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2019年8月的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上强调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新形势下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发展中营造平衡。目前各地区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目标所展开的城市首位度提升、强化中心城市作用的区域经济发展导向,究竟是会导致城中心城市形成对周边地区的虹吸效应,劣化区域的协调发展,还是会形成更强的龙头带动作用,扩大其辐射扩散范围,缩小地区内部的发展差距?研究针对性分析我国现阶段重要的空间形态——城市群,其中心城市首位度变化对区域整体经济增长及协调发展的影响。在理论层面,研究基于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城市最优规模倒U型模型对中心城市的集聚与扩散效应与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展开分析,构建形成中心城市首位度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分别从中心城市在集聚效应下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抑制作用、中心城市在扩散效应下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作用、中心城市不同首位度水平作用机制三个方面对中心城市首位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内部作用机理展开分析。在实证层面,研究以中国十九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2017年中国十九大城市群面板数据展开固定效应分析,并通过内生性检验对模型内生性...  相似文献   

2.
准确认识数字经济与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系,有利于拓展数字经济影响的评估视角,也为发挥数字经济和区域一体化的融合倍增效应提供有益思路。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时代城市群辐射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数据要素跨域流通打破了城市群内部和城市群之间的市场分割,助推城市群边界的有效扩大。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群协同发展主要通过两个作用机制,一是推动创新主体跨城市跨区域进行合作创新,促进城市协同创新网络发育壮大;二是提升城市空间集中度,增强邻近空间范围内的城市要素集聚能力。数字经济的网络性、跳跃性及外部性特征放大了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构建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区域一体化协调机制和要素统筹配置机制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3.
济南作为全国重要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定位已在国家层面明确。济南具有成为全国重要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优势条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济南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需要解决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加快构建立足服务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辐射全省及周边区域,乃至面向国际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需要新思路,增强济南物流节点城市辐射带动能力需要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低碳试点城市是中国利用体制改革推动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绿色创新活动的重要模式。本文基于上市企业2007~2020年数据集,实证检验低碳试点城市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和机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建设有助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力的提升,对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而言,这种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效应更为明显。渠道机制检验表明,低碳试点城市有助于在宏观层面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合理化,在微观层面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研发强度并降低研发风险,最终给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赋予更大的加速度。在外部影响上,低碳试点城市下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扩散溢出效应,能够对外部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形成辐射带动。应当总结低碳试点城市的成功经验加以推广,侧重构建差异化的支持政策,继续加强低碳试点政策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三方面分析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现状,依据其地理区位优势和港口资源优势,从地区共同发展、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增强港口发展对腹地经济的带动效应、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促进河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加强对区域共性文化的整合开发对于构建特色文化产业带并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意义重大。以滁宁地区为案例地,探讨明文化旅游的共生条件,即在资源、地缘、政策、市场层面具备的共生基础。基于上述分析,研究构建了滁宁区域旅游的3种共生模式,即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下的"城市—城市"共生模式、游客游憩需求驱使下的"城市—景区"共生模式、统筹整合机制下的"景区—景区"共生模式,进而立足案例地,提出了优化两地共生环境、畅通两地共生界面、完善利益共生机制的具体措施,以期有效促进滁宁两地一体化共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重庆市在长江上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探讨在国际和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重庆如何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实现自身加速发展.充分发挥重庆直辖和中心城市的辐射与带动作用.评析了重庆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突出1个重点--长江上游经济区,解决1个难点--区域经济合作协调困难,采取3项具体措施--加速自身发展、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完善协调机制的"113"对策措施.在区域合作机制完善方面,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角度提出建立政府和民间力量并重,以非政府组织--第四方平台为主体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日益成为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经济区之间的较量突出表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和核心增长极,能否充分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关键取决于是否具备强劲的城市竞争力。在界定城市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以中原经济区2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郑州城市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甄别影响城市竞争力提高的关键因素,以找出提升郑州城市竞争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纵观全球的高铁格局,21世纪世界高铁的重心在中国,中国高铁的重心在湖北武汉。武汉作为全国高铁中心节点城市的地位已经初步确立并将不断强化。发展高铁经济和相关产业,释放高铁的带动效应,是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发展高铁经济的基本模式可按照"一个平台、两个层面、三个结合、五大工程"的模式有序推进,打造全国首个"高铁经济示范区"。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山东省城市化水平达到46.75%,城市化进程正从高速增长期过渡到平稳增长期,城市化质量全面提升,但仍然存在着城市化过程中东西部差异显著、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小、经济发展中的第三产业滞后、小城镇综合实力差,以及长期以来粗放型城市化所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加强省内东西部的分工合作;突出中心城市的特色,强化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科学规划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的竞争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为城市化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建设和谐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中心城市与重点高校在新一轮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 ,指出大学城战略是中心城市经济建设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良性互动 ,它能产生“双赢”效应。分别论述了大学城战略对于重点高校和中心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重庆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诸多积极推动作用.从直接带动效应来看,轨道交通建设提高了地区生产总值(GDP),促进了城市就业水平,优化了城市空间结构;从间接带动效应来看,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拉动了相关产业链发展,形成旺盛的投资与消费需求,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其经济辐射效应促进了城市商贸业、餐饮业及旅游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通过投资乘数效应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经济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地缘经济视域对珠中江经济圈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经济增长效率过低、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区域内产业同构化严重、区域协作发展效应不明显等现实困境进行了梳理,以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对珠中江经济圈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比较于二三产业处于劣势;而在竞争力层面,第三产业较之于一二产业处于极大优势。基于此,文章从地缘经济视域下提出珠中江经济圈应该从建立和完善区域地缘经济合作协调发展机制,结合地缘经济特点、统筹兼顾错位发展,依托地缘关系积极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创新地缘发展模式等维度来构建经济发展机制,从而推动珠中江经济圈的经济发展,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4.
