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坊贾伪托宋濂、屠隆之名编印的《篇海类编》究竟本之何书,学术界一直未有确切结论。文章将《篇海类编》、《详校篇海》进行对比研究后,认为《篇海类编》实本之于《详校篇海》,是将《详校篇海》改头换面后重新翻刻而成的一本伪书。  相似文献   

2.
《新修玉篇》和《篇海》都是在《类玉篇海》基础上编写成书的,前者在字书史上影响甚微,而后者在字书史上则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篇海》诸多失误被后世字书所吸收,给字典的编纂和使用带来许多不便。由于两书同出一源,因此利用《新修玉篇》不仅可以纠正后世字书的某些失误,还可以对《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所收的某些疑难俗字作出辨识。  相似文献   

3.
宋本《玉篇》明确标注出的引《说文》(大徐本)的内容,包括释义、析形、书证、注音、字形和重文。其引文与《说文》相应条目的不同,表现为十二个方面。修订者参考了不同于大徐本的说文本子,或者引用时改动了原文,以及宋本《玉篇》和大徐本在流传中产生的讹误,都可能导致这些不同。  相似文献   

4.
<篇海>是古代字书收字最多的字典,也是第一部按笔画数序排字的大型字典.该书保存了大量珍贵资料,有重要的价值.但该书在异体字处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对异体字和正字的关系缺乏必要的说明与沟通.论文对后代大型字典引<篇海>在异体字收录、辨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大型字书《汉语大字典》和《中华字海》中有很多音义不明的未识字,这些未识字大部分是从历代字韵书中辗转传抄下来的。历代字书在编纂时,对其中的未识字大都未详加考辨,只是简单地注上音未详、义未详或音义未详,极大地影响了字书的编纂质量。本文选取这两部字书中的17个义未详的未识字进行了考证,供未来的修订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西湖梦寻》是明清之际著名文人张岱所著的史料笔记,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均以马兴荣点校本为底本进行了排印。但参照《武林掌故丛编》所收《西湖梦寻》及《续修四库全书》所记录康熙本《西湖梦寻》,发现该点校本中存在文字形近讹误、文字音同讹误、衍文、脱文、标点误用等舛讹之处。  相似文献   

7.
唐写本《玉篇》大量引用《字书》,在内容方面,《字书》与《说文》存在一致性,也与《经典释文》、《五经正义》、《一切经音义》等唐代文献所引《字书》存在一致性,唐写本《玉篇》中的《字书》即吕忱《字林》。《字书》、《字林》同实异名,这与有关史书栽《字书》而不载其撰者姓名以及顾野王称《字林》为《字书》有关。  相似文献   

8.
音注校勘是一个综合的问题,涉及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知识,李善《文选注》中的音注校勘盲点较多,注校工作并未终结。今选取前人未校勘的疑难音注为研究对象,校释43则疑难音注,其中把形符作声符致误1例,字形近似而致误22例,正、俗、通、别、或体等转写而致误10例,传抄刊刻脱漏而致误1例,类化造成的讹误1例,误认联绵词的字形1例,乱改联绵词的字音1例,给被训释字注训释字的音3例,义同换读而致误2例,阙疑不校1例。详加校正或解释上述疑难音注,以期对李善《文选注》有所补正。  相似文献   

9.
《孙强玉篇》,唐孙强修订。宋陈彭年等人《大广益会玉篇》之后逐渐亡佚。今从金人书中发现,辑校成书,共30卷,545部,22872个条目。《韵》,辽人佚名撰。原为韵书,今仅存辽行均《龙龛》和金邢准《新修篇海》的注文中。辑录23547个条目,比孙书规模还大。《小学钩沉三编》,有65种书目、两万多条目为《小学钩沉》和《小学钩沉续编》所没有,《史籀篇》、《姓苑》、顾野王《玉篇》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0.
今通行本《类篇》有中华书局的姚刊三韵本影印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上海图书馆藏汲古阁影宋钞本影印的本子。但中华书局姚刊三韵本讹误甚多,使用前需对其进行校勘。以中华书局本(1984年12月第1版)为底本,上海古籍出版社本(1988年2月第1版)为参校本,对《类篇.石部》进行校勘,可以发现:姚刊三韵本《类篇.石部》存在释义和读音方面的一些错误,如"碑"下所引郑康成之说"官"当作"宫"、"空"作"窆","砠"所引《说文》"石戴土"当为"土戴石",《说文》"■"之释义"石也恶也"的前一个"也"字乃"地"之偏旁讹夺,等等。同时,《说文》、《集韵》也有若干失误。这些讹误主要是由形近而讹、偏旁讹夺、倒文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以《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为线索,利用“形用义音序五者互相求”的考字方法,对大型字书收录的20个疑难字进行了考释。考释内容主要包括字形讹误者、俗讹字未与正字沟通者、异体字认同失误者、音未详或注音错误者、义未详或释义错误者、同形字未加别异者、已有考释尚可补正者。  相似文献   

