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之中,经过一段对话剧"危机"的沉思与研讨,经过对多种戏剧理论和戏剧观的辨正,经过戏剧观发生了新变化的话剧艺术家们多方探索和苦心经营,终于在近三、四年间形成了话剧的新突破态势.这是一种令人惊喜的形势,是创造中国现代话剧历史新篇章的一个有声有色的序幕.在1985年话剧文学学术讨论会上,曹禺同志曾:"说话剧虽然暂时不景气,但是危机中孕育出更加强盛的生机,我感到生机充满了宇宙,豪气充满了人间,话剧艺术又一新时代就要到来了!"他的满怀信心而又洋溢诗情的话,决不是剧协主席在"危机"面前,一般鼓舞士气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之前,话剧民族化的进展十分缓慢。独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舞台成了再现生活“真实”的空间,既与我国戏剧美学、观众欣赏习惯不协调,又显得单调。新时期以来,话剧艺术家思维定势被突破,创新成为时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中国戏剧美学与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美学大交流、大融合。我国戏曲虚拟、写意,将生活诗化等假定性表现手段被用于话剧导演之中。首先,是使舞台由再现的物理空间,向表现的、心理空间转化了;第二步又大胆地将写实与写意结合,将生活诗化,从而使演出形态向民族化迈出了新步伐。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之前,话剧民族化的进展十分缓慢。独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舞台成了再现生活“真实”的空间,既与我国戏剧美学、观众欣赏习惯不协调,又显得单调。新时期以来,话剧艺术家思维定势被突破,创新成为时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中国戏剧美学与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美学大交流、大融合。我国戏曲虚拟、写意,将生活诗化等假定性表现手段被用于话剧导演之中。首先,是使舞台由再现的物理空间,向表现的、心理空间转化了;第二步又大胆地将写实与写意结合,将生活诗化,从而使演出形态向民族化迈出了新步伐。  相似文献   

4.
早期话剧是在西方话剧影响下的产物,但从戏剧审美观、编剧方法、演出形式诸方面来看,却与传统戏曲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与当时急剧动荡的社会现实、传统文化的巨大惯性、观众的审美要求和欣赏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早期话剧的草创者虽然没有意识到话剧创作、演出的民族化与现代化,但却以他们最早的话剧活动提出了这一戏剧理论和戏剧实践领域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张彭春留学美国期间,致力于欧美现代戏剧的研究,并开始进行现代话剧创作.1916年回国后,任南开新剧团导演,编导演出了大量深合现代话剧精神的作品,使南开新剧团声名大振,成为“五四”前后北方业余演剧的典范.张彭春早期话剧创作即完成了对文明戏的全面超越,具有了现代话剧的特质.  相似文献   

6.
张彭春是中国话剧创作的第一人,他于1915年创作的三幕话剧《外侮》,比现代文学史上认定的中国第一部话剧作品提前了四年;张彭春是中国话剧的第一任导演,自从他1916年回国加入南开新剧团后,便实行欧美现代戏剧流行的导演制;在中外戏剧双向交流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张彭春也是第一人。或许是由于他“所务太广”的原因,或许是由于他的国民党政府官员的特殊身份,使他对中国话剧的杰出贡献,始终没能引起有关学者、专家的关注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我国早期话剧——文明戏,兴起于二十世纪初,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夕为止,它前后在我国戏剧舞台上,大约活跃了十多年的时间。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它终于由盛转衰,最后与一部分低劣的旧剧合流,走上了末路;以至于后来人们竟把“文明戏”当成了那种庸俗、低劣的戏剧的代名词。文明戏毕竟在性质,内容与形式上,都与我国传统戏剧有着较大的不同,它在反映生活内容上的强烈的现实性,以及在戏剧形式上对长期凝固的我国传统戏剧形式的突破,都应该说是对我国戏剧艺术的一种新的开拓和贡献。它为我国现代话剧确立了雏形,奠定了发展的初步基础。深入探讨我国早期话剧——文明戏的艺术特征,正确评价它在我国戏剧史上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乃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明治维新不仅在经济、政治上引起一场空前革命,在文学艺术上也引起了一场大变革。西洋艺术伴随着西方文化源源流入日本,在戏剧方面,传统的戏剧受到冲击而产生“新派剧”。