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分别以易洛魁人氏族和希腊人氏族为典型,剖析了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基本特征。本文以经典论述为基础,对易港魁人氏族与希腊人氏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人类社会从史前时期向文明时代过渡时在社会关系上发生的继承与变化。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母系氏族制转化为父系氏族制是通过怎样道路的問題,去年《考古》上的一些論爭已經涉及,表现为两种对立的意見:(一)石陶《黄河上游的父系氏族社会——齐家文化社会經济形态探索》(《考古》,1961年第1期)和考古研究所《庙底沟和三里桥》(科学出版社,1959年)引用恩格斯关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指示,认为是通过畜牧业的道路;(二)批評这两篇著作的文字,认为是通过农业的道路,当时的畜  相似文献   

3.
论尧舜禹的婚姻与父权制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尧、舜、禹三代的婚姻传说来分析说明我国原始社会历史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过渡和确立。通过神话传说中鲧、禹、启的禅让、退位,指出这正是我国原始社会历史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和确立的生动真实的写照。并且利用我国少数民族在近代社会发展的活化石来说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转化和社会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和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了论证人类社会普遍都经历过原始社会的历史阶段,因此从研究人种、种族、氏族、民族、以及其间的体质及其文化的关系入手,加强对原始社会史研究中有关专题的研究,是很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本文拟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结合历史学、考古学的资料,对原始社会有关由母系到父系发展的两个阶段的问题,作一些探索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父子连名制是“父系制度下父名子名世代相连的命名制度。”这是在原始社会发展中氏族用来表示血缘关系的一种系谱形式。由于连名的命名制度产生于母系氏族制,因此在父子连名命名制度的研究中也就包括着对从母系计算的世系特点,比如说母女连名、母子连名、父女连名等母系命名制度的历史遗迹。不言而喻,它们的作用都是十分珍贵的,直接地帮助我们恢复着父子连名制的历史全貌,说明着父子连名制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父子连名制的研究应首推著名的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四十年代先生就著文论述,正确指出了父子连名制“第一是在帮助记忆……。其次,因为容易记忆,每个人便可以把它祖先  相似文献   

6.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同其他民族一样,也曾有过自己的原始时代。笔者拟就所接触到的民族学和民俗学方面的材料,对苗族的原始氏族制度发生、发展和解体的史迹,初步作些探索。一、母系氏族“氏族制度,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是从普那路亚家庭中直接发生的”,即产生于族外群婚制。而“只要存在着群婚,那末世系就只能从母亲方面来确定,因此,也只承认女系”。最初的氏族,都只能是母系氏族。苗族先民也并不例外,大约在九黎、蚩尤和三苗时代,即公元前三、四千年以前,已经历过一个相当长的母系氏族阶段。  相似文献   

7.
一年以前,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母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的探讨》的文章,作为读恩格思的光辉著作一《起源》的体会。拙文曾与国内外经济理论界和经济学教学中的传统观点,即所谓母系氏族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当时妇女在物质生产中起着主要作用的结果,提出了商榷。今天,再一次读了恩格思这一著作,深感对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也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弄清楚这个问题比前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它不仅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助于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理论的研究,而且对于正确认识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和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的经济原因和社会原因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黎族合亩制的性质,历来众说纷坛,各持己见;本文从合亩制的发展阶段来切入论题,分析其原始形式及其发展变化,认为黎族的合亩制社会形态是“父系家长制末期的家族共耕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9.
媵妾制是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递嬗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婚姻制度,它是古代的一夫多妻制。虽然历史的车轮无法倒转,但是媵妾制留下的痕迹却不能完全被磨灭,从《说文解字》中带"女"字旁的字中,我们可以窥见到这一制度的影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明代女真氏族制瓦解过程中,在经济发展、私有制与阶级形成方面的主要特征。作者认为,女真社会与毗邻先进社会间的差异构成其发展的基本前提,这种差异既表现为经济类型上渔猎与农耕的区别,又表现为社会形态上氏族制与封建制的并立。基于以上前提,作者还论述了导致女真氏族制瓦解阶段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再论大溪文化时期城头山住民所处之社会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我国北方、南方母系氏族文化遗址房屋建筑的特征与大溪文化时期的城头山遗址房屋建筑的特征相比,后者在房屋的面积、形状、墙面、地面、基槽、柱洞、建筑构件以及灰沟等方面,与前者均有明显不同,而且生产力水平高于前者.父系氏族特征显著.由此表明:大溪文化一期时城头山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末期,二期时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三期时开始进入父系氏族公社.大溪文化时期的城头山地区.已经早于我国史前任何文化遗址率先进入父系氏族公社.  相似文献   

