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1.
为了重新解读“三言”中的爱欲小说,以及把握这类小说创作和接受的深层动机,综合运用现代叙事学理论和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从而对其艺术成就和效果做出新的判断。认为“三言”中的爱欲小说,是市民阶层创作的满足市民娱乐要求的消闲之作,作品中主人公爱欲实现的历程,是边缘人物发挥作用的过程,市民阶级作为边缘生存者,把说“话”和听“话”当作自己的狂欢节来对待,他们在这个节日里追求的是一种狂欢体验。  相似文献   
2.
陈然兴 《理论界》2010,(4):102-104
通过对"阿尔都塞式效应"的考察,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伊格尔顿、沃伦、萨莫斯等人指出,意识形态话语有其本质上的叙事性,意识形态把个体插入叙事结构中,将其质询为表面上的无矛盾的主体,掩盖主体在认知上的条件性,制造出自由主体的幻觉,从而使个体自愿地成为意识形态再生产的代理主体。对意识形态叙事维度的揭示,为叙事的意识形态批评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批评是关于叙事文本的意识形态批评之重要维度,它力图在对叙事形式的分析中把握文本建构接受者主体性的内在机制。贝尔西、詹姆逊和西弗曼分别在文学批评和电影批评中展示了对叙事形式的主体性批评的理论路径,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叙事形式的主体性批评理论在逻辑起点、推演过程、对象定位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值得推敲的问题,但无论是对于叙事批评还是意识形态批评来说,都不失为一条值得探索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4.
结合米歇尔·佩肖(Pêcheux,M.)、马克·沃伦(Warren,M.)和伊格尔顿(Eagleton,T.)等人的研究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质询理论中的主体性问题进行考察,可以看到,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质询理论所描述的那种"主体性效应"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而解决这种矛盾,就需要把主体性问题从个体与自我关系的内部领域中解脱出来,把它重新放到主体性位置关系的外部领域来考察,从而与他所提出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理论重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理论话语对历史之文本性的过分强调造成了对历史概念的误解,这在文学批评领域表现为对文本—语境二项对立的质疑和批判,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合法性遭遇危机。以詹姆逊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此给予了有力的回应,重新确定和巩固与文本相对应的历史和语境概念的内涵及其有效性,这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6.
陈然兴 《理论界》2009,(10):95-97
身体占位是人生存的基本现象,每个人通过身体在存在世界中占据一个唯一而不可替代的位置,它为人的自我实现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为人的生存勾划了界限,人要想在众声喧哗中发出自我的声音,要想把个性化的形象刻写在他人的世界中就必须回归到个体身体所带来的根基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