重庆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诸多积极推动作用.从直接带动效应来看,轨道交通建设提高了地区生产总值(GDP),促进了城市就业水平,优化了城市空间结构;从间接带动效应来看,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拉动了相关产业链发展,形成旺盛的投资与消费需求,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其经济辐射效应促进了城市商贸业、餐饮业及旅游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通过投资乘数效应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经济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区域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通过自身区位优势和经济影响力,对周边地区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进行吸收,从而抑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即为"回波效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心城市通过扩散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即为"扩散效应",两者迭加效果即为"极化效应"。在区域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这两种效应所起的作用强度和方式又不相同。上海开埠之后,通过"回波效应"造成周边地区的资金、人才、劳动力、原料等资源向其单方面富集,从而导致江南其他城市丧失商业腹地,经济发展滞缓。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又会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此外,这种效应还受到空间的影响,处于上海直接腹地之内的城市受影响较大,城市商业机能衰退严重,"极化效应"为负值,而处于上海直接腹地之外的城市则可以通过"跳跃"的方式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6.
“润扬长江大桥”建成后,扬州市与镇江市即联为一体,在两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进而组建苏中区域经济集聚体———跨江中心大城市。扬镇中心城市的经济集中化程度高,实际上成为苏中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发挥扩散效应,同时将上海、苏南的辐射作用吸收过来,并传递至苏中、苏北,发挥传递效应。苏中经济发展要以扬镇中心城市为点,沿江、沿运河为轴,形成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联动发展的网络态势,进一步带动苏中、苏北经济的整体发展,为实现全省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17.
根据区域中心城市的内涵和分级,边缘区中心城市崛起的理论基础,以及锡盟南部区域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机遇,锡盟南部区域应迅速培育和壮大一个区域中心,以更好地承接上位经济核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地区发展。通过25项指标综合评价各旗县的发展条件,对适合旗县进行区域中心城市选址方案对比,推荐选址多伦诺尔培育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并提出了总体发展思路和性质定位、区域联动与协同发展、迅速聚集人口与快速城镇化、培育多元产业体系、构建开放的城市发展空间等培育策略和分步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区域经济发展应选择中心城市辐射与梯度推进相结合,并以中心城市辐射为主的发展战略.河南及中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中心城市带动,郑州有成为"龙头"城市的基础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经济实力较强,西部大开发为其提供了发展良机.增强郑州中心城市辐射作用,要有新的战略构想框架,争取在10~20年的时间内,确立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地位.为此,郑州需在制度创新、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布局、对外开放及发展科教事业等方面加快发展,使其向周边地区的辐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9.
"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湖南发展思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湖南省发展的核心地区,应利用"两型社会"建设的机会带动湖南省的发展.湖南省的发展思路要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带动下,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拓展生产力布局框架、借助对外开放促进对内搞活、优化调整行政区划.要改进湖南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成长机制,走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现有的经济学文献对产业升级动力机制的研究更加侧重于宏观层面,代表性的理论思路包括由需求面和供给面驱动产业升级的非平衡增长理论和由禀赋结构升级驱动产业升级的新结构经济学,可以概括为产业结构变迁的恩格尔定律、鲍莫尔定律和林毅夫定律。然而,在经济学研究文献中,产业升级动力机制更多侧重于所谓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经济学原理,缺乏在企业层面对产业升级的动力机制的实践过程的全面而清晰的理解。然而最关键的还是应聚焦于企业自身的动态核心能力,但企业的动态核心能力又以企业的自生能力为必要条件,即企业的资源禀赋结构需要与企业的价值链结构相匹配。未来深入研究基于企业自生能力的微观产业升级机制,可以将经济学文献侧重理论机制和管理学文献侧重于实践内容的特征结合起来,更有利于认识世界和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