它是明治中期后在西方戏剧的刺激下为对抗旧剧歌舞伎而产生的新演剧;新派剧最初是一种政治宣传剧,后转为风俗世态剧,而尤以采自欧洲浪漫派戏剧的“翻案剧”和由家庭小说改编的“家庭悲剧”称盛。它在演出形式上采用纯粹对话剧的形式,严整的分幕分场的形式;在舞台的景物造型、人物造型、美术风格上完全按照西方形式。但在审美观念上,在剧中带有浓郁的悲剧情调,表达了日本人所特有的思想情感倾向,体现了日本人特有的审美观念,是日本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积淀的结果。新派剧还深刻地影响了与日本毗邻的中国,在其影响下产生了早期话剧,为中国现代话剧和西方话剧构筑了一道桥梁,发挥了很好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五四”前夕到整个20 年代的中国话剧接受西方近代话剧的影响,确立了它的文学地位和艺术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戏剧体系及剧作家的个人风格。30 、40 年代曹禺的剧作承续着“五四”话剧的现实主义精神,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高峰,夏衍的剧作则使中国的现代话剧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得到拓展和深化。从当下的实践看,走向市场的确是话剧的惟一生路,但从根本上说来,人文精神的回归和精神家园的重建才是渡过危机、谋求发展的关键,“五四”的宝贵传统仍然需要继承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大量出现的各级各类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是中国当代戏剧史及文学史上一个重要而独特的历史现象。它以涵盖了从现代话剧到各种传统地方戏曲的形式之多样性、打通了从国家到省市大区的组织之广泛性,不仅对当代话剧、戏曲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文化动员、情感生产和国家认同等,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西南区话剧地方戏观摩演出在20世纪60年代集中出现的戏剧观摩演出中,上演时间最晚,是在充分观摩学习了早于西南区举办戏剧观摩演出的其他各大区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它集中了话剧、地方戏等表演形态,也是对60年代西南地区戏剧创作及观摩演出经验的总结。全面搜集和整理西南区话剧、地方戏观摩演出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上演的七十多部话剧、戏曲作品进行宏观分析,发掘观摩演出之于西南区戏剧发展的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立足于迄今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戏剧观摩演出这种“形式”本身,分析和探讨西南区话剧、地方戏观摩会演的历史意义,即它通过富于民间立场的戏剧生产和传播机制,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文化动员、情感生产和国家认同提供了可贵的地方经验。  相似文献   

11.
话剧百年,经过创造性的本土化过程,从西方剧种成为现代中国话剧;与此同时,中国话剧又从本土出发,完成世界华人范围内的“全球化”过程,成为一种跨国界的世界华语话剧,形成由中国大陆、台港澳、东南亚乃至北美、西欧、澳洲三大板块构成的世界华语话剧版图。我们借助“全球本土化”的概念,讨论这一双向发展、彼此互动的历史过程,讨论在该过程中形成的整体性或一体化趋势,以及多中心、多层次的本土化特征。这不仅拓展并改变了中国现代话剧史研究的视野、格局、问题与方法,而且还能从中国现代话剧史的角度,反思现代中国的文化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由于对"人"的重新肯定和张扬,当代中国实验性话剧具有浓郁的"表现性"色彩.在东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民族写意艺术精神同表现主义戏剧的表现性特质相互修正、交汇融合,内化于戏剧艺术创作之中.表现主义在当代中国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戏剧实体,它往往只是作为依附性的亚结构融化于现实主义戏剧之中.表现主义戏剧对当代中国实验性话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体现为一种深刻的表现性艺术气质.在直觉想象与观念呈现的戏剧思维中,同西方表现主义戏剧相比,当代中国实验性话剧少了些抽象化和观念性特点,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意象化方式.当代中国一些实验性话剧中,戏剧结构的基本构架被打破,而代之以一种表现主义戏剧中常见的意识流似的心理结构;同西方表现主义戏剧一样,镜头化的叙事方式使当代中国实验性话剧获得了一种对人物心理揭示的独特表现视角,给予观众以巨大的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13.
