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贾宝玉形象被看成封建主义的“叛逆”,几乎是五六十年代评红的核心论点,但这个结论的论据、论证都有很多问题,往往是评论者从“反封建”观念出发,对宝玉有关情事作了若干“移位”从而得出的结论。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宝玉形象作了分析:一、宝玉对封建主义的主要方面都不持反对态度;二、宝玉对年轻女性的向往是不分阶级、不分思想倾向性的;三、宝黛爱情的基础不偏向于政治性,而偏重于伦理性。不应从政治学角度去分析宝玉,而应从青年性心理学、伦理学、文化学等范畴去研究宝玉,这样,才是更准确地把握了作品塑造该形象的命脉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未完为中国文化史不可弥补的损失,但主要人物结局前八十回皆有所示,关于薛宝钗之结局,学界基本有两种观点,一是宝玉出家后,宝钗孀居,孤独终老,二是宝钗改嫁贾雨村。细考文本,宝钗结局是在宝玉出家后改嫁贾雨村,但这并非从此人生顺遂,甚至是"好风送我上青云",贾雨村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失败后几经沉浮,最终失败,宝钗又一次失去依靠,此次打击更甚,在穷困孤独中度过余生。宝钗的悲剧寄托了作者的虚无思想与深刻感伤。  相似文献   

3.
袭人是《红楼梦》中作者不惜笔墨着力刻画的一个重要人物 ,也是大观园人物群中最有地位、最有影响的丫鬟之一。她性格内向 ,却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她温柔贤惠 ,对事关宝玉品行名声、婚姻大事 ,总是冒死建议 ,表现出对主子的忠诚性 ;作为丫鬟 ,她悉心服侍宝玉 ,表现出对主子的顺从性 ;作为与宝玉偷试云雨情的女子 ,又表现出对宝玉的爱慕性。这些复杂的情感融汇在一起 ,折射出袭人这一丫鬟特有性格的内敛美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的妙玉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着墨不多,却贯穿小说始终;身在佛门,却与宝玉有一些感情纠葛。用古代小说叙事学的理论分析妙玉与宝玉、黛玉的关系以及宝玉、黛玉对妙玉的态度和定位,更能全面揭示封建礼教和道德标准的禁锢对妙玉的思想、感情、处世态度等各方面造成的影响,以及对其最终命运造成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秦可卿在整部《红楼梦》中有着不同寻常的结构意义。秦可卿是作者安排的一个核心人物,她的遽然死去是作者安排的一个情节高潮,一个埋葬恶浊丑陋的高潮。在这个高潮中,主人公贾宝玉穿梭其中,并和秦可卿发生了谜一样的关系。贾宝玉和秦可卿关系非同一般,主要有三个情节可以说明,即卧室梦游、探病流泪、闻逝吐血。这三个情节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可以解释贾宝玉痴情欲绝的原因。也是打开数百年来解读秦可卿、贾宝玉形象谜团的钥匙。从现存的文本考察,秦可卿无疑是宝玉的性启蒙老师。有理由推论,是秦可卿的诱惑使得贾宝玉遽入梦境,在那太虚梦境里,宝玉受到了近乎性虐待的伤害,使他对性产生了恐惧,造成了他心因性的精神阳痿。  相似文献   

6.
学识渊博的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对人生幸福有深刻而独到的理解,按照罗素的幸福观重新审视<红楼梦>中的典型人物--贾宝玉,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幸福源泉与不幸根本.宝玉从爱、兴趣和"无用的知识"中得到幸福;然而在幸福之源中他又缺失了工作之趣、天伦之乐和放弃的自由.在不幸的方面,宝玉受着竞争、焦虑和负罪感的折磨;幸运的是,宝玉又逃离了忌妒、自夸和舆论恐惧的陷阱.从宝玉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追求幸福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指出了教育家教育思想研究方法上的不良现象及其后果;在对研究目的、研究质量标准分析思考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哲学方法、语言学方法和思维科学方法在研究中应被综合运用,并认为研究者应具备理解资料、理解人和理解时代的能力。文章最后还就精神科学教育学对教育家教育思想研究的影响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贾宝玉的悲剧性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的宝玉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悲剧角色。他的悲剧是一种由外部环境所造成的、命定的窒息。他本身处处充满矛盾,似乎很难让人释怀。但联系作者生平的遭遇,却又不难解释。作者将宝玉作为自身的影子,赋予他极高的天分,寄予他极大的希望;同时又清醒地知道:环境所限,他不可能有何作为,必将走向幻灭。作者生平亦是注定满腹才华,却终生不得施展。二者合二为一,成就不朽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茗烟与李贵是《红楼梦》中一对互相映照的奴仆形象。从他们的出身地位、性格特征、对贾宝玉的作用和影响等方面的对比中可知,茗烟出身低微,但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对宝玉追求精神自由、形成叛逆思想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故深得宝玉信赖;而李贵出身根基较好,老成稳重,自觉负责,但略显粗俗,对宝玉起着规劝、制约的作用,因而不得宝玉之喜欢和信任。他们的存在,是对贾宝玉的思想性格和艺术形象的深化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赵玉芬 《南都学坛》2008,28(2):64-65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林黛玉是封建叛逆",她和宝玉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封建基础上"的。到底如何看待林黛玉形象,她到底是不是"封建叛逆",还是应该认真品味原著,勇敢地正视这个问题。从林黛玉的出身、经历,对封建教育的反映,对宝玉读书的态度,对爱情的态度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林黛玉不是一个封建叛逆。  相似文献   

