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拱廊计划》是本雅明倾注了13年心血的宏篇巨制。严格意义上讲,《拱廊计划》实际上是星丛表征的碎片式表述,是本雅明从1926年的最初笔录到1940年自杀前的有关文化、历史、哲学、经济、建筑方面所收集的材料和笔记。本雅明通过对巴黎拱廊街的研究实现了对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洞察和剖析。"闲逛者"是拱廊街研究的一个意象,通过"闲逛者"这一视角来探讨城市空间、城市经验与审美现代性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视觉文化的观照下,重新论述本雅明"游手好闲者"的美学内涵。通过分析这一术语出现的文化背景以及隐含的视觉消费姿态等,不仅帮助我们理解本雅明对都市文化的深刻思考,而且为我们深入认识本雅明的视觉文化理论提供重要的入思路径,对我们考察当下的视觉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区别于宏观、静态、扁平化的传统“鸟瞰”式城市感知方式,以“游荡”为特征的行走实践已成为当代城市体验的新形态。从波德莱尔、本雅明到德赛杜,“游荡”这一意象完成了从文学形象塑造、现代性批判再到社会学研究的转变历程。在当下,虽然狭义上的“游荡者”个体日渐衰落,但更广义上的“游荡性”行走却成了城市中一种普遍的文化实践范式。在现代性与消费主义的双重背景下,其通过行人尺度下的路线规划与场所连接、震惊体验与信息收集中的文化景观构筑、以补偿性体验为基础的个体经验书写、由消费与表演构成的参与性互动等多重方式,共同完成着对城市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自从摄影作为一种现代审美范式以来,人类的现代生活已经从传统绘画为主的“光晕”语境中,走向了以媒介视觉为主的现代性“惊颤体验”境遇。视觉文化的审美话语所揭示的正是现代文化的革命性转向,目前已成为当今文化研究的主题之一。基于此,本文试图从“语言转向”“图像革命”“视觉转向”的理论维度出发,辨析视觉文化理论的生成谱系以及审美向度,并结合本雅明关于视觉文化的现代性论述,以此寻找其审美路径。本文主要以视觉话语的构造形态来书写现代性语境中的文化经验意涵,并试图在视觉话语的审美空间中分析本雅明的视觉文化理论的寄喻结构与阐释阀限,从而明确视觉文化理论的批判向度及其当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文健 《东方论坛》2014,(2):113-119
本雅明的"辩证形象"来源于其前期的"寓言"与"星座"等美学概念,具有视觉文化观照下的历史性与视觉性两个重要审美维度。本雅明在此基础上对现代性史前史进行了深入挖掘,并批判了现存的资本主义弊病。这种"视觉政治"推动了他对"救赎视觉学"的思考与建构。  相似文献   

6.
城市美学是德国美学家瓦尔特·本雅明学术关怀的重要维度.城市作为社会的符号和缩影,几乎纵贯本雅明一生的学术研究.本雅明以城市文本作为批评策略,瓦解叙事意义;将城市看作独特的现代性方式,以拯救现代“震惊经验”.他的城市美学在当今的城市文化研究中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与对现代性的批判相伴随,西方城市文化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呈现出了其独特的后现代特称,它是一种具有后现代意蕴的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现代西方城市文化在消解与无序中被不停地复制和摹写。作为城市文化的主体也表现出了一种边缘化的特征,由“作者”变成了“解释者”。  相似文献   

8.
城市美学是德国美学家瓦尔特·本雅明学术关怀的重要维度.城市作为社会的符号和缩影,几乎纵贯本雅明一生的学术研究.本雅明以城市文本作为批评策略,瓦解叙事意义;将城市看作独特的现代性方式,以拯救现代“震惊经验”.他的城市美学在当今的城市文化研究中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雅明《单向街》采用了散论、格言、寓言相交织的意象拼贴的方式,呈现了魏玛时期德国普遍衰退景象,并对当时社会文化的现状也展开了批判;他揭露现代生活的愚蠢与堕落,通过追忆古老文化中的风俗,对现代人予以警示。《单向街》中的三组意象:中国书籍的誊本、古老民族的风俗、书籍与妓女,虽远不能囊括本雅明的文化批判,但从中可以折射出本雅明文化批判的主旨:提醒人不要遗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反思在"进步"裹挟下的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10.
扬州地域文化特性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各个地域文化都因此呈现出农业文明的厚重垒积之状。但是,扬州区域历史文化却是一个例外。扬州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形成了奠定在市场基础之上的商业消费城市,并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了扬州先民的文化创造。它的城市文化性质与乡土中国的农民文化背景反差如此之大,所以难免被传统社会目为怪异,并迭遭传统文人的指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区域构成部分,历史扬州商业性的城市文化正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的现代性因素,是中国文化现代性转化的内在根据之一。  相似文献   

11.
绘画是反映现实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感情的艺术,它通过光、色彩、线条等等独有的视觉语言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其中,"色彩"作为最具有感染力的视觉艺术语言,在我们欣赏绘画艺术作品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态美学日益成为当代美学研究的热点。依据生态美学理论,对杭州这个宜居城市进行生态美学的个案解读,发现:杭州以引进自然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平等对话与和谐共存;杭州把自然作为基本审美范畴,重整自然生态和重建人文生态;杭州运用"绿色原则"来进行日常生活的生态建设,实现了多重生态审美关系;当地居民关注休闲的"精神生态",以高度的生态智慧实现了"生态自我"。  相似文献   

13.
微电影作为新兴的媒体形式和营销载体早已备受关注,而其在城市形象建构和传播中的作用刚刚崭露头角。特定城市空间内的微电影在本土化叙事中彰显城市现代性的追求,展示城市地理景观以及塑造城市群体形象,本土微电影本身亦成为一种仪式化的城市媒介地标。利用微电影呈现城市形象的同时,还能传递给受众地方感审美和城市精神认知的双重体验,蕴含着城市现代生活的市民话语,牵动市民的集体记忆和情感共鸣,福州本土微电影的城市形象建构,丰富了形象传播的维度,值得关注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文化的变迁导致了现代人的认同危机,"怀旧"成了人们解决认同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立足于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集体记忆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就成年人的网络"农场偷菜"现象分析,结论认为这是一种现代人认同危机下的文化怀旧,呈现的是大众、平民、草根化、网络性的文化怀旧特点,表现出的是现代社会大众对伴随他们成长起来的乡村文化的一种怀念。  相似文献   

15.
莫言小说中的“白衣盲女”这一意象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由文本呈现的美学元素来看,这一意象是真和美的化身。这一意象同时包容了关于生命、文化起源的追溯与预设,而融会于其中的时间意识尤堪重视。以这一意象为主体的“女神再生”的建构则是解决“种的退化”这一文化命题的必由之路,在这一意象之上,蕴含着生命、文化涅檗等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16.
个性的外部表现容易受社会环境影响,具有动态性特点,当今个性得到了极大的强调和张扬。在当代审美文化中,大众的个性不能代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其本质是消费经济构建出来的伪个性。时尚和流行文化通过大众媒介的传播,使得大众在消费语境下将个性转变为身份认同等多种社会需要,在它们的背后是复杂的消费逻辑,只有明晰消费经济的本质才能解放个性,祛除大众受到的审美蒙蔽。  相似文献   

17.
藏族图案是藏族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并经世代传承的文明成果,是藏民族千百年来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形成的传统的非物质文化。其内涵丰富多彩,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是藏族人民审美观念、审美理想、民族气质的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