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胡晓靖 《南都学坛》2007,27(6):52-55
诗歌的魅力源于意境的优美。古往今来,在诗歌意境的营造中,诗人们往往运用一种和析字修辞格相接近的修辞手法,即把数字(语法上叫数词)拆析开来去表情达意或拓展意境。枯燥的数字经过诗人的巧拆善析非但与枯燥的概念绝缘,而且还能在诗歌语言的有机组合中变成诗歌形象里有生命的特殊细胞和美感因素,甚至为诗歌意象增色、意境增辉。概括地讲,诗歌的析数特征有四种:加法析数、减法析数、乘法析数和除法析数。然而,具体在一首诗歌的创作中,诗人们不管运用哪一种析数法都对诗歌意境的营造起到特殊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
诗歌意象结构就是以诗人的情感或意念的流动轨迹为凝聚点,为绾合、统摄全诗的轴心,经由极富匠心的剪接与组合,按照一定规则有序地组合起来的意象“空间”形态。形态各异的诗歌之意象结构安排也正是诗人心灵世界的镜像与写照。作者对诗歌中几种习见的意象结构形态——辐辏、辐射、拼接、并置之特征及审美效应作了浅要探析。  相似文献   

3.
诗歌意境的营造往往离不开"时间意象"。然而,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诗人为了达到诗歌意境的灵动和优美,常常采用对时间意象的"破解"和"跨越"的处置方法,让时间跨越古今。因此,诗歌意境的营造与纵向的时间跨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诗歌:意境营造与时间跨越和空间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意境的营造往往离不开"时间意象"和"空间意象"。然而,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诗人为了达到诗歌意境的灵动和优美,常常采用对时间和空间意象"跨越"、"变异"和"重建"的处置办法,让时间跨越古今,让空间异变方位。因此,诗歌意境的营造与纵向的时间跨越、横向的空间变异,以及纵横交织的时空错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歌形成意境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要求对诗歌意象进行艺术的组合;分析意象组合的方式,有助于诗歌审美意境的把握。文章从意象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古典诗歌意象的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衬托式等四种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6.
从意象的精雕细琢、对自然意象的选取、丰富奇妙的艺术想象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新月派主要诗人在创作中对意境的追求,由此可见,以提倡诗歌“三美”主张而著称的新月派诗人同时也是非常注重诗歌意境的营造的。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歌形成意境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要求对诗歌意象进行艺术的组合。从意象之间的关系入手,研究古典诗歌意象的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衬托式等四种组合方式,这对于继承和发展诗学理论、把握诗歌审美意境是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夜别>和<再见,蓝马店>是辛笛写于30年代的作品,同是送别题材,不同的是<夜别>写于30年代早期,写于本土;<再见,蓝马店>写于30年代后期,写于异域.古典诗词的熏陶以及现代西方诗歌的浸染,使得诗人在两首诗歌中既呈现出风格的承继,又表现出新鲜的变化,本文拭从意象组合、意境营造及诗的艺术形式方面对两首诗歌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众多的研究者都强调诗歌的创作重在意境创造.本文认为,诗歌创作一开始就强调意境创造是抽象的、空洞的,诗歌的创作应是意象选择在先,意境完成在后,即起点在意象,终点在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其实就是意象组合形成意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由于中国文化自身所固有的特点,中国古代诗歌与西方传统诗歌在其审美趣味和表达方式上不尽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汉诗的最高理想在于营造某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意境。有高旨趣、高境界的诗人,其诗歌总有一种妙不可言的韵味。如此而来,诗人在其作品中如何运用和选择诗歌的意象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可以说,中国古代的诗人都是善于捕捉意象的老手,古汉诗中的意象比比皆是,且鲜明、生动、含蓄、蕴藉,又非常贴切。诗人无需慷慨陈辞,大声疾呼,然其种种对宇宙人生的体验已尽在其中。以意象为诗,西方是在近代浪漫主义运动接…  相似文献   

11.
意象与意境是诗歌创作、欣赏与评论中常遇到的两个美学术语。一般人认为诗歌创作的焦点问题在于意境的创造,对儿童诗来说,创作的焦点却是意象的组合。儿童诗意象的描写和意境的表达有其特殊性。儿童诗中意象与意境创造的关键是捕捉意象。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 ,而诗歌主要通过意象和意境传达思想感情。本文旨在讨论古典诗歌意境的创造、意境和意象的关系 ,并由此分析古典诗歌虚实相生、意与境浑、韵味无穷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化必然通过文学去求得充分的体现泅为任何文学内容和艺术方式都有文化的投影,诗歌也不例外。作为诗学中的重要美学要素,意象一方面受制于文化,有文化的投影;另一方面,也会反映文化。本文从艺术的“真”、“意”的稳定性以及能否构成意境等三个方面比较了中西诗歌的意象,通过文学现象去返观文化,通过比较中西诗歌意象的不同特征去透视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初期象征主义诗人将中国诗歌表达方式由意境的审美观照转向意象观照。在意象内涵表现上,中国初期象征主义诗人采用现代象征主体性意象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象征化的“死亡枯败”意象、“荒原”意象、“黄昏”意象等意象群以证合现代人的主体意识及精神状态。在意象营构上,他们“随意造象”,并用象征主义的通感手段与意象的连接手段构造主体意象,从而使新诗意象具有玄秘性、变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意与象在古典诗歌的创作和欣赏中,存在着运动距离和心理距离。正是意与象的距离在创作中不同程度的实现,才使不同的古典诗歌呈现出不等级性和同一首古典诗歌呈现出多层次性。也正是意与象的距离在创作中的良好配置和同时实现,才使古典诗歌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古典诗歌意境的创造,恰是意与象各种距离和谐自然、恰到好处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审美崇尚,意境已深深地积淀于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心理之中,并渐渐成为一种‘无意识’状态而随时可能渗透于艺术作品之中。中国电影求其神似,求其意境,追求影片内涵的抒情写意性和镜头画面的诗化意境。我们知道,意境的形成是从“情景交融”开始,通过“虚实相生”接通有限与无限的,所以,意境具有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象外之象”等三方面审美特质,它们相互融合,极大地丰富了意境的本质和内涵。意境在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里占据着“中心位置”。因此,无论是哪一代中国电影导演在创作中都不同程度地追求意象和意境的审美体现,注重通过意象的组合,感物兴情,情与物融,营造出浑合无垠以至两忘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