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大江健三郎具体文本《个人的体验》实证分析,论述了战后日本国民对抗主流价值的非中心性的“边缘”生存状态,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人性毁灭与道德堕落的无罪感,人类自相残杀后对人类灵魂拯救的绝望感,这既是日本民族的精神失败,同时也是战争异化了人性后全人类面临的共同危机。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与大江健三郎分别是20世纪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由于各种因素的相互碰撞使他们自身具有“边缘意识”,并且两位作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将“边缘意识”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文章选取卡夫卡的代表作品《城堡》与《审判》以及大江健三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两部作品《个人的体验》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来分析与比较作品中的“边缘意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大江健三郎具体文本《个人的体验》实证分析,论述了战后日本国民对抗主流价值的非中心性的“边缘”生存状态,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人性毁灭与道德堕落的无罪感,人类自相残杀后对人类灵魂拯救的绝望感,这即是日本民族的精神失败,同时也是战争异化了人性后全人类面临的共同危机。  相似文献   

4.
大江健三郎的创作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个人的体验》和《万延年的足球队》为例,作家在成长的创作主题,逃离、漫游、回归、再生的情节模式及边缘人物的形象塑造方面都深受西方历险题材的小说《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和《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个人的体验》是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代表作品。《广岛札记》是大江的一部随笔作品。通过《广岛札记》这把锉刀,可以发现,广岛记忆对《个人的体验》的角色塑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观念性到个体性、时代性的转变,是《个人的体验》之所以能够成为大江健三郎跨越自身创作瓶颈的标志性作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对王安忆小说中的历史性叙述进行了分析,认为个人面对历史的宽容与承受,以及对女性历史的凸现和还原,是王安忆小说中对不同于社会大的历史症候的自性个体进行历史投射的两个基本着眼点。在生活化、日常化的历史观念的指引下,通过在叙述中投射历史情绪表达历史情怀,形成了作家独特的历史体验和特殊的历史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重新解读“三言”中的爱欲小说,以及把握这类小说创作和接受的深层动机,综合运用现代叙事学理论和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从而对其艺术成就和效果做出新的判断。认为“三言”中的爱欲小说,是市民阶层创作的满足市民娱乐要求的消闲之作,作品中主人公爱欲实现的历程,是边缘人物发挥作用的过程,市民阶级作为边缘生存者,把说“话”和听“话”当作自己的狂欢节来对待,他们在这个节日里追求的是一种狂欢体验。  相似文献   

8.
大江对鲁迅文学的接受,集中体现在通过文学的语言、意象,"塑造同时代的国家和国民形象",揭示一个民族的灵魂,展望一个国家的未来命运。本文以鲁迅《阿Q正传》与大江健三郎《十七岁》为个案,经比较分析发现:二者在小说中分别通过现实中"最卑微"的存在,阿Q和少年"我"的悲剧性命运,揭示了不同民族灵魂深处的痼疾,进而发出震耳发聩的一个民族灵魂的自省与呐喊。  相似文献   

9.
怎样让历史成为小说,这需要作者能进入历史的本质和人物的心灵,让历史成为一种审美和道德的叙述。怎样将笔墨深入到每一个民族个体的探索、抉择、命运、灵魂,让历史呈现出一种复合多重的面貌,或者呈现一种具有历史美学和历史诗意的风貌,人性、人情、日常生活的血肉对历史细节的充盈是保持作品具有人性宽度和历史深度感的一种最好的叙述方式。《新青年》中作者自我代入式的表现方式和暗含自我形象的塑造是这部小说能够赋予江流这个人物以血肉灵魂的重要原因。作者的愿望通过故事和人物找到了自己内心一直隐藏的情结,就是为历史中挺身而出的一代新青年塑像,以此完成自己在历史中一次自我的热血有为的青年形象的模拟塑造。  相似文献   

