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测算及提升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实现重庆新时期新阶段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科学掌握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将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现有文献对统筹城乡发展水平的测量过于数学化,数学式的精确却带来了诸如指标设计的非科学性、权重设计的主观性等问题。文中基于指标选择的全面性、数据的可获得性、指标权重设计的科学性、指标评价的综合性等原则,设计了一种相对合理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测量方法,并判断了直辖以来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水平,指出重庆市实现统筹城乡发展任重而道远,同时,还提出了提高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发展日益不平衡.为缩小城乡差距,国家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此背景下,重庆市与成都市于2007年被设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评估统筹城乡政策的实施成效,文章采用双倍差分法,以重庆市为处理组,以浙江省为控制组,运用两个地区2004-2013年县级单位的面板数据进行了探究.在控制了金融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城镇化率等因素条件下,统筹城乡政策的实施促进了重庆市的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水平,并且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城乡统筹发展涉及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城乡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统筹发展、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统筹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等.构建城乡统筹发展评价体系应坚持协调、全面、系统和多元化的原则.重庆是"大农村"、"大城市"、"大库区"和民族区相结合的特殊直辖市,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约束力较强,城乡差距相对严重,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比较繁重.本文拟以重庆市区县统筹为例,应用因子分析法尝试构建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对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存在差异的关键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揭示出影响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及其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7年,重庆被国家批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为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先试,为推动欠发达地区及全国性的改革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从2000年开始,学者们已开始对重庆市统筹城乡的改革思路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以区域协调互动发展问题、农民工问题和土地制度改革问题为核心的研究方向,勾勒出了重庆市统筹...  相似文献   

5.
渝东南民族文化产业开发与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不是用城市治理方式治理乡村,问题的关键是要让农村有造血功能。贫困农村地区要依靠自身优势资源造血。民族地区来最好的资源是民族文化资源。充分运用经济规律和政策优势,以民族文化树立品牌,以文化品牌建立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以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城乡统筹,这是渝东南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有效的途径和崭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统筹城乡发展中重要的推动力.在分析重庆市高校的分布和产学研研究的基础上,发现高校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出现人才供需矛盾、产学研研究经费、知识产权和推广上存在困难,提出调整高校专业设置、设立产学研基金、完善产学研研究体制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城乡教育统筹是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解决城乡教育不均衡问题是实现城乡统筹的必然要求.重庆市作为城乡统筹改革实验区,实现城乡教育统筹,促进农村和城市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科学发展观为重庆城乡教育统筹寻求理论支持,从教育的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的结果三环节分析城乡教育中存在的公平性问题.最后,基于科学发展观为实现重庆城乡教育统筹的路径进行初步探索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研分析发现,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弱,推动改革的手段和资源欠缺,自身统筹能力不足.因此,欠发达地区应该在发展中分步分阶段推进城乡统筹,走"梯度统筹"的发展路径.在当前经济条件较差情况下,要实施"促统筹"战略,即通过加快发展、加大投入、加大政策支持等方式,为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创造条件.在具体工作中要注重统筹城乡规划、推进城乡产业互动、延伸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及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界定统筹城乡发展与农业信息化内涵基础上,分析统筹城乡发展与农业信息化的关系,并结合重庆市城乡信息化发展现状,探讨重庆城乡信息化城乡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推进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最后提出加大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培育农业信息化人才和开展农业信息化发展制度创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协整理论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重庆市1985-2006年的统计数据对其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短期内只存在重庆城乡统筹到经济发展的单向因果关系,但长期存在着一种双向的、互为因果的动态关系;同时,经济发展并不会自动促进城乡差距的缩小,若没有相关政策的调整,中长期内会继续加大城乡差距,而短期内城乡统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明显,长期内在国家现有宏观政策的驱动下城乡统筹发展会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高速增长,全球服务贸易格局出现不均衡发展特征。对当前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分析当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中国在“十四五”期间推进国际贸易发展的路径。研究认为,中国在服务贸易方面存在逆差,且逆差在不断扩大; 就具体服务行业而言,中国在诸如建筑、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方面发展形势较好,但在旅游、留学方面存在较大逆差,原因在于中国总体经济发展较好使得国民拥有更多收入购买境外服务,并且中国部分服务基础设施国际化尚有不足。研究还认为,随着数字贸易兴起并在服务贸易中扮演愈加重要的地位,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新机遇,中国需要围绕扩总量、调结构、找亮点、树特色、减逆差5个方面发展服务贸易,在减少旅行服务贸易逆差的同时,重点发展数字贸易,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并主动争取服务贸易相应规则制定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重要节点,具有集聚要素、平台节点、桥梁纽带作用,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时期,小城镇发展既面临着承接城市产业转移、集聚更多人口等难得机遇,也面临着发展趋势不明、建设发展资源不足、规划统筹不够、功能培育不强等突出问题,各地应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规划、要素利用、产业发展、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把其建设成为区域都市化的重要一翼和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1937—1949年德语文学汉译,总体呈跌落和沉寂态势,汉译数量和规模纵向远不及战前的二三十年代,但译作的翻译水准与质量可圈可点。这一时期译介和接受主要集中在德语“经典”文学与政治意味浓厚的“左翼”反法西斯文学及反战文学作品上。而同一时期的日耳曼学研究,较之二三十年代亦日趋深入和精到。  相似文献   

14.
红色文化是一个有特定的主体、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内涵的概念.正确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澄清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极左路线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并在传播过程中,从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予以传承与创新,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高校德育目标的达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每个个人全面发展的本质。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下,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德育工作的目标和追求,充分开发大学生的潜力,并根据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大学生时代特点,努力通过各种方法和措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依据作者主编的<浙江20世纪文设作出重大建树的浙江作家在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中的卓越贡献,探讨其建构文艺新格局、引领文艺主潮及其创作提升左翼文艺品位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过程中,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要求,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具体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和目标.江泽民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先进文化发展的和谐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水平是衡量文化先进性的重要尺度,发展先进文化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和谐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既要从理论上探讨人的全面发展与先进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还要在实践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先进文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与宁波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提出和实践,推动了长三角区域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宁波要建设长三角南翼现代化国际港口旅游名城,要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融入到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之中,否则将面临“边缘化”的危险,从而丧失发展的大好机遇。  相似文献   

20.
1927年以后的一段中国历史,某种程度上几乎可以视同黄埔毕业生追杀上大毕业生的历史。文武之异,何至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