12.
敦煌俗字产生年代起于西晋延至北宋初年(咸平五年),其中大部分俗字产生于唐五代时期。宋本《玉篇》是中古到唐宋时期历史汉字汇集之大成者,对其间各个时间层次的历史汉字进行了定型规范,其中亦收录一百多个俗字。本文以敦煌俗字与宋本《玉篇》俗字为例,通过俗字字形再现的方式,从笔画、构件、造字模式三个层面考察两者在字形方面的差异,总结差异规律,并探寻差异原因之所在。宋本《玉篇》作为传统正字学字书所具有的规范性,决定了其在收录俗字字形方面的不全面性。宋本《玉篇》是与传统的正字学一脉相承的,这就说明其主要任务在于收录规范社会用字的正字。而魏晋六朝社会用字混乱的状况亦在客观上推动了这种"规范"行动。敦煌文献并不仅仅只有佛经文献,亦有许多通俗变文、蒙童识字读物、账本等,而其书写者的身份和地位更是庞杂繁多,使得敦煌俗字字形繁复多样,由此导致其与字形单一的宋本《玉篇》俗字的差异。写本文字是手写文字,相对于印刷文字在字形上有着比较大的随意性。而"写本时期"正处于汉字书写无定格,讹俗随发,形体混乱至极之时,这时的俗字既有继承沿用,又有创新与罢用,每每具有其时代特色。于是作为写本文字之一的敦煌俗字便具有了较大的随意性与独特的时代性,由此形成与宋本《玉篇》俗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是重要的古典目录学名著,历来学术界一直认为其言简意赅,几乎无瑕可指。本文指出《简目》也存在若干讹误,并以集部为例,按类举各种讹误,进行考辨与订正。  相似文献   

14.
《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由于书成众手,内容广泛,难免失误。以“力部”为例,可以发现其失误表现在以下方面:字形方面,由于不识俗字以及一些字之间的异体关系而导致正字不清、异体未明,如肋、彪,劬、助等;注音时由于未以反切拼读规则和语音演变规律为依据而造成一些字的注音与所引《广韵》、《集韵》反切不符,如题、劫等;释义方面,有些引证欠妥,如勃、劲。  相似文献   

15.
《清史稿·艺文志》取法《明史·艺文志》只著录清代人著作,凡9633部,138078卷,是书以《四库总目》为底本,舛误殊多。近读子部书,分著作讹误、篇名讹误、卷数讹误札记二十二则,附记数条。  相似文献   

16.
《汉语大字典》编撰质量上乘,在汉语辞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过也偶有小疏。以《广部》为例,即存在以下错误:注音讹误、字义衍释、义项缺漏、释义笼统、缺义失考、正字未出、异体未明、未辨字形、误引引文、承袭讹误等。  相似文献   

17.
(馘面):《康熙字典·备考·面部》引《篇海类编》,只释其音,谓“音掴.”无义.《中文大辞典》和《大汉和辞典》同《篇海类编》,并注“义未详”,《五音类聚四海篇海·面部》亦注“音掴”,未释义.《说文》、《玉篇》、《广韵》、《集韵》、《类篇》、《中华大字典》等,均无(馘面)而有“馘”.  相似文献   

18.
《可洪音义》是一部以校正写本佛经中的疑难俗字为主要目的的大型佛经音义。本文以《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为例,从订讹误、考难字、通异体、补例证、增未收等五个方面,举例说明《可洪音义》在字典编撰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原本玉篇残卷》和宋本《玉篇》均收字对应义项,考察了《玉篇》于唐宋两代释义修订情况及其字书功能的演变,认为较之原本,宋本有反映当时语言面貌、注意词义概括性、删除文化说解等优点,但其释义粗疏、书证不全的弊病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玉篇》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顾野王的《玉篇》汇集了魏晋以前的各种经籍注释及字书材料,其中尤以引用《说文》为夥,几乎每条之下都引《说文》,且引文严谨,不似他书有窜改之处,因而《原本玉篇残卷》自从发现以来就被看做校勘《说文》的珍贵的古本材料。《原本玉篇残卷》由于传抄等原因,也存在着不少的错误。对《原本玉篇残卷》中征引《说文》的训释材料进行详细的辑校整理,可以补今大徐本之不足,订正《说文》研究中的一些错误,并且为更好地研究《说文》提供更为广阔的角度和更翔实的材料。对糸部字的校释说明了《原本玉篇残卷》和今本《说文》中都存在着讹、脱、倒、衍的错误,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原本玉篇残卷》对校勘《说文》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