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妇女与艾滋病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艾滋病研究与社会性别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其研究过程可以分为1998—2002年的起步阶段和2003年以来的发展阶段。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艾滋病研究突出了作为主体的女性,认为社会性别不平等是艾滋病流行特别是在女性中流行的深层原因,主张在艾滋病防治与研究中实行社会性别主流化。  相似文献   

2.
在文献研究和对项目县进行访谈的基础上认为,妇女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性别不平等的社会观念是引发家庭暴力的根本原因.家庭暴力的预防和制止一直缺乏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除了倡导性别平等的社会观念以外,目前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和协调相关法律法规,加快立法进程,以及加快多部门多层次的协调与合作.此外,妇女的参与对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扼要追溯性别不平等的产生和演进,从建构主义角度分析了性别不平等产生的必然性与稳固性,从解构主义角度阐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对女性不平等根源尤其是"性别特质"的解构。社会分工和阶级分化造成性别不平等,并在社会制度、权力的自我生产与复制中建构了以性别特质为特点的性别不平等;科技革命的到来消解了性别不平等产生的物质基础,创造女性话语权可从根本上剥离本不应该附加于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上的不平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4年一项对上海娱乐服务场所女性陪侍人员的调查数据,试图探讨不平等的性别规范是如何通过女性的个人认知对其性关系的控制能力产生影响的。研究发现,建立在男性统治和女性服从基础之上的性别规范已经内化为娱乐服务业陪侍女性的价值取向,从而影响了她们在商业性关系中的控制力和主导力,并放弃采用安全性行为。因此,针对该人群的艾滋病行为干预必须综合考虑性别文化的特殊性,在传授健康知识的基础上重视为女性赋权。  相似文献   

5.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性艾滋病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滋病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同时它也是关乎人口安全的重大问题之一。艾滋病问题严重地威胁到了女性的健康与发展。生理上的易感性是女性易于感染艾滋病的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是社会地位不平等等社会原因,造成了艾滋病对女性更大的危害。在社会性别视角的框架下分析了艾滋病对女性的影响及女性感染艾滋病的社会原因,提出了相应有助于抑制艾滋病在女性中蔓延趋势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校园性别欺凌事件频发引起舆论关注,深入探究其发生机制并寻求防治策略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本研究对基于天津市S中学18位学生的深度访谈数据,借助暴力三角理论,从文化暴力、结构暴力、偶发暴力三个维度分析校园性别欺凌的发生机制。研究发现:校园性别欺凌根源于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关系这一文化暴力;学校的一些制度安排使学生处于结构暴力场景中,给性别欺凌的发生提供了环境支持;青少年自我性别认同的威胁感和缺乏同理心等偶发暴力,使其难以理解和接纳多样态的性别,进而导致性别欺凌行为。因此,建议通过制定具有性别视角的反欺凌法律和政策,开展全面性教育培养青少年多元、平等的价值观,加强对学校教职员工的培训,建立科学有效的性别欺凌行为处置程序来防治校园性别欺凌。  相似文献   

7.
高校知识女性社会性别意识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性别意识研究是对女性问题深层次的文化思考。文章通过对高校知识女性社会性别意识现状的调查,认为性别不平等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资源的分配与享用不平等;社会平等机制不健全;父权制文化影响深远,对此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改进。我们应进行深层次的文化批判,加强社会性别研究;开辟新途径,传播新现念;努力建立和健全社会性别平等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性别文化的变迁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阐述了中国性别文化的含义及特点;总结了性别文化变迁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平等的性别文化阶段、传统社会不平等的性别文化阶段、当代社会趋于平等的性别文化阶段;概括了性别文化的两次转变:由原始社会平等的性别文化向传统社会不平等的性别文化的转变、由传统社会不平等的性别文化向现代社会趋于平等的性别文化的转变;提炼了我国当代社会性别文化的三大特点:复杂多样、群体差异显著和滞后于经济发展;分析了构建先进性别文化的意义:有利于推进男女平等进程,有利于促进性别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促进性别文化转变的政策建议: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夯实性别文化转变的物质基础,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性别文化与两性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作为两性关系之一,夫妻关系既受已有性别文化的影响,又受当时社会新情况的影响。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夫妻关系由不平等迈向平等。受传统性别文化影响和社会文化发展带来的冲击,现代社会同时并存着平等的夫妻关系与不平等的夫妻关系。先进的、平等的性别文化有助于促进夫妻平等;同时,夫妻平等也有助于构建先进性别文化,最终有助于实现两性平等。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状况与社会整体的男女平等意识、大学生对两性社会地位与价值的认识、对现实层面的就业、教育、维权以及恋爱婚姻家庭等实际问题的关注以及如何实现男女平等、实施性别平等教育等方面密切相关。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应加强男女平等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和广泛宣传,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男女平等价值观的认同,营造良好的男女平等氛围;学校应向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性别观念和知识,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识;大学生应通过掌握正确的性别知识,培养平等性别观念和行为,形成健康的性别平等意识。  相似文献   