10.
身陷困境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先后通过两部作品《空中怪物》和《个人的体验》,表达了在人生遭到打击的时侯,应该“正视现实,不欺瞒自己”的人生态度。本文从“自主选择”、“承担责任”和“心灵之地狱”三个方面对作品的这一主题思想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1.
毛纶父子评点《三国演义》,形成了独到的小说叙事理论。毛氏提出“据实指陈,非属臆造”,明确了历史小说的独特性质;强调“结构”、“关目”,深入分析了小说的情节结构;重视叙事方法,“相反”、“相引”见叙事之妙。毛纶父子总结《三国演义》的叙事经验,推进了小说叙事理论的发展,对于小说艺术实践和小说理论批评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海明威是美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短篇小说的叙事伦理从两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方面,海明威精心选择其短篇小说的叙事主题和内容,在表现生活虚无与无奈的同时,也肯定生活的意义。另一方面,海明威选择非人格化叙事,让读者产生信任感,并邀请读者自己思考和判断。同时,他也会在叙述中进行某种程度的叙述干预,表明自己的价值观和伦理态度。  相似文献   

13.
在苗族作家沈从文的小说叙事中 ,作者对话语权利的争取是其最明确的特征。其叙事视角的选择与转换调整 ,都是为了确定自己在小说叙事中存在的地位 ,确定自己在叙事中的话语权利。这一切与苗族文化口传心授的传承机制有着相同的文化心理动因和外在表现形态。沈从文对苗文化的认同 ,对苗族人文价值观念的认同 ,导致了他小说创作中相同于苗文化传承的叙事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近三十年来,女性作家在书写成长时倾向于以个体真实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为原型,以自叙传的叙事方式来摹写与虚构“我”的成长故事,表现“理想的自我”与“体验的自我”之间的反差。在成长叙事中,主体性别意识的自觉往往与真实的历史情境相融合,女性成长文本与作家的现实经验构成一种相互指涉、相互映照的关系,使自叙传这一叙事方式呈现出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鲁彦的小说在现代乡土文学流派中特色独具。探讨王鲁彦小说的叙事技巧,文章从四个方面:选择家乡作为叙事空间;根据表达感情和塑造人物的需要灵活转换叙事视角;为了更好的吸引读者而前后调动叙事时间;叙事手法的巧妙运用,分析了王鲁彦小说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16.
莫言的小说创作中,欲望化的历史叙事成为关注的焦点,并据此形成了独特的话语实践方式。这涉及个体的生命欲望、性爱欲望以及最具野性的权力欲望等三个主要维度。生命欲望是理解历史知识的一般主题和最终目的,体现了现实中的想象书写、想象中的现实记忆以及非人性物体的人性化展露等三重变奏;性爱欲望实现了历史的主观把握与审美体验,不仅有野性与激荡同生的性爱,更有理性与俏皮并存的性爱;权力欲望下形成了一种生产与压制、控制与反抗、表彰与惩罚共存的生存状态,体现为逆境中抗争权力、外在的强加权力以及精心偷取的权力等内容。可以说,这三向维度成了莫言小说中欲望化叙事的鲜明特点,成了他揭秘历史真伪叙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致力于小说艺术形式革新的爱尔兰作家约翰.班维尔,通过独特的叙述手法,在小说《大海》的叙述结构、叙述模式以及叙述策略三个方面实现了突破。小说中多条线索构成网状结构,采用全知视角,通过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两个视角将过去与现在、幻想与梦境融合起来,体现了班维尔作为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特有的创作手法,彰显了《大海》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威廉·福克纳的叙事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福克纳是西方文坛的“现代经典”,他因“对当代美国小说作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叙事独具风格,在视点(主旨)、话语策略、叙事模式等方面特色明显。  相似文献   

19.
当代苏联小说叙述角度的变化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一个作家要想写好一部作品首先考虑确定叙述角度,这是选择和观察现实的立足点.随着苏联当代小说的丰富与发展,叙述角度也逐渐有了新的突破与创新,进而汇成了文学星空的万千气象.这种突破是对苏联当代小说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