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概括日本现行宪法第一、四条可以看出,天皇是日本国统一、国民团结的象征,在国家事务方面只能采取形式上的、礼仪方面的行为,回顾日本历史,随着各时代政治及社会的变化,天皇的地位和权威有起有落,政治实权也时增时减。但天皇作为国家的象征、代表日本国形象这一特征却是自确立天皇制度以来始终如一的。这不仅是政治、法律方面的问题、同时与文化领域也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在与二战有关的日本影视资料和文字资料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看到诸如天皇万岁,为天皇"玉碎",大日本皇军等相关言论和记录,这反映出当时的日本奉行"皇道"(即"天皇以仁德治国之道和向世界宣扬皇道")的事实。可以说,那时的日本人把天皇看成神,无比尊贵,神圣不可侵犯,天皇在日本人心中无处不在!那么,日本近代的天皇制是怎样形成的呢...  相似文献   

3.
日本天皇在战后主动参与日本政治有两种方式,即"内奏"和"天皇个人外交",几乎都是在一般国民视线所及的范围之外。宫内厅是战后天皇参与政治的重要途径。天皇参与政治的频率及对政治影响的程度与执政政治家的天皇制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战后天皇在日本的内政外交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一个时期,有些同志在报告、论文和资料中都认为现在日本的天皇是国家元首.他们或者认为日本天皇的存在,就意味着它是国家元首;或者因为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处于象征地位的天皇,不能不是国家元首;或者认为天皇对内对外代表国家,它不是国家元首就没有国家元首了,而这一点又是不可能的.这个问题,不仅对宪法学,而且对政治学、历史学等都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必须明确国家元首的概念.国家元首这一概念,各国在法律上未必明确,但它渊源于国  相似文献   

5.
津田左右吉的天皇观在战前与战后呈现迥然有异的样态,津田战前从事的神代史研究及相关学问,与军部法西斯势力倡导的国体观站在了对立面,由此因言获罪。战后初期,津田左右吉作为富有浓厚保守色彩的学者,转而积极拥护象征天皇制,从民主政治的角度论证象征天皇制的合法性及文化意义,同时为天皇开脱战争罪责。津田在天皇观上的“转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思想史课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国内学界无人问津的部分日本民众盲从战争的原因进行尝试性探讨。作者认为,驱动部分日本国民盲从战争的因素有3个方面:(一) 自古积淀于日本民族心理潜层的神国观念和天皇崇拜思想的左右;(二) 近代以降国家主义军国主义教育的灌输毒化;(三) 连战连捷的对外战争对国民心态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明治维新后,日本为强化天皇统治,逐渐采取军政分离原则,实现统帅权独立,避免政党势力与民众政治对军队的影响。统帅权独立的精神构造与天皇制下的国民统治秩序密切相关,忠君尚武精神通过《军人敕谕》等文本被内化为军队乃至国民的道德规范,对天皇权威的绝对服从与近代宪政精神明显矛盾,统帅权独立侵蚀明治宪政,促使近代日本在军部主导下走向法西斯化。  相似文献   

8.
浅析元老制     
元老是日本近代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个群体,其地位极其显赫。主要由藩阀功臣及先朝重臣组成。元老受天皇器重,辅佐天皇治理国家,把持日本政权达半个世纪之久。它们制订明治宪法、推举内阁首相、扶持军部势力,对近代日本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明治维新后,日本统治阶级在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中开宗明义地规定:“大日本帝国宪法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寥寥两语,宣布皇统不可动摇性和天皇为现人神。日本军国主义理论家大川周明在《日本和日本人之道》一书中也说:“日本与外国的最大不同点就是天皇与国民的关系。日本天皇是家族的父亲,部族的族长,并随着共同体的发展而成为国家的君主。从国初以来,国祖的子孙就一直君临国家。我们姑且不谈日本统治阶级宣扬天皇万世一系的用意,但是,天皇在日本历史上的统治地位的确是始终存在的。为什么日本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探讨这个问题似乎有助于我们了解日本民族的和政治的特点。本文拟对天皇神统权威的由来及其万世一系“统治”的实质与原因进行历史的综合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战后天皇与神道并存的神社神道之象征天皇制,其灵魂载体神社神道的存续,为其在本质上的实存提供了绝对根本的保障,令其天皇之“神性棱威”之“象征神威”于战后仍“绵延不绝”,威力无穷,影响至今.其不仅是暮府时代象征天皇制的本质翻版,更是近代国家神道之军国主义天皇制的本质灵魂的传续与翻版.因而,战后象征天皇制仍是日本军国主义之源泉与温床,其必然导致军国主义并以此为其本质必然归属;亦为战后至今日本政治右倾及国家神道、军国主义死灰复燃、阴魂不散之最深层的精神源流与最深刻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从学术上了解日本天皇、天皇制从古代到近代、到现代的三个阶段及其发展,文章对"日本天皇"、"天皇制"及在日本产生背景和发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渠长根 《南都学坛》2002,22(3):27-31
近代天皇制是日本对外侵略战争连绵不断之深层次、制度意义上的原因。因为近代天皇制是日本政治制度的核心 ,是军国主义的基础 ;天皇是战时国家的最高军事统帅 ,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和最终决策者 ,天皇无论是在战前、战时、战后 ,都是日本国民教育的精神领袖。  相似文献   

