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分析中国古今文献记载,对"百合"植物的中文名称及对应的原植物进行了研究考证。结果显示:"百合"作为植物名称,异名颇多,在现存文献中多达三十余个异名。现代使用的百合科的"百合"名称是根据《尔雅翼》记述的百合鳞茎形态得名,及《本草纲目》记述的该植物可治疗一种名为"百合"的疾病而来。在中国古籍文献中,百合所指的原植物也有多种,除对应百合科百合属的卷丹、百合和细叶百合等种类外,还有古籍记载的木兰科或豆科植物。可见,"百合"在中文古籍中的名称和原植物均较多,而且复杂,在现代百合研究中应注意区分。  相似文献   

2.
1.关键词:关键词是科技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科技论文的关键词是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维吾尔语中植物的名称特点以及与植物有关的命名:在维吾尔语言中植物名称带助词性;维吾尔语中植物或农作物的某种器官、生长和浇水时期及与植物栽培有关的独特称呼较多;维吾尔语中以植物命名的人名、地名也较多。此外,本文还介绍了植物名称在维吾尔族中的象征性意义等。  相似文献   

4.
英语品牌名称汉译的文化意义处理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提出了一个英语品牌名称汉译的文化意义处理分析框架,并运用该框架对世界100个最有价值品牌中的77个英语品牌名称汉译的文化意义处理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世界最有价值品牌中的英语品牌名称汉译的文化意义处理有两种模式:(1)未含有丰富文化意义的原人名、姓氏、地名或字母组合词构成的品牌名称在汉译时:采用以增添西方文化联想意义为主,增添中国文化联想意义为辅的策略;(2)含有丰富文化意义的原人名、姓氏、普通名词、组合词或其变体构成的品牌名称在汉译时:一是在原文化联想意义丢失的情况下,以增添中国文化联想意义为主;增添西方文化联想意义为辅的策略;二是原有文化意义若与品牌核心定位相符、并能引起目标消费者的积极认知,则采用保留原有文化联想意义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为执行学术期刊编排规范,依照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要求,来稿务请注意以下事项:一、来稿请注明工作单位、所在省市(县)地名、邮编、摘要、关键词(以上项目提供英语译文),基金项目稿件须在篇首页地脚标注项目名称和编号。摘要用250—400字以写实性文字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或主要观点,关键词选反映文章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的词或词组3—5个,用分号分隔。来稿一般以5 000—8 000字为宜,有关书写格式、标点和数字用法、图表式样均须符号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作者简介必须提供姓名、出生  相似文献   

6.
科技期刊中“关键词”一词有两种不同表达:Key words和Keywords,虽然编写形式不统一,没有造成太多文本分析的歧义,但给期刊规范、文献检索和作者写作带来不便,必须对其进行统一规范.根据已有的公开的文献,分析了Key words和Keywords在英文中的定义、功能以及应用,对Key words和Keywords的发展历史进行溯源后发现,Key word逐渐被Keyword所替代,并且从1995年后出版的字典中,再也没有出现过Key word的词条,其替代原因是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剧增、科技论文交流的需要以及网络信息检索的兴起,使得Keyword成为信息检索和科技论文“关键词”的代号.结合计算机信息检索和科技期刊中关键词的作用,对比结合GB/T 7713-1987中对“关键词”的定义,提出使用Keywords作为科技期刊“关键词”一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统计和总结汪榕培、潘智丹的《英译〈诗经·国风〉》著作中所出现的植物名称的种类、英译的基础上,从训诂学、名物学、文学翻译等角度对其英译进行分析。目的是考证其英译和文化意象的传达,希望对中国典籍英译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笔者首先分析《英译〈诗经.国风〉》共出现的79种植物英译,认为其中值得商榷的有"唐"、"条"、"黍"和"稷;"然后提出相应的更能"传神达意"的翻译,尤其强调传达原作中特有的中国文化意象;还探讨了上述翻译欠妥的原因。最后文章简要说明了文化意象传达在典籍翻译中的重要性,并就《诗经》乃至典籍翻译提出了三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近几年调查闽北地区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并参考《福建植物志》,编写成《福建攀援植物名录》.以此作为原始资料,经初步统计,福建攀援植物共有564种,隶属于195属、60科.基本特点是:双子叶植物科属种最多;小科属和单种属科较多,而大科属较少.通过属地理成分分析可知,泛热带成分比例较大,占福建攀援植物总属数76.3%.通过与邻近地区比较分析,福建与广东的共有种数最多,有437种.  相似文献   

9.
名物考证,尤其是古汉语植物命名探求历来是传统语言学中公认的难题。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科学的名物训诂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古汉语植物命名探求中,传统训诂中的"因声求义"法,即同源词系联比较法具有特殊的作用:不仅可以避免声训法释名的偏误,还可以比较相似植物命名义的不同,在辨正释名的故训异说方面也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来稿须知     
为适应学术期刊文献信息传播现代化的需要,根据《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的要求,凡投寄本刊的稿件,务请按以下要求打印或书写:1、必须有“摘要”和“关键词”。“摘要”应能客观地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不要出现“本文”、“论述”等主观叙述或评价的词语。“摘要”一般不超过200字。“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的词或词组,为3—8个。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的酒名,出现最多的是一个"春"字,关于它的含义,历来缺乏考释。本文从固有名词的词语结构加以分析,认为"春"字在酒名中指代酒,这个用法是从《诗经》中的"春酒"沿用过来的。依这一文化事象,后人以"春"字名酒,其中蕴含有对生活的祝福,春意的生命感发等多重含义,在这个意义上,酒与人的生命意义紧密结合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12.
“NP 的 VP”不宜看作“的”字结构,也不宜看作主谓结构,应该看作偏正结构。它的中心语VP是谓词性的,而整个结构却是名词性的,是因为词与短语的句法分类标准不一样:前者依据的是一组句法框架,后者依据的是其经常出现的句法位置。当特定句法框架判定一个词为VP时,它出现在任何位置上都看作VP,不然就会造成词无定类。也即“NP 的 VP”的VP只能看作谓词。“NP 的 VP”只出现在主宾语位置上,因而是名词性的。  相似文献   