探讨熊佛西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领导的"农民戏剧"实验的成功经验,即以启蒙民众而探索话剧艺术的启蒙精神;用话剧的艺术手段唤起民众向上的意识;建立和谐的健康的"观"和"演"的关系,为中国话剧的生存空间打开了另一片天地,也为中国话剧的大众化普及探索出了一条光明大道,为中国话剧艺术的民族化探讨积累了值得借鉴的实践经验。该文从分析熊拂西"农民戏剧"实验的成就入手,探寻"农民戏剧"实验对当代话剧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初世界潮流的汹涌激荡中,西方话剧以迅猛之势登上了中国戏剧舞台.作为"舶来品”,中国话剧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受到外国戏剧的深刻影响.因此,学术界对中国话剧" 影响源”的研究,长期以来也大都将眼光放在国外,尤其是致力于探讨古希腊戏剧、莎士比亚、莫里哀、易卜生、奥尼尔、高尔基、契诃夫等对中国话剧的影响.从中外比较研究的角度,深入考察中国话剧在外来影响与民族现实生活的双重作用下不断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固然是重要课题,但是,如何看待中国话剧的发展进程与传统戏曲的审美联系, 并对此进行深入、切实的系统研究,却一直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现在,胡星亮教授的新作 <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的出版对这一重要的学术课题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填补了中国戏剧学的一个空白领域,也深化了20世纪中国戏剧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赵铭彝先生曾说:“中国话剧最初是从时装京戏和东西洋话剧结婚后,生了个儿子‘新剧’,新剧又娶了西洋媳妇,生出来的叫‘话剧’,在话剧的身体中已经混合了不少的外族血液,他的面貌当然和他的祖辈父辈不很相像,倒和他的外国舅舅相近似了,果然,在外形上话剧在以后越长越多外国特征的。”话说得风趣、幽默,但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一,勾勒了中国话剧生成,演化的脉络;其二,说明了中国话剧与原已存在的两种不同质的戏剧——  相似文献   

16.
在主流的话剧史中,编者或作者似乎刻意地在忽略南开学校所进行的话剧活动。恰恰就是这个被主流的话剧史所“忽略”的南开学校却培养出了曹禺这位话剧大师。南开的话剧活动者分别从改编、改译的西方话剧作品、进行了大量的戏剧舞台实践活动、进行了话剧理论的建设等方面展开戏剧活动。他们逐渐形成了成熟的话剧意识。他们一直为主流的话剧史所“忽略”的事实则表明,至今学界主流的研究方法依然是庸俗社会学的,而非艺术审美的。学界主流的研究者实际上没有真正理解“话剧意识”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话剧 ,虽然受到世界戏剧思潮的影响 ,但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现实主义特色 ,却是从西方浪漫主义及现代主义戏剧中得到的启示和借鉴 ,形成了功利性、民族独创性、开放性等本民族的现实主义戏剧特色 ,这是对世界话剧现实主义的发展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早期话剧(1900~1930)的现代性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世纪前30年的中国戏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新剧”、“爱美剧”和“普罗剧”等话剧样态和田汉的南国社及南国戏剧运动,它们犹如一面面艺术棱镜,折射出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大革命前后等革命历史环节的夺目色彩。作为中国20世纪早期革命运动的艺术反映,话剧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充当了革命和启蒙的文化工具,并逐步完成了它自身的现代性转型——将传统戏剧和西方戏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和风格的戏剧艺术理论和表演风格,为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的方向和格局奠定了基础。这既是书写中国现代文艺史的一个基本维度,也是理解中国现代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层面。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当代文艺界,吴祖光不愧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他在诗歌、散文、戏剧等许多方面都有独到的造诣.特别是在戏剧领域中,他不仅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话剧,而且还创作了很多出色当行的戏曲作品,此外,他还能写电影剧本,担任过电影导演……他堪称舞台艺术中的“多面手”.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探索话剧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大的段落。前期从粉碎“四人帮”开始,以最早出现的《我为什么死了》和《屋外有热流》为标志,其间出现了《陈毅市长》、《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血,总是热的》、《绝对信号》、《野人》《车站》、《魔方》、《WM(我们)》……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全方位地体现出探索话剧的最初成就。而到1985年以后,以《狗儿爷涅梁》、《红白喜事》、《桑树坪纪事》、《中国梦》、《蛾》、《潘金莲》等作品的出现,探索话剧则进入到深化时期,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先锋戏剧时期。本文所述的新时期对于戏剧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