12.
在原始社会后期,在氏族和家族之间还可能存在宗族这种社会亲族组织。关于父系宗族公社,本人已有专文作初步论述(见《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第1期)。这里要加讨论的是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有关宗族公社的一些材料。摩尔根的巨著《古代社会》在主要点上揭开了原始社会的组织发展体系及其本质特点。其中讨论了母系时代和父系时代的氏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等原始公社组织或社会亲族集团,但没有专门讨论家族公社,更没有明确提到宗族公社的问题。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总结了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并根据新的科学发现,在许多方面作了补充和发展。其中包括父系宗族公社,并在有些地方,杰出地将宗族公社跟家族、氏  相似文献   

13.
黎族文身有着深刻的伦理原因,是古代黎族母系氏族为抑止血缘婚所刻下的氏族标志,是乱伦禁忌在黎族氏族社会留下的印记。它深藏的伦理考虑和设计已被模糊在宗教、审美乃至现实解说的时间烟尘中,它原本所表达的氏族含义远不似人们认定的那样表面、浅泛。其意义和价值在于:在数千年没有同一语言、没有文字的环境中,统一了黎族的伦理秩序,保证了这个民族的生息延续。  相似文献   

14.
城头山遗址从大溪文化到石家河文化,历经两千多年风雨.根据城头山遗址的最新考古资料,从墓葬习俗和生产工具等方面加以分析判断,初步证明了大溪文化时期的城头山住民,经历了从母系氏族繁荣末期向父系氏族的过渡,并在大溪文化后期率先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这对大溪文化属于母系氏族公社的传统观点是个冲击.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古苗语的*mripD是"人、动植物的母亲"也是"首领";*maC的本义是"由女人承嗣的世系";*praB是"父亲"也是"捆绑、黏合"。从认知语言学的文化模式来看,在苗语的提问和并列结构名词或固定短语中,女性处于无标记地位,男性处于有标记地位,这说明在古代女性被认为比男性更重要;在湘西和黔东苗语里,姨系亲属称谓等同于堂系的亲属称谓,都被认为是兄弟姐妹,并禁止通婚。这些语言学证据和其他社会习俗证据共同构成系统的证据链,证明历史上苗族的确存在过母系氏族制。  相似文献   

16.
1974年以来,资产阶级大阴谋家、大野心家、白骨精江青为了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乔装打扮成博古通今的历史“学者”,大肆歪曲历史,甚至连远古的原始社会也不放过,她喋喋不休地鼓吹什么“将来女的要掌权,社会就是从母系氏族来的”,“在氏族社会,是女的当家”,“到共产主义还有母系氏族”等等谬论,来为她一伙疯狂反对毛主席,陷害周总理,攻击华主席,妄图搞掉一大批中央和地方党政军的负责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程志方先生在《彝族文化学派的学术贡献》一文中,将以刘尧汉先生为代表的“中华彝族文化学派”对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父系氏族奴隶制土地租佃关系的典型研究”,表之为是“提出了社会发展形态的新见解”,是“令人嘱目”的“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突破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的第十一大“学术贡献”。很清楚,程文所说的这一“贡献”,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刘先生首倡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社会是“父系氏族奴隶  相似文献   

18.
摩梭母系制婚姻家庭的和谐内涵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婚姻经历了从群婚、对偶婚到一夫一妻制的发展历史,在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今天,中国的西南边陲有一个古老的民族——摩梭人则至今保持一种与传统父系制婚姻家庭迥然不同的母系制婚姻家庭模式。这种模式为习惯法所认可,具有其独有的优越之处及自我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合理价值,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体现出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而为世人所关注。本文力图通过对摩梭母系制婚姻家庭模式的法律解析,从另一角度去领悟和体味,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宏扬祖国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9.
刘尧汉先生把他几十年来对彝族历史文化调查研究的作品,赞喻为是在彝区寻找到的“山野妙龄女郎群”。其中,民主改革前川、滇大、小凉山彝族社会性质是“氏族奴隶制”,则是被他自诩为是在彝区寻到的第一个“山野妙龄女郎”。正如他在总结其学术生涯三十年过程时所说,他在第一个十年(1956—1966年)“从事凉山彝族父系氏族制及其氏族奴隶制”的“实地调查研究”,是“在四川大凉山、云南小凉山”寻找到的一个“山野妙龄女郎。”“足见“氏族奴隶制”说在刘先生的学术生涯中具有起步性的重要作用。而《彝族文化研究丛书》副  相似文献   

20.
大禹出生神话的历史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话和历史传说不等于历史,但它折射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大禹出生神话的两种"版本",实是说明从母系演变为父系氏族过程中,男女地位和观念形态的急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