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生态文明的生态科学基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生态化表现。目前 ,生态学已从生物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发展成为一个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群。它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建设生态文明 ,就是按生态规律办事 ;建立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和谐关系 ,实现社会生态系统的最优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化科技创新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顺利实现科技创新的生态化转型,将生态化科技创新发展成生态文明社会科技活动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向度,这是我国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时需要集中思考的问题。以自然向度为逻辑起点,社会向度为现实依托,主体向度为内在理路,从逻辑和总体上对生态化科技创新思想进行梳理和总结,探寻生态化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向度,揭示其思想的现实意蕴,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明自觉发展呼唤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借助绿色科技提供现实的实践手段,以摆脱陷入传统工业文明困境的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模式。建设生态文明,推动文明向自觉发展的转型与质变,为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循环经济技术、能源再生与替代技术等先进生产技术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为文明的自觉发展奠定物质技术基础。生态化科技创新在整体和历史维度中提供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支撑手段,推动工业化的技术创新体系改造为生态化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文化创新,培育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培育其生态化转向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国家战略决策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态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审视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路径失序、管理失衡、法制失调、文化缺位等现实障碍和问题,统筹规划制度建设体系,创新资源环境管理机制、加强生态环保法制和生态教育制度,可以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权威性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在如何理解生态文明的问题上,人类学的思想在理论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逻辑起点或背景,离开了这个逻辑起点,就会使我们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处在一种无根的状态。正是通过人类学,使我们清楚地看到,通常莫衷一是的或不确定的文化或文明概念,实际上是一个层次分明的结构体。换句话说,任何一种文明都是由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和观念系统所构成的。这种结构作为一种结果是人类在长期的生存实践活动中逐渐生成的,它们之间的互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演进。生态作为一个限定词标志着构成文明的观念系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最终将会促进人类的整个文明系统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生态文明的核心思想就是,努力塑造一个建立在多样性和发展基础之上的文化形态以及发展模式。当前流行的两种生态文明观点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在这项研究中出现了一些明显的认识上的偏差,这些偏差根源于一些研究者忽略了人类学意义上的作为过程和结构的文化或文明在理解生态文明中所具有的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态化教学:教学研究的生态主义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化教学就是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教学问题,强调以一种生态的眼光和方法来思考、解释复杂的教学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实践。生态化教学是与生态文明时代精神相呼应的教学研究转向,是对现实的非生态教学现状的回应。生态化教学致力于和谐、身心健康的生态人的培养,采用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理念,生态化教学系统是开放的和自组织的运行着的,整个教学活动呈现出系统性、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不同于以往地球上的任何一种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生态危机由人类自身活动和生产引发,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所有国家必须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戴维·佩珀不仅关注到生态危机的本源,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的逻辑,还提出了从深生态到社会正义的一系列新问题。戴维·佩珀虽然是地质学家,但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构建中,他对各类生态思想进行反思和分析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论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探析,将生态实践导向生态政治、生态治理,从而构建一种新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在戴维·佩珀的生态理论中,环境问题不再是单纯的生态问题,而是一种社会问题的延伸,因此要实现生态正义就无法绕开社会正义,或者说实现社会正义就是实现生态正义的前提,生态学与社会正义的关系不应被颠倒,在争取自然权利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人类权利。同时,以人为本的生态观也更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旨,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相一致的科学生态观。我国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期,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结合历史与现实经验丰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8.