11.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对2063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考察了大学生性别、性别平等态度与约会暴力发生情况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男大学生的约会暴力施暴率和受暴率都显著高于女大学生(p<0.01),但女大学生遭受到更多的性暴力(p<0.001)。这一发现凸显出性别不对等的社会文化可能促使男性与女性之间形成权力与控制关系。性别平等态度在性别与约会暴力施暴频率之间起到完全中介效应,在性别与约会暴力受暴频率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建议以性别平等教育为入手点,推进高校社会性别课程与“促进性别平等,预防约会暴力”干预项目的建设,以期实现预防约会暴力的效果,共同促进性别平等与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2.
印度高等教育领域的外延式性别不平等和内涵式性别不平等并存,这种现象在弱势群体内部表现更为明显。印度政府通过制定和推行一系列由法律和政策构成的正式制度在一定程度促进了高等教育性别平等。但是,以条块分割严重、政出多门的教育行政体制和强男性偏好的父系家族制为代表的旧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形成制度枷锁,阻滞了正式制度实施效果的进一步实现。通过对印度高等教育性别不平等现象及其政府应对措施的效果分析,可以为中国促进教育性别平等带来三点经验和教训:一是必须重视关联制度的联动合力;二是必须重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同步变迁;三是必须坚持外延式性别平等和内涵式性别平等并重。  相似文献   

13.
以沈阳和大连两地705位城市居民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探讨了家庭异质性因素对中国城市居民能源使用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是否有老人、性别、年龄、家庭人口数、家庭类型、家庭收入与城市居民能源使用行为显著相关;老年人在家庭节能方面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家庭收入在城市居民能源使用行为上体现出两极化差异;女性居民和年轻居民的能源使用行为更为合理和低碳。  相似文献   

14.
以妇女活动家为主体的口述访谈——《记录她们20年的行动足迹》丛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具体表现在:受访对象的独特性、访谈主题的集中性、访谈技术的专业性和出版内容的现实性。通过口述文本,不仅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妇女发展与世界妇女运动的内在关联和交互作用,而且能够窥探新的性别知识体系和妇女发展环境是怎样被建构起来的。一代知识女性对“男女平等”所具有的中国特点的深刻认识,对“社会性别”和“赋权”等(西方)概念的本土阐释,对性别平等历史进程的强力推进,以及对中国妇女权益保障制度化的路径探寻,说明了理想信念的坚守对个人生命品质的提升和社会变革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同时也在受访者和访谈者之间架起了一座薪火相传的桥梁,为未来平等、发展与和谐的美好愿景的实现奠定了可持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农村地区社会性别不平等问题引发了一系列不良社会现象,阻碍了农村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农村构建平等的社会性别文化十分必要。通过运用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研究农村地区社会性别不平等的现状,并从生理、思想文化观念、教育机制、法律和媒体舆论等多角度分析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提出以下对策:国家应完善性别视角方面的法律法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组织在农村组织宣传活动,维护女性权益;企业建立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社会媒体承担社会责任,宣传性别平等等正能量话题;村委会改变固有的传统思想,加强对女性的培训;学校改革教育体制,深化村民教育平等意识;家庭营造性别平等氛围,促进幸福生活;女性自身提高能力,独当一面。  相似文献   

16.
在2009—2010年对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家长以及班主任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资源的占有、教育策略以及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大的性别不平等现象,留守女童的教育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性别平等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向。既有文献概从经济发展或治理维度关注共同富裕的推进,基于性别视角的嵌入研究较少。从理论来看,性别平等和共同富裕共生于历史发展特定阶段,性别平等惠及共同富裕的高质量推动;从实践考量,性别平等和共同富裕亦有互动逻辑,共同富裕有其性别平等图景,需要发挥女性力量和提升性别平等的战略定力。同时,面对当下各种发展不平衡积弊下的性别发展不充分问题、人口新政下的女性隐性发展成本提升、女性发展短板等挑战,共同富裕新策更需要以社会性别为分析视角,从理论建构、发展基础、制度保障、基层治理等方面加以破解。  相似文献   

18.
"性别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期间,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以及实际工作者就性别不平等态势、社会后果与挑战、公共政策与治理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会议认为:在亚洲部分国家,性别不平等现象普遍存在,女性在生存和发展方面难以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权利;男孩偏好、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缺乏性别视角的公共政策均会加剧性别失衡,加重婚姻挤压程度,增加被迫失婚男性的数量,进而挑战现有的婚姻家庭形式,对社会稳定形成隐患;性别平等中"性"的多元化讨论正在成为新的关注点,从性别视角关注性与公共健康成为一种趋势。会议促进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的合作,拓展了性别研究的领域与手段,为进一步开展性别失衡治理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人口学、社会学(家庭方面)、社会心理学(认知方面)等相关理论为基础,从生育主体———农村居民的主观角度,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并辅以个案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考察和研究了家庭性别平等观念、生育性别意愿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依研究结论讨论了当前我国农村家庭性别平等观念的表现和变化,以及对生育性别意愿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技术领域中存在着大量的性别“不平等”现象,表现在:技术领域两性参与者数量差距大,两性在技术组织中的地位不平等以及在技术教育领域中的不平等。传统性别文化、有关制度的缺失及女性主体自身的某些不足是造成技术领域性别失衡和等级悬殊的主要因素。只有打破传统性别二元论,营造先进的性别文化,并且通过制度创新和女性自我认知的转变才有可能改变技术领域的性别不平等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