11.
大观园中有三个“宝”,又有三块“玉”。这“三宝”、“三玉”指称一位公子,四位小姐,中心突出,对称鲜明,绝非偶然巧合,而是曹雪芹有意识地将贾宝玉的“宝玉”二字让四位姑娘一分为二的结果。本文主要讨论作者这种做法的原因,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国共合作的目的看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吴新奇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大革命的失败,是指中国共产党方面的失败。关于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史学界近年来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对于大革命失败与国共合作目的之间的关系,很少有专门论述。本文拟就此方面谈谈看法。从共产国际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不是系统、全面研究代词修辞作用的文章,只是想把平时阅读中记下来的零碎材料写在下面,略加分析,目的在于引起对“代词的修辞作用”的重视。 《红楼梦》三十四回,宝玉挨打之后,袭人、宝钗、黛玉三人先后去看他,在安慰、规劝宝玉时,她们各自从自己的身份、地位、同宝玉的亲疏关系出发,选用了不同的代词,细细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认为曹雪芹安排宝玉终于出家未免“小器” ,本文对此提出质疑。论文通过对有关材料的分析论证了曹雪芹并未“小器”。曹雪芹笔下的宝玉形象当是贾宝玉和甄宝玉的组合。贾宝玉出家了 ,而甄宝玉却入世了。甄宝玉当是曹雪芹笔下大器晚成的宝玉形象  相似文献   

15.
<正>《红楼梦》中的《宝玉挨打》一节涉及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观念。在这一节中,贾政因为贾宝玉的言行举止不潇洒、结交戏子、淫辱母婢等行为而痛打宝玉。宝玉的妈妈王夫人闻讯赶来,一把抱住打宝玉的“板子”,哭道:“宝玉虽然挨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  相似文献   

16.
贾宝玉悲剧性格的形成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宝玉先天生成的敏感、易感易伤和懦弱的性格 ,这是贾宝玉悲剧性格形成的内因 ;二是宝玉出生的奇特和生长环境的优裕造成了宝玉任性怨情的性格 ,这是外因。当宝玉遭受了感情和心灵的挫折、亲见亲历了家族亲人发生的一系列变故之后 ,宝玉的悲剧性格和悲剧意识更加突出。这两方面原因互相交织、互相作用 ,共同促成了贾宝玉悲剧性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哲学、心理学、系统论三方面分析了家庭实施幼儿道德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从四方面分析了家庭实施幼儿道德素质教育的优势;着重探讨了家庭实施幼儿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旨在说明“以德育人”是家庭幼儿素质的大根本;家庭道德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新疆语言田野调查中的挫折和失败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以调查员身份两次赴新疆参加语言田野调查,收获很大,也遭遇过挫折和失败.本文从寻求调查对象的配合、集体问卷调查、抽取调查对象等几个方面选取若干受挫和失败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同类调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德育与情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界已把认知与情感、行为的统一,以及运用基本事实说明基本概念和原理等内容作为德育科研的重要课题,如何把情境教育引入德育领域也是其中的一项内容,然而论者殊少。本文论述了:一、品德情境教育的内涵和其意义;二、应把握好的要点这两个方面问题,揭示情境教育具有:突出形象又寓理其中;激发情感并和认知、审美教育融为一体;强化主体作用又与主导作用相结合等特点和优越性,说明它对提高德育实效,以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又能通过广泛的途径,采取多种手段为载体得以普及。  相似文献   

20.
论“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当前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完全对立起来,在逻辑上犯了不可比性的错误。“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否定。作者进而分析了“传统教育”模式在指导思想、内容、形式和功能四个方面的特点,以及“素质教育”在当代提出的社会背景与认识背景,主张要对包括教育目的、方针、内容、方法等在内的整个教育模式进行新的选择。最后,作者分析了以“考试导向型”为特征的“传统教育”的三个内在缺陷,并据此提出了教育观念首先需要转变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