生态伦理思想的觉醒与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生态文明与生态伦理的关系及中西方对天人关系的不同阐述;指出当前生态伦理思想的觉醒意味着某种革命性的变化,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反映了生态环境问题从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关键性因素跃升为决定性因素,并依然面临各种复杂的问题;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从整体上讲应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态化,而价值理想、循环经济、自主创新、绿色消费、生态文化是理解生态化生产力的理论要点。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话语体系建构及其实践,不仅需要逐渐设想出并在现实中引入具象化的新型绿色产品产业、技术工艺和生活消费,还必须创建并践行一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政治经济学,从而提供整个社会向这些新经济样态或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的现实可能性与进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了创建或走向这种"生态经济"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的现实舞台和未来可能性."经济的生态化"(生态现代化)和"生态的经济化"(绿色发展),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背景和语境下展开的、逐步创建支撑与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更高阶段或形态的经济创新尝试,或是这一绿色经济创新的两个主要进路和模式.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的党中央与职责明确的各级党委和政府,逐渐提升的国家环境治理制度架构和治理能力,同时受到制度性激励与约束的绿色市场、资本和技术手段、有序扩大的环境社会组织动员与大众性民主参与等四个主要元素所组成的特定构型组合,则构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的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的社会支持性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这要求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进行深度挖掘与当代阐释.马克思、恩格斯从现代生产实践出发,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生态问题,并主张通过生产方式变革加以解决,形成了深刻的生态思想.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当代阐释的一种有益尝试,为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和当代生态问题提供了启示与参考.应当构建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新型生态文明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倡导绿色的新型消费和生活观念,从而贡献于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当今人类社会存在着4种基本的文明形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在这4种文明形态中,生态文明是其他文明的前提和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法治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也要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生态文明要求我们的法治建设在价值取向上应当以社会正义为基本目标,建设生态法治。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略讨论了生态文明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基本意义。文明可以视为文化进化的一种存在状态,而生态文明表明了文化的观念状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最终将增进文化的观念系统的生态化取向。这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应当按照生态文明的思想及其多样性的、循环的和共生的原则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乡生态化:走向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人类文明发展史角度提出了生态化发展模式,论述了城乡生态化及其发展对策,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和实施步骤的构想,以期推动我国城乡生态化发展和生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市建设路径研究——以镇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生态市建设要求以系统生态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和发展,从而营造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最佳人居环境。生态市建设的路径是:以生态学理论和健商理念规划城市发展;强化城市主体的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促进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发展;重点治理城市环境中的污点和弱项;建立生态市建设的系统配套机制;加快落实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发展观、价值观、实践观视域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视域的生态文明坚持从可持续发展理念来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观视域的生态文明,坚持以大自然生态系统整体运行规律的宏观视角,用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全面审视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实践观视域的生态文明,朝着生态化,即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和生活方式生态化的发展方向,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的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掀起了研究生态文明的热潮。本文首先分析了不同文明形态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变迁,并分析了生态文明的内涵,指出生态文明的核心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分析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构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应大力倡导和谐环境教育,塑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树立科学、和谐、可持续的协调发展观,遵循社会、经济、自然和生态学规律,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明的发展应适应生态文明的趋向,政治生态正是从生态发展的原点出发,借鉴和吸收绿色政治学的系统论和生态学原理,把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视为一个互相联系、不断发展的生态系统,各系统之间的胶合性、互动性不断加深,政治生活的生态化也明显加快.在生态维度下,政治文明系统结构是由以人的自由解放为价值的核心生态圈,协调发展的政治——社会生态圈,以及多元政治文明和谐共存的外生态环境共同构成的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体系.生态文明时代应建立和谐的政治生态体系,促进政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在党的文献中正式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如同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四大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类文明也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构成的体系。"四大文明"的协调建设与和谐共进,将极大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人类社会的发展应当是,也只能是经济上富裕,精神上高尚,政治上民主,生态上和谐。  相似文献   

19.
以培育生态文明理念为目标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国家在新时期赋予大学思想品德与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是大学生德育的新内涵。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重,五位一体,科学发展。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建设大学校园文化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通过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大学首先应当建设好校园的生态子系统,继而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出"先行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语用生态文明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生态文明是语言生态学研究的新课题 ,这一全新的语用理念有两层意义 :一是语用观念生态化 ,实现言语多样性与语言一体规范的统一 ;二是语用行为生态化 ,坚持“时空相谐”与“绿色消费”的语用伦理。倡导语用生态文明使我们辩证地观照语言规范问题有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