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作为道德自律的"引咎辞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引咎辞职”被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引入我国,一些地区和部门相继制定了一些规定、办法,并有一些官员因失职失责而引咎辞职。其实,引咎辞职不仅仅是一种制度安排,它还内含着道德自律因素,是制度安排与道德自律的统一。要完善引咎辞职制,从道德上来说,主要就是要提高官员的责任心,培养官员的良心和羞耻心。  相似文献   

2.
对政府官员权力寻租行为的内涵进行探讨,认为权力寻租的本质是追求实现各种权力和制度的价格。然后对权力寻租的根源从思想、机制和现实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些应对的办法:通过教化,弘扬人性善的一面,从思想深处根除权力寻租;推进改革,完善制度,压缩权力寻租空间;提高政府官员收入,增加权力寻租成本等,以寻求解决政府官员权力寻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引咎辞职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及缓和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矛盾的制度保障。引咎辞职,有利于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有利于推行依法行政,建立责任政府;有利于转变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国家需要发展,社会需要和谐。人民期待引咎辞职制更加完善,促使官员们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恪尽职守、竭尽心力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4.
根源:贿赂是权力的"儿子" 进化到当今社会,这种人情打点习惯又如癌细胞般扩散到了市场经济体系的身上.起初是经济转型时期,价格双轨,政府掌握大量资源配置权力,企业要找原材料渠道和销售渠道,不找政府官员搞关系不行.后来市场进一步放开,政府权力稍微变弱,企业之间为了竞争取胜又得给大客户搞关系,为了不得罪政府还得给官员们搞关系.到了现在,政府为了拽紧不断失去的权力,又变着花样制定各种认证、标准,企业为了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又不得不贿赂官员,而竞争的激烈让企业的经理人之间也互相贿赂,供应商贿赂采购商,采购商贿赂销售商,销售商又去贿赂大宗消费单位.  相似文献   

5.
加强领导问责,推行领导干部的引咎辞职制度,标志着政府权力的不断规范化与政府责任的不断明确化,是实现依法行政,建立责任政府的需要。以西部地区领导干部的引咎辞职事件为例,对其辞职制度进行理性思考。西部地区领导干部的引咎辞职事件主要以安全事故为主,具有明显的被动性。在引咎辞职中存在权责不清、配套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只有加强宣传教育、转变观念、建立相应配套制度,才能保证咎辞职制度在西部地区的顺利推行和健康发展,促进西部地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引咎辞职”制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偏差,主要原因是理论认识不很明确。因此,要完善我国的“引咎辞职”制,就必须把一些理论认识问题弄清楚,特别是弄清楚其中的对象、出路等问题,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构建责任政府和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成为“引咎辞职”的法理基石。根植于西方公务员的“引咎辞职”,对于我国来说是个“舶来品”。通过行为动力、责任承担方式、接受程度、适用范围等方面的中西比较发现,西方国家“引咎辞职”长期以来都是依据“价值理性”状态在运作的,为了实现“引咎辞职”本土化,以便适应中国的国情,从而实现“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辩证互动,可以从:“引咎辞职”程序化、完善绩效考评制度、正确定位官员责任、加强培养责任意识、完善追踪保障制度等角度出发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引咎辞职“制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偏差,主要原因是理论认识不很明确。因此,要完善我国的”引咎辞职“制,就必须把一些理论认识问题弄清楚,特别是弄清楚其中的动力机制、对象、责任、触发机制、出路机制等问题,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美国文官制度的转型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期美国政府选拔和任用官员制度--"政党分肥制"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随着工业化、商品经济和民主化的发展,政府规模日趋扩大,政府职能逐渐复杂多样,传统官员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美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变化,不能承载政府职能扩张的要求,引起了统治秩序的混乱."功绩制"取代"政党分肥制",标志着美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形成,对美国现代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规定了引咎辞职制度,这是加强政府官员责任意识,建立健全问责机制的重要举措。但在实行引咎辞职制度的过程中,会遇到传统观念的障碍、现行法制与政策的障碍和实施效果的障碍,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权力的运行过程中,实现权利和责任的统一是引咎辞职的政治学基础。官员因工作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要承担领导责任和道德责任是引咎辞职的理论依据。从具体缘由来看,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是触发引咎辞职的惯常缘由。另外,无所作为、违反道德规范、言论失当等也是引咎辞职的触发缘由。  相似文献   