13.
"弗"与"不"在古汉语中是两个极为常用的否定副词,考察二者在战国楚简中的区别和联系,语法功能上相近,只是在语用上有一定差异。从"不"和"弗"后接的语气词、前加修饰语及所处语句的句式与语境来看,二者在语用上有一定的差异:"弗"的语气较"不"强烈,"不"或与其他词组合成固定短语,或前加修饰语表达强调语气,还常用于并列、排比复句表达强烈的主观色彩。这说明"不"主要还是具有表达一般否定的功能,所以在表达强调语气时更需要其他修饰语相配合,它并不能完全代替"弗",这也正是"弗"为什么能够在战国晚期仍能与"不"并存的主要原因。但是不可否认,"不"在使用频率和适用范围上远远大于"弗",这是承自甲骨文、金文以来的用法。  相似文献   

14.
“数+度量+个体名词”结构在所指事物的个体数量上存在歧义现象,同一个异质个体事物名词分别加个体量词与度量词时存在有不同的语义变化,加度量词时表示的一定是人类领域意义上的同质“个体性”事物的类,侧重事物的属性。这种语义变化的制约性因素来自于度量词与个体名词两方面。  相似文献   

15.
For及其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词和短语动词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但是结构主义和转换生成主义等传统的语言学对此缺乏解释力,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费时低效。认知语言学界对现存意义中含有空间方位概念的介词及其短语动词进行了研究,而现存意义中不合空间方位概念的介词及短语动词仍然得不到合理的解释。文章运用隐喻、意象图式和概念合成等理论对介词for以及由for构成的短语动词进行了认知语义研究。研究发现:尽管介词for表示前后方位概念的意义已经被front和before所代替,但其意义延伸仍然是以其基本空间意义即表示前后的意义为基础的;其演变的意象图式为包含“始源——路径——目的地”的运动图式,for的现行意义基本上都是基于这一图式通过隐喻和转喻延伸而产生;而for短语动词则是由动词的意义与for的各种现行意义进行匹配合成而来。  相似文献   

16.
与二十多年前音译词“欧佩克”一出现就受到一些人的指责一样,移译词“PK”的出现也同样遭到了一些人的批评。尽管如此,“欧佩克”依然生存下来,“PK”也逐渐被人们接受。外来语的引进从一个层面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表现出那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特征,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音译外来语“欧佩克”和移译外来语“PK”的例子证实,一个外来语的出现是那个时代人们交际需求的反映,其命运并不取决于行政立法、语言学家或翻译家的意志,而是取决于语言的社会环境。通过统计分析2006-2008年间中国重要报纸移植外来语的文章篇数,指出新一轮的外来语移植潮正在悄然兴起。外来语的移植现象标志着社会语言环境的变化。外来语的移植有利于科技专业领域的对外交流,有利于汉语国际化。  相似文献   

17.
解读豫东婚俗中的“双全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豫东婚礼不但传承了中国古代婚礼的文化基因,同时也染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其中人们对"双全人"在婚礼中的作用已成为豫东婚俗的主要意识认同。如果以豫东婚礼上所使用的相关词语为分析对象,既能呈现豫东人的内心指向,也可解读"双全人"所隐含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8.
日语中的"形容词移动"现象根据动词的特点可以分为"变化动词句"和"功能动词句"两类。可以实现移动的形容词多局限于描述某物或某事的形态、色彩、程度等外在状态,这些形容词和它们所修饰的名词构成的词组,在句中充当主语或目的语成分。形容词实现移动后所产生的修饰关系为状态修饰关系或结果修饰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相反的两个义位如果不属于同一个词位(词),就不能看作是反训现象,因为"词"这个语言学概念是从共时同一性角度来确定的。{治}{乱}两个义位有不同的来源,语音形式也不相同,虽然它们后来采用了同一个字形,却代表了不同的词,因而"亂"不是{治}{乱}同词,不是反训词。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语料库哈代其他类小说语料库和哈代同时期作家小说语料库,对这几个语料库进行关键词数据提取和对比分析,发现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用词较为灵活但词汇长度较短。这类小说有如下几个特点:1故事多发生在英国的乡村,多为贴近生活的场景且农民在小说中的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对乡村生活的描写丰富、形象;3对环境的描写尤其是树木的描写极为丰富;4此类小说中的动物具有人的情感,而人类对于动物也怀有关爱、同情之心;5故事情节倾向于围绕三个时间点展开,即tonight、today和Sunday。以关键词为切入点,得到的名词中描写乡村环境、自然环境的占了近1/3的比例,这类小说中的"环境"特征可以得到证实,但"性格"这一特征并不能从得到的关键词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