13.
论近代日本军队的天皇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日本军队在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中表现得极为凶悍顽强,支撑这支不义之师的巨大精神支柱是天皇崇拜。天皇崇拜的形成与天皇作为军队政治和精神领袖的特殊地位、传统的武士文化的特质及对军人进行的崇拜天皇的奴化教育等诸多因素密不可分。这种天皇崇拜意识的张扬最终酿成了近代日本巨大的民族悲剧,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日本的战后历史观。  相似文献   

14.
天皇文化是日本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典型本土文化,它的存在与发展对日本社会产生着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日本民族创造了天皇文化,天皇文化也塑造着日本民族。正确认识日本天皇文化的社会功能,是了解和研究日本政治、社会等诸方面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日本近代天皇制军国主义继承和发展中世纪武家军国主义传统,以中世纪军国主义力行者的道德规范、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武士道,将国民的思想统一到忠于天皇和认同军国主义基本国策上。武士道指导下的“忠君爱国”教育、战争教育,营造战争氛围,激发战争意识,培植军国势力,军国主义物质载体急剧膨胀,军国主义基本国策成为官民一致的共识。在一切权力集中于天皇的军国主义战争体制下,军国主义旗手控制政权,军阀集团为所欲为,疯狂推行军国主义扩张政策。以军国主义作为财富源泉和发展动力,以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累累白骨,换取自己超常规的工业化成就。  相似文献   

16.
昭和天皇裕仁是日本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天皇。其在位期间 ,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裕仁的战争责任 ,战后日本主流社会一直讳莫如深。事实上 ,裕仁并非和平君主而是战争罪魁。《大日本帝国宪法》赋予了裕仁皇权的绝对性。在裕仁的指导和纵容下 ,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和全面侵华战争 ,进而发动了太平洋战争。裕仁与一系列的战争暴行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裕仁还人为地延迟了战争的结束。天皇制的存在 ,成为日本右翼否定侵略战争罪责的免罪符 ,成为其颠倒黑白、歪曲历史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战后 ,美国从切身利益出发 ,在实施对日占领过程中保留了天皇制。其原因既有美国对日本国情的深刻理解和客观判断 ,也有国际形势变化的重要影响。与历史上的天皇制相比 ,现代天皇制具有鲜明的象征性和民主性 ,它对战后日本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武士道是日本特有的文化传统,是在日本庄园领主间争夺土地的激烈斗争中产生的,是日本封建社会居于主体地位的道德规范。明治政权建立后,对封建武士道加以改造、利用,把封建武士道变成了近代日本的军人精神和国民精神,成为维护天皇制和对外侵略的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19.
美国宪政思想对近现代的德国影响源远流长,它在公民的基本权力、联邦制度以及设立魏玛共和国民选总统等方面对魏玛宪法产生了深刻影响。具体说来,魏玛宪法深受美国宪法十条修正案的影响:在魏玛宪法的国京组织结构中,联邦国家被保留下来,而美国宪政因素对国家元首和总统设立制度的影响,则主要通过德国著名社会学京马克斯·韦怕的主张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宪法和宪法实施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宪法监督实施等我国宪法和宪法实施中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认识和梳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