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民工市民化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要求,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是农民工实现市民化后能够与城镇居民同等地享受公共服务,核算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城镇化进程。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中小城市进行调研,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影响因素, 在度量分地区、分类型的基础上,对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目前学术界关于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的文献分析,总结了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以及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建议,最后指出了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研究现状入手,对学术界关于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主要观点、测算结果和分担机制三方面进行梳理归纳。同时从测算过程的规范性、测算结果的真实性和整体研究的全面性三个视角分析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研究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意见,以期进一步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顺利市民化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性特征和内在要求。系统地梳理近十五年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演进路径、热点和前沿,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人们对农民工市民化的理论和社会价值认识,为其深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的思想与方法,利用Cite Space V软件对检索得到的917条源于CNKI的核心期刊和CSSCI数据库的文献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近十五年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热点涵盖了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市民化与新型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主要的研究前沿集中在新型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基本公共服务与农民工市民化关系和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测算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流动的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农民工在农村和城市的生产生活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民工流动的成本收益模型。分析了工资收入水平、流出地区农民收益差异、非经济成本、社会收益等影响农民工流动迁移决策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农民工流动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农民工问题突出.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对农民工市民化的私人成本和公共成本进行测算,通过分析认为应当加快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四位一体”的成本分担机制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半城镇化作为我国当前亟需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其影响因素集中在制度、土地、劳动力和资本4个维度。其中,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管理制度是农民工半城镇化的制度根源,导致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享受福利失衡;农村土地的财产功能和保障功能强化了农民工对土地的依赖,土地的财政功能加剧了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文化程度偏低和职业技能匮乏使农民工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其增长缓慢的收入水平与不断增长的农民工市民化成本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在当前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背景下,对农民工半城镇化问题进行多维审视,通过保障和提高农民工的收益和工资待遇,完善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多元分担机制,来解决农民工半城镇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抛开社会因素,就农民工个人而言,市民化需要具备两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一是市民化意愿,二是市民化能力。前者是主观条件,后者是客观条件并且是最核心的条件。市民化能力是指农民工跨越市民化门槛(即市民化成本)的能力,主要反映的是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农民工收入和市民化成本是决定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的两大因素,因而提高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必须从这两处着力:一是多渠道增加农民工收入——通过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提高农民工工资性收入;通过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以提高农民工财产性收入。二是多途径降低市民化成本——通过完善户籍、就业、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制度,以降低农民工市民化的入户、就业、住房、子女教育、养老等成本;通过创新维权机制,以降低农民工维权成本。  相似文献   

9.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而"农民工市民化实质是公共服务均等化"。本文选择宁波这一外来务工人员流入大市作为典型城市,在总结宁波外来务工人员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具体实践的基础上,确定农民工和市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水平及其差距;通过测算存量农民工和增量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及财政投入,从逐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完善现行财政体制等提出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从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和城市政府等提出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影响下,福建省持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从农业转移人口个人来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决策可以视为一种投资行为,其考虑迁移城市至市民化与否的经济动因是进行成本收益因素分析,包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心理成本及收入收益、教育收益、医疗收益、文化收益。作为公共政府应该制定措施,降低市民化总成本,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要以强制性制度创新,构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分析辽宁省农民工特点及市民化现状,探讨辽宁省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辽宁省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梳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人力资本理论阐释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能力内涵,分析了人力资本与农民工职业转化能力、城市生存生活能力和城市融合发展能力形成之间的作用机理,并提出通过教育培训制度设计、机制完善、模式选择等路径创新以提升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建筑业农民工存在着流动性大、老龄化严重、技能素质低、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问题,其向产业工人转化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构建以建筑业发展水平、建筑企业用工管理、政策制度环境、建筑农民工人力资本、建筑农民工职业化水平与其市民化水平为外因潜变量,以建筑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程度为内因潜变量的假设模型,并通过问卷调研收集实证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建筑农民工产业工人化转型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建筑农民工市民化水平与职业化水平是其产业工人化程度的直接前因变量;建筑业发展水平直接作用于建筑企业用工管理,而建筑企业用工管理、政策制度环境共同直接影响着建筑农民工人力资本;建筑农民工人力资本作用于其职业化水平和市民化水平的提升,政策制度环境也会作用于建筑农民工市民化水平.最后,文章从政府、行业、企业层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推动建筑农民工的产业工人化转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研究范围从宏观层面进入到微观层面,研究方法也从文献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但研究的系统性、规范性等有待提高。因此从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困境、影响以及路径等方面出发,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这将有利于总结成绩,发现问题,继而挖掘出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市民化已经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抗拒的一大潮流。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文化发挥着价值观的引领力、精神生活的诱导力、行为举止的规范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力等内在驱动力作用。发挥文化对于农民工市民化的驱动力是时代发展的诉求。必须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对文化创作生产的引导、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强化培训教育的力度等举措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市民化是当前学界关于农民工课题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其发展程度直接关涉很多社会问题的解决。从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概念界定入手,指出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中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7.
湖南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倾向分析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理论及国际经验表明,实现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最终出路。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湖南部分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倾向,深入挖掘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倾向的关键因素,提出了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创新政策制度、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促进农民工稳步增收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制约因素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在文化程度、打工目的、城市认同感、生活方式、工作期望等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迥然不同。基于此,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成为新时期推进城市化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但由于受当前的制度政策、社会管理等因素的制约,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缓慢。为此,应重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政策,重点推动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特征的制度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完善教育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19.
从城市公共服务角度分析影响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公共服务现状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具有积极与消极双重影响.积极影响表现为,城市公共服务逐渐覆盖农民工,且不断改革和完善;消极影响表现为,城市公共服务对农民工供给不足,且仍然与市民有别.该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对户籍制度进行实质性改革,扫清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推动城市公共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发展;由中央财政对劳动力输入地城市进行适当补贴;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