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是属于直观的唯物主义,直观性与不彻底性是他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局限性.从自然观和认识论两个方面来看,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是比较明显的.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就是他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这种不彻底性同他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马克思自然观的出场路径,即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发生的颠覆性革命出发,首先指出马克思对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超越不仅仅是恢复唯物论、拯救辩证法或者把二者相结合,而是上升到唯心主义的最高层次而回复到唯物主义.其次,指出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坚持自然先在性的唯物的自然观,而马克思的实践观要以自然观作为前提.进而指出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历史的、实践的自然观,与旧唯物主义自然观有着本质区别,体现出马克思哲学在自然观上的人学本质.最后指出马克思自然观的当代意义加速现代化建设,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同时必须对整个自然承担起责任,坚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古今中外,哲学史上任何一派哲学都没有也不可能超越这一基本问题.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象一根红线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但是,哲学史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之外,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还存在着哲学出发点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曾被恩格斯宣扬的哲学基本问题所意指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已经被左翼思潮所抛弃。马克思没有开创一种新的哲学,而是一种哲学的变革,而且后者与政治有关,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论战之交集处在于持有何种主体理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彰显了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传统对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把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前提归结为费尔巴哈哲学“合理内核”的吸收的传统观点不能不是一大误解。诚然,从基于对宗教神学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的批判来说,马克思哲学的确受到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思想的一定影响,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思想是直观的,而马克思的唯物思想是以实践活动为基本特征的;马克思在世界观上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主要在历史观而并非在自然观上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第二版序言中曾讲过这样一段话:“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恩格斯的这段论述再清楚不过地向人们表明,辩证唯物的自然观是他和马克思两人共同创立的。然而,自本世纪20年代卢卡奇出版了他的《历史和阶级意识》论文集以来,在西方世界迅速地产生了一股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然观上对立起来的思潮。从总体上看,这股思潮具有这样几个理论特征:一是把恩格斯所系统阐述的辩证唯物的自然观的哲学性质,归  相似文献   

7.
关于别林斯基的美学观,论者大都以为在十九世纪30年代,属于唯心主义,到了40年代,转向并变成了唯物主义.这种截然二分的观点,未必符合实际.作为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一生以文学批评为政治斗争的武器,其中所论及的美学观点,很少脱离现实斗争的思辨,始终具有现实主义的特色.按理说,现实主义应与唯物主义天然为伍,但是由于别林斯基信奉黑格尔哲学,他的颇具现实主义特色的美学观却一直与唯心主义结伴而行,存在深刻矛盾.由于现实斗争的推动,也由于费尔巴哈的启发,后来他的美学观才开  相似文献   

8.
关于正确理解恩格斯的自然观的几个问题肖中舟一、问题的提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第二版序言中曾讲过这样一段话:“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①恩格斯的这段论述再清楚不过地向...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说过:“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就是说,辩证的唯物的自然观即通常人们称之为自然辩证法,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一清二楚  相似文献   

10.
扬雄、桓谭、王充间的思想承传关系姜书阁论及汉代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不能不首先从西汉末期大学者、大文学家扬雄说起,虽然他的著名哲学专著《太玄》基本上是一套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体系。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他仿《论语》作的《法言》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1619—1692)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法家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是明清之际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杰出的进步史学家和进步的政治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是他的整个法家唯物主义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阶级社会里,“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的政治路线的。”一种文学理论或文艺思潮,作为艺术实践的指导,它总要受到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制约,并且为现实的阶级斗争和一定的政治路线服务。王夫之正是在深刻批判后期儒家唯心主义反动思想宋明理学的斗争中,在深刻批判复古守旧、借古非今、分裂倒退的儒家反动政治路线斗争中,产生了他的法家唯物主义的进步文学思想。王夫之在文艺理论方面对于儒家思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特征。在自然观问题上,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与费尔巴哈哲学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本质差异。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自然观的超越体现在:人化自然对感性自然的超越;人与自然的交互作用对自然之于人的优先地位的超越;实践自然观对感性自然观的超越。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自然观的分歧,源自于两者对自然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理解:费尔巴哈将自然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为感性直观的对象,而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则将其理解为感性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3.
列宁认为,经验批判主义是一种唯心主义哲学,他专门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经验批判主义作了系统的批判。如何对待唯心主义?是当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列宁在该书的结论中,把他如何评价、分析、批判经验批判主义这种唯心主义哲学,总结为四个观点。这样,就提供了一种如何看待唯心主义的思路。列宁在该书中是怎样贯彻他的这种思路的?得失如何?这是值得总结的。这样的总结,或许可给人们如何对待唯心主义以启发。  相似文献   

14.
霍尔巴赫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中的最后一位代表,他系统地总结了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形成了完整的机械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在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史上,达到了马克思主义以前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水平。因此,学习霍尔巴赫的唯物主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过去,人们对霍尔巴赫哲学思想的评述主要侧重在战斗无神论方面,对于他的自然观则很少进行专门的评述,至于他的自然观中的辩证法因素,几乎没有涉及到。  相似文献   

15.
论马克思有机论的实践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马克思的哲学自然观的实质,总是倾向于把它归结为物质本体论。实际上,马克思的自然观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自然的片面理解。马克思提出了人化自然概念,消除了人与自然的对立。自然不再是与人分离和对立的存在,而是与人一体化的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实践范畴,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因此,马克思自然观是有机论的实践自然观。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从元气本体论出发,否定了天命鬼神的存在,批判了种种有神论和迷信观念,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无神论思想,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但同时在他的思想中又存在着迷信、推崇佛教学说的方面。柳宗元思想中的这个矛盾,引起了对它评价的歧异:有人认为是唯物主义无神论,有人认为是唯心主义有神论。柳宗元的思想为什么会存在这个矛盾?它究竟是唯物主义无神论还是唯心主义有神论?弄清楚这些问题,无疑是很必要的。 (一) 柳宗元的无神论思想涉及的方面比较广,但首先是以他在自然观方面的唯物主义思想作  相似文献   

17.
关于哲学史的研究对象问题,近几年来说法不一,争论很多。争论的焦点就是:哲学史是否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史的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根源于如何正确评价唯心主义哲学和如何对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路线斗争的问题。我认为哲学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但其基本内容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发展史。  相似文献   

18.
继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人之后,登上哲学舞台的费尔巴哈,是德国近代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伟大历史功绩,就是在同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了王位,用“清醒的”哲学代替了沉醉的思辨。马克思说,在所有青年黑格尔派中,只有费尔巴哈作了真正的发现,真正克服了唯心主义哲学。他在劝导那些思辨神学  相似文献   

19.
唯心主义的产生和存在,不仅有其社会根源,而且有着深刻的认识论根源。认真分析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有助于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水平,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本文试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客观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作一些分析。哲学史上唯心主义的最基本的观点,即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唯心主义哲学家为什么会得出如此荒唐的结论呢?列宁对这一问题曾做过分析,他说:“从粗陋的简单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观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一种评价范式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归结为党性,把党性归结为阶级性,进而形成"凡唯物主义皆善,凡唯心主义皆恶"的伦理性判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分歧具有永恒的性质吗?本文基于本体问题分析了感性本体论和概念本体论的困境及其视角转换,提出了理解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新思路,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过程思维终结了旧哲学,展现出对本体论的一种全新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