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实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通识类课程的建设足关键.本文通过分析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存在的问题,认为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应该走科学与人文融通之路,同时应偏重人文类课程设置,并提出了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和探索取得了重要的成绩,率先在中国探索出了一条理工科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在此基础上,其仍需继续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通识教育的经验.麻省理工大学通识教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很值得借鉴.其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既考虑到了通识教育的一般规律,又充满理工科大学通识教育的特色,这尤其体现在它的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与安排上.此外,麻省理工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管理体系对中国理工科大学通识教育也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是针对狭窄的专业教育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实施体系,在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已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关注。但是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加深认识,理顺管理体制,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才能进一步推进通识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让人自由的大学精神。将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我国大学践行通识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可以在理念层面设计清晰的培养目标,在制度层面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课程模式,在组织层面推进深层次的变革,在执行层面注重师资的培养以及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5.
加快健全并完善中国高校通识教育人文课程体系及培养机制是新形势下社会综合类人才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院校人才通识教育培养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通过重点考察颇具通识教育特色的世界名校,探讨国外尤其同类著名高校本科生通识教育人文课程及培养机制的发展情状,提出中国高校应学习并借鉴其成功经验,尽快改变当前重专业技术、轻综合知识的观念,加大通识教育课程比重,增加人文类师资投入,建立科学、有效、合理的通识教育人文课程体系与培养机制,从而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类人才。  相似文献   

6.
CDIO工程教育是从"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出发来探索工程教育问题,而大学通识选修课程作为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开设的课程内容丰富,时间相对集中灵活而深受学生的欢迎。在基于CDIO的计算机图形图像类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研究中,依据CDIO的原理,以设计实验项目实例为教学主线,来贯彻和实现CDIO的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在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及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科大学物理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高等教育目标的变化,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对大学文科专业学生开设物理课程的必要性和意义、如何搞好文科大学物理选修课的教学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对本科生进行必要的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广东工业大学在原有公共课程的基础上。引入通识教育理念,同时对全校通识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专业教学、实验教学和通识教育教学三大教学平台相互依存的办学整体结构,以及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及教学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理工科院校在不断加强科学技术教育的同时,常常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理性精神的培养,究其原因是我国缺乏对学生通识教育的培养。而纽约理工大学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和实施方面非常成功且具有特色,对我国理工科院校开展通识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在开展通识教育时,我国理工科院校应当尽快建立国家层面或地方层面的通识教育统筹机构,坚守高等教育理念,尽快建立加强通识教育课程与课程组设置,消除人们对通识教育的误解,并加强通识教育的推广与宣传。  相似文献   

10.
曾经被世界许多大学所效仿的哈佛大学核心课程近年来遭到了诸多质疑。为此,哈佛大学对其核心课程进行了检讨,并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案。目前,哈佛大学核心课程改革的最新动向是:把现有11类核心课程改成三大领域的分类架构;各院系的课程都可以作为分类必修的科目;在原有的核心课程之外,开设一些新的通识课程。借此,我们对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反思,指出:中国大多数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尚待完善;通识课程领域划分需要进一步斟酌;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待提高;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大学生的良好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而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近年来,国内高校积极探索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但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受到很大制约.论文通过调研"电力高校联盟"中8所电力特色类高校通识课程体系的设置情况,剖析总结了其在通识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共性与不足,并对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通识课程的建设及有效管理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地方综合性大学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上存在的缺乏明确的理念和完整的目标、重要性认识不足、课程体系缺乏科学的架构以及管理与监控不到位等问题,提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基本框架和实施的管理措施,并从明确课程目标定位,强化通识教育意识、设立课程管理机构,完善课程管理机制、加强课程体系研究,丰富课程资源建设、建立课程评价体系,加强课程质量监控等方面阐述了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近几年在我国高校推进德育综合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的新理念。大学英语是各高校均开设的通识必修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任,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隐性融入思政教育就显得极其重要。本文简述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基于隐性教育的概念和特征,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隐性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并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探讨如何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的角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适时适度地隐性融入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14.
学习自由是目前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开设是大学生的学习自由的体现方式之一.本文基于“利益主体话语权的需要”假设,以高校生对通选课的满意度为视角开展调研并分析结果,进而结合提高学生课程满意度提出对策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识选修课的合理设置既可以向学生传播人文科学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一些地方性院校在通识选修课的建设上遇到瓶颈,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通识选修课应有作用的发挥。基于人文素质的培养视角,地方院校如何发挥好通识选修课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补充作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台湾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台湾通识教育在理念认同、课程建设、教学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台湾通识教育的成功实践对大陆高等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大陆高等教育要实现既定的根本目标,真正落实以生为本,必须推行通识教育;大陆当前的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当前高等教育制度环境下,大陆推行通识教育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强力推动和高校校长的创新作为。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而素质的形成是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的。现代通识教育是针对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的分裂,以及日益专门化的学科壁垒而提出的力图提供一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合理的高等教育,通识教育作为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统一体,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美国大学(以密歇根州立大学为例) 通识教育的特色模式以及对服务学习理论与实践的考察研究,探讨21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目标、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以及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作为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统一体,是重要的高等教育内容。我国内地大学通识教育近二十年(1987-2006)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省察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把握通识教育的发展脉络,提高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9.
大学素质教育的通识教育性质主要表现在育人的基础性、人文性及通贯性三方面。推进大学素质教育发展,既要兼收并蓄古今中外教育思想精华,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教育改革实践,也应从我国大学的培养目标和办学实际出发,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根基,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及教育模式。其目标定位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文化自觉,塑造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其发展路向应着力向"广"、"深"、"通"、"多"四方面拓展。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高职高专艺术院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局限性,提出积极开展高职高专艺术院校通识教育研究,建立符合高职高专艺术院校人才培养需要的通识核心课程,构建高职高专艺术院校通识课程体系,以培养出基础知识宽厚,知识结构合理,具有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的通识型、创新型的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