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当代重大历史使命,解决"三农"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要农民增收就需要有效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国内外实践表明,人力资源开发是发展生产力的关键,是强国之路,富国之本.因此依据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我们只有从多个方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育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农民,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形成符合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规律的有效路径。本文主要从科学规划、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培育新型农民和创新农民组织体系等四个方面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路径进行了理论和操作层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最大的难点在农村,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大战略任务,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可从激发农民主体的积极性、进行农村制度创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五个方面着手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从宪法层面看,建设新农村的根本是解决农民问题,是如何维护和实现农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问题。力图从这一视角阐述如何真正确立农民的平等地位;切实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努力实现村民民主自治;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以期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广西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之一.而桂西北地区最为落后.可见,桂西北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新农村建设,是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首先从桂北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出发.探讨桂北地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作综合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近70%,而农民的收入和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很大。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我国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高度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这将极大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将更加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充分发…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实际出发和尊重农民意愿的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自主性,是成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新农村建设说到底是农民的事,尊重农民主体是新农村发展的基本规律,在解决农民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的觉悟和素质,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问题不仅事关农民工自身,同时也是一个涉及到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当前农民工问题比较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巨大威胁和挑战.解决农民工问题,必须明确农民工身份定位,从农民工产生的根源和农民工问题的实质出发,从我国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高度出发,采取稳健的城市化与积极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的战略思路,制定科学、合理、切合农民意愿的政策,从整体上逐步推动.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贫困村要建设新农村必须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以扶贫开发为载体,以建设贫困村新型家园为过渡,从而实现脱贫与新农村建设双重任务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为此,首先要紧密围绕农村经济发展这一中心统筹安排,在实践中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创新和完善农村经营体制和机制.同时也要坚持科学规划,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长效机制,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列宁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切,充分体现在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之中。以史为鉴,我国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实的思想路线,采取有力措施发展农业生产,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推进城乡的统筹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农村改革,提高生产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2.
论政府与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农村建设中明确政府与农民的角色定位,让政府与农民各得其所,各展其能,这对于扎扎实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新农村建设应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动力之源。但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忽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是有利有序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中国的农村建设的成效、经验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以来中国农村政策全面调整,新的政策方向是:减轻农民负担,实行农业补贴,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在新的农村政策指导下,最近10年来农村改革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提高,生产条件改善、产出增加,农村居民进入全面保障阶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经验是:中央财政支持是主导力量,地方政府的组织推动是关键,改善农村环境条件是突破口,帮助农民做好规划是基础,建设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是保障。目前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是:尚未形成稳定的投入支持机制,农民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基础环境建设与培育新型农民不平衡;这些也正是今后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在制定时对农村和农业发展关注的力度不够,在新农村建设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应继续调整和完善现有的税收政策,适时开征新税种,适当增加有利于“三农”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现税收政策对“三农”领域的倾斜和支持.充分地发挥税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必将为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开辟一片新天地。不过,由于农业、农村和农民与自然的天然联系以及工业化过程中所带来环境污染与恶化,自然风险不断增强,再加上国家长期以来对“三农”方面投入的不足和农民自身的缺陷等问题,农民的抗风险能力非常薄弱。当前开展农民风险问题及对策研究,对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镇)政府是我国的基层行政组织,直接面对广大农村和农民,最熟悉“三农”问题。因此,解决“三农”问题,乡(镇)政府大有可为。而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迷失和职能不清的状况,严重阻碍其应有作用的发挥。要通过重新配置乡(镇)政府权力,撤乡并镇、精简机构,促使其转变职能。  相似文献   

17.
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2007年初,中共中央用1号文件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200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基础。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的任务,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小城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三者互动发展,这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三农”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迈向纵深面临的重大命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契合、能够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农村职业教育,有着重大的时代意义。我们通过对农村职业教育现状的调查和问题分析,认为政府、市场、法律制度和职业学校之间关系的混乱和错位是职业教育发展低迷的重要原因,应该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调整越位,弥补缺位,明确发展职业教育主要是政府的行为,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完善就业市场准入制度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与社会经济建设良性互动的农村职业教育,从人力资源培训的视域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对比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逐步实现了从"生存型农业、传统乡村、温饱生活"向"市场型农业、社区型农村、小康生活"的转型,民族地区"三农"问题从"农业投入不足、农民普遍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转变为"农业生态退化、农民生计脆弱、农村治理有效性不足"。因此,政府应调整"三农"问题整体治理思路,实现农业生态退化问题合作治理、农民生计脆弱问题社会化治理和农村治理有效性不足问题法治化治理,全力推动民族地区"三农"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搞好新农村建设仅依靠农民远远不够,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但政府主导作用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点与问题。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作用的必然性、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