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成为2020年初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在人口流动限制应对政策下,传统银行业务受到一定影响,各银行都大力推进金融科技业务以应对这种变化。那么,银行金融科技发挥了怎样作用?公众的金融服务选择变化会促进银行服务转型吗?本文以某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为例,在构建银行金融科技指数的基础上,使用新冠疫情期间的经营数据检验分析其绩效。结果发现:银行客户正在改变其金融消费行为习惯,对银行金融科技服务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从而使银行金融科技业务实现相对正向增长,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疫情对传统线下业务的负向冲击,发挥了"稳定器"作用。深入研究作用机制时发现,除了银行关闭物理网点使客户被动选择金融科技服务,出于避免感染的风险考虑,客户主动选择银行金融科技服务。由此,本文提出银行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银行混业经营模式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不同混业经营模式形成所必需的制度条件来看,我国的现实选择是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同时必须建立与之相匹配的风险防范机制和金融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3.
西方国家银行全能化发展说明金融混业经营的供需因素变化,使银行有了扩张经营规模和范围的可能.目前,由于多重制度约束的存在,我国银行只适宜在边界的限制内推进金融机构工具复合与业务交叉,只有当银行最终演进到全能化经营的收益能够抵补并超过总体成本的上升时,全能化经营才真正有其可行性,金融混业经营呈现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随着银行改革的深入,银行利用自己的信息、技术等优势提供市场的中间金融服务也越多,但银行对这些服务如何收费,成为银行和金融消费者关注的问题。文章对银行服务类收费策略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入世后 ,按照开放银行业的承诺 ,对外资银行在经营业务和设立地域等方面的限制会逐步取消 ,这必将促进银行业服务市场的飞速发展。但是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自然也会带来巨大风险 ,为了克服金融服务国际化的浪潮带来的弊端 ,需要我国建立并完善银行监管法律体系 ,以最低的监管成本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在为外资银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秩序的同时 ,保证我国金融政策得以实施 ,并保持稳定的金融秩序。  相似文献   

6.
基于熵值法测得我国的事实金融双向开放度和85家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2013—202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的方法,实证分析金融双向开放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金融双向开放对银行盈利能力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对国有银行和农商行盈利的促进作用大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同时在剔除国有银行后,在金融双向开放水平提高过程中,小银行的盈利能力提升的影响程度比大银行更大。因此,银行业需利用金融双向开放的正向效应积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政府应重点关注中小型银行的经营水平以及国有银行和农商行的稳健性发展。此外,政府需加快我国金融制度顶层设计,完善监管框架和制度体系,提升金融监管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宏观金融效率主要表现为对宏观投资效率与配置效率的促进.出于弥补市场失灵等的考虑,许多国家安排了国有银行这一制度.关于宏观金融(银行)效率的所有权效应问题,存在发展观和政治观两种相反观点.基于中国银行自由化的现实背景,对银行所有权效率问题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国家所有权对中国宏观金融效率的影响均为正,但系数较小;银行国有化程度与金融效率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国有银行总体符合发展观点,但它也不利于信贷资本的高效使用和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2015年我国各地区政府干预、金融抑制与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数据,运用动态GMM回归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金融抑制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攀升,政府直接干预会促进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而政府直接干预可以起到削弱金融抑制对银行不良贷款率负面影响的作用.此外,经济发展水平、非国有化程度及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提高都能抑制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上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在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方面,政府要帮助创造良好宏观经济环境,加强服务意识,协调好直接经济干预和金融干预的平衡;(2)在降低金融抑制程度方面,应积极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金融市场本身的资本配置作用;(3)从多方入手,推进产业升级与转型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应鼓励企业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9.
WTO规则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TO关于银行服务贸易的主要规则,是在《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对金融服务贸易规则的深化。加入WTO组织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带来重大影响,中国政府在加入议定书中就银行服务业对外开放作出承诺。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将进一步增强,货币自由兑换与利率放开要逐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商业银行必须积极拓展中间业务,要依法吸引和管制国外短期资本,用国际惯例规范银行卡的发放,依法保障国家金融市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以村镇银行为例,从盈利能力视角出发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以2014—2018年全国范围内94家村镇银行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村镇银行盈利能力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且数字普惠金融对村镇银行盈利能力由抑制作用转为促进作用的临界值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数字普惠金融对村镇银行盈利能力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易发生;进一步探讨了治理能力所起作用,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拥有较高治理能力的村镇银行能更快推动其盈利能力提升。因此,应在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优化村镇银行外部经营环境,村镇银行需提高治理能力以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1.
在介绍互联网金融特征,分析其业务模式,以目前流行的P2P投融资模式和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服务为例,突出它对传统银行业产生的影响,并为银行业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的核心--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阐释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指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所累积形成的大量银行不良资产蕴涵着产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提出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是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的核心,这是符合发展中国家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和公信力的内在要求.还简要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私人银行业务的巨大市场潜力正日益凸显,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已经成为各大银行争取更多优质客户、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的必然选择。工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主要存在金融产品缺乏创新、产品配置率和高端客户的认可度均不高、风险管控困难等诸多问题。目前工商银行应该扩大人才优势,进行信贷结构调整以促进业务产品丰富化;强化六大风险管理,加强制度约束与系统控制;建立常态、有效的考核评价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网上银行法律监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上银行的兴起在带来银行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凸显了目前我国网上银行监管制度的缺陷。为了更好地对网上银行进行监管,发挥其优势,可以在建立和完善我国现有的法律规范和金融认证体系的同时,积极参与网上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网络银行风险状态诊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网络用户的增加及金融服务的进步,我国的网络银行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网络银行系统漏洞、信息不对称以及风险对网络银行业务的高破坏性,使得风险问题已成为网络银行发展的最大障碍,因而迫切需要加强对网络银行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本文利用模糊数学建立影响网络银行风险因素的诊断模型,得到各项指标对网络银行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和表现状况的定量诊断方法,从而为改进网络银行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相继推出了金融监管改革的方案,力图将影子银行体系纳入监管框架中来,以降低和控制金融系统性风险。文章通过对主要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系变化的比较分析,总结各国针对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新发展,以及监管改革方案的特点、缺陷和不足,探索有效监管银子银行的途径,为我国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提高对影子银行监管的效率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网络银行以其方便、快捷的特性在全球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技术革新在为银行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新的风险。这些风险在影响银行业稳健运行的同时,也给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银行是金融服务和高新科技结合的产物,在快速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文章系统分析了网络银行构建的内外部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因果图分析法分析了网络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内外部因素,最后对传统银行授信管理架构进行了改进,提出了适合网络银行的新的授信管理架构。  相似文献   

18.
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不断涌入.外资银行的进入如何影响我国银行业的生存与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国内具有代表性的14家商业银行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水平、经营状况和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经营水平有显著影响,但对其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的影响不显著,也就是说,外资银行进入的"市场竞争效应"、"技术示范效应"和"金融稳定效应"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9.
以国际贸易理论、资本流动理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从比较优势论、内部化理论、金融结构论、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论、金融服务贸易和金融创新等角度对银行业国际化的动因作了多方面的分析。重点分析了现代银行业国际化的形成原因和特点,认为欧洲美元市场的兴起、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等因素推动了银行业国际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