12.
宋代"以儒立国"、"与士大夫治天下"的治国方略,使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利益与整个社会的利益从根本上取得了一致,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入仕参政的积极性,强化了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角色意识。然而由于宋代官僚机构臃肿庞大,冗官闲官增多,加之有宋一代反复起落的党争,所以在宋代,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治国平天下理想的士大夫并不多,他们中的大多数在为政的同时,又对学术文化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许多人是亦政亦文亦学术,人生实践与社会角色呈现出多维的态势。宋代之所以能成为"郁郁乎文哉"的文化繁盛时代,与宋代士大夫这种多维的社会角色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3.
旨在考证辽朝的中书省职官 ,认为大丞相 ,左、右丞相 ,参知政事等都是实职官 ;同平章事分为两类 ,其中兼中书侍郎或门下侍郎者是实职官 ,其他则为虚衔 ;中书令和中书侍郎完全是虚衔。辽朝的中书省职官制度既有对唐、五代、宋初宰相制度的借鉴 ,又体现了在“因俗而治”的原则指导下南面官的自身特点。另外 ,也兼及中书省与南枢密院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韩非子“以法御臣”的治吏思想建立在“自为心”的人性论基础上的 ,它具体包括 :以法治吏、选贤任能、明乎职责、赏罚分明、手段神妙等几个方面。其治吏思想在制度规范官吏行为、树立官吏的威信、重视领导艺术、发挥官吏能动作用等方面具有现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引咎辞职制度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种制度安排,是我国公务员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它对于公务员正确履行职责,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其中的问题和潜在的障碍也不容忽视。我国公务员引咎辞职制度面临诸多困境,挖掘造成困境的相关原因,提出完善该制度的破困之策。  相似文献   

16.
以晚明士大夫对耶稣会士交往态度的具体情况进行的分类排比和统计分析,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东林、阉党及无党派中绝大多数与耶稣会士有交往的士大夫都对耶稣会士及其传入的"天学"持有肯定的态度,没有任何一个党派的士大夫从整体上因其政治派别而对耶稣会士持友好或拒斥攻击态度.这说明各党派士大夫对耶稣会士的交往态度与他们在晚明党争中所属的政治派别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腐败现象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中国传统"家文化"及其泛化的影响,造成公共权力的私人情感化,使各种制度的执行缺乏刚性,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乏力;传统"官本位"文化造成广大民众对权力的普遍崇拜、恐惧及依附心理;传统文化对官员的制约"重内省,轻制度"思想的影响,导致权力制衡机制不完善;我国民众主体意识不足,对公共权力的监督缺乏国民心理基础。因此,反腐败必须改造落后的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时期,中央与地方出现了权力再分配的格局。在太平天国的沉重打击下,清政府不得不实行放权督抚的政策,允许地方进行自救。清政府这种政策调整的结果,造成国家权力由中央到地方的逐渐下移,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体制逐渐为以督抚为核心的地方分权体制所代替,晚清内轻外重局面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实行官僚政治,注意建章立制,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了职官的分工和职责,分权制衡,一方面对不尽职责的渎职、失职和贪官污吏实施问责制,以避免官吏滥用权力,确保他们尽职尽责;另一方面对官吏实行激励制度,奖勤罚懒,充分调动官吏的积极性,建立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官僚政治体制,初步形成了秩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作机制,用法律保证行政体制和机制运行的规范性、系统性和效率,体现了一定的民主和法治性,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和防范了权力的滥用,调节和缓和了君主专制政体内部的矛盾和冲突,降低或减缓了政治动荡的频率和政治衰败的速度,从而促进了王朝的长治久安。然而,这种制约和调节机制是为了维护皇权秩序,君主的意志决定一切,法律制度服从权力意志,官吏只服从皇权和上司,排斥制度化、长效化、透明公开的群众民主监督方式,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因时、因人而异,长效性的规范无法发挥作用,体现出一定的"专权"和"人治"性,这就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吏治的腐败,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政治无序和周期性的震荡。因此,君主专制政体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兴亡周期率形成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20.
历史是有规律的历史,其前进发展遵循着特定的历史逻辑。在历史潮流中把握历史脉络,追寻历史规律,提升历史自觉,推动历史前进,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是善于把握规律、按规律实践的无产阶级政党,自成立以来就重视对历史规律的探索和遵循,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不断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走历史必由之路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坚持和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三大规律”的基本论断,也基于新的历史方位、历史使命和历史实践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更进一步提升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历史发展、创造历史奇迹的自觉和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