解与药解、历史与当下等各种关系相互缠绕、不断生成的过程性行动。正是这一系列异质性行动扭合为一种关联性的存在模式,最终成为凉山彝族多元医疗行动者网络。另一方面,多元医疗行动者网络具有本体论、认知论以及方法论的三重意涵,为后续进一步深挖多元医疗的异质性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研究视角以及对话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凉山彝族火把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章分析凉山彝族火把节的特点,指出凉山彝族火把节的文化内涵,总结凉山彝族火把节文化空间的保护现状并提出保护路径,认为应在整体性保护的框架下从空间上保护其荞麦生产系统、火把场与社区的关系,从时间上保护火把节活动的完整序列,从价值观上保护火把节的火崇拜和祖先崇拜。  相似文献   

19.
[摘要]本文从医学人类学的角度分析现代医疗卫生与凉山彝族传统宗教仪式治疗共存的现状,认为凉山彝族社会存在多元化的疾病认知和疾病治疗方式,只有尊重彝族传统文化,才能有效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增强凉山彝族地区的公共卫生政策及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摘要]二十世纪是凉山彝族男女两性境遇因民主改革的顺利进行而普遍得到改善的世纪。但是,综观整个凉山彝族民主改革历史的现有研究与记录,突出表现为严重缺失自观研究记录和女性群体声音的景况。除少有亲历者、见证人的私人情感、文化认同、生命体验等记载外,彝族人,特别是彝族女性的经验和声音往往因为文化隔膜和性别所限,成了“缺席者”和“沉默人”。他们的经历被忽视,他们的贡献被淹没,他们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呈现和尊重,成了名副其实的“沉默群体”。本文试图透过作者个人经受民主改革后续作用的影响与观察反思民主改革历史研究的重要性、特殊性与紧迫性,讨论运用社会性别、口述历史等方法切入对其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期待实现将众多彝族民主改革参与者推向历史前台,通过记录这些彝族亲历者和见证人为主体的“个人故事”和“历史事件中的个人记忆”,追溯、发现和弥补曾被忽视的凉山特殊历史资料和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