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腹地,明清时期,发达的水运系统使佛山迅速崛起为全国四大镇之一.然而围绕着水资源及其利用,如堤围的修建、涌道的清浚、水环境等问题而不断发生水事纠纷.清代佛山水事纠纷的发生、审判及其结果表明,虽然地方权势已是公共事务的主导力量,但是不能由此推测佛山地方社会实现了自治化.在处理各类有关水事活动的矛盾纠纷,尤其是发生于区际之间的纠纷中,官府仍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与复仇式纠纷解决机制和神判式纠纷解决机制等非理性的方式相比,西南少数民族在历史上也形成了一些更为理性的纠纷解决机制,即调解式纠纷解决机制,它是把纠纷交给当事人以外的第三者进行调解和诉讼审理的一种机制。调解式纠纷解决机制在一般民众的日常纠纷解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他们解决民间日常纠纷最常用的方式。此种纠纷解决机制具有很强...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类社会矛盾凸显,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成为必然。因此为维护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有其合理性和现实价值。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要坚持依法治国背景下的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和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协调,注意发挥民族地区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借鉴西方国家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做法和经验,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配套立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加快,乡村社会纠纷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传统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难以适应新型农村纠纷的需求,这迫切需要我们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乡村社会多元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既要注重完善已有的农村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也要尝试创建一些新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同时还要确保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以及各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之间能实现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社会纠纷化解机制的构建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益的分化和纠纷的增加推动了法治化进程和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的形成与发展.我国的纠纷化解机制建立的时间短,救济通道少,不同纠纷化解机制之间缺乏良好的衔接,亟待进一步完善.建设多元、开放、专业、高效率、衔接良好的纠纷化解机制,培育社会自我化解纠纷的各种方式,是有效化解纠纷的客观要求.要从源头上化解纠纷,必须建构合理的治理结构和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6.
环境纠纷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和社会性等特点,要正确对待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对于真正体现当事人利益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应当赞成,对于变形的和被滥用的多元解决纠纷机制应当抵制。为避免在多元的纠纷解决机制中迷失"自我",应将司法手段明确为解决环境纠纷的最主要方式。因为司法裁决在解决环境纠纷中具有主导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司法的特性要求法官尽可能在办理案件中体现法官职业规则的内涵,从而促进环境纠纷的公正解决。  相似文献   

7.
由于社会发展 ,公民权利意识的高涨 ,现行的医患纠纷解决机制在解决具体纠纷时的滞后性、低效率性等问题凸现出来 ,优化现行的医患纠纷解决机制成为必要。但优化的目标是什么 ?如何优化 ?这是我们研究医患纠纷解决机制优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 ,从现行的医患纠纷解决机制的实体法律规范方面和程序法律规范方面 ,对现行的医患纠纷解决机制的优化目标进行一个基本的描述和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体育纠纷救济机制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纠纷是利益纠缠的对抗性表达.纠纷的性质、特征和所涉地域范围决定着纠纷救济机制的选择、架构和功能发挥;体育纠纷具有复合性、即时性、目的性和规模化等特征,从而制约着体育纠纷救济机制的架构.我国传统体育纠纷救济机制是以行业自助式解决为主,同时伴有法院诉讼、仲裁机构仲裁、其他部门调解等多渠道的他助式解决方法,中国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需要更新传统体育纠纷救济体系,构建出以体育仲裁为主的多层次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9.
英国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环境纠纷也越来越多。传统的解决纠纷方式已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于是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其他有效的解决途径。通过对英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研究,我们应该更多地思考它带给我们的经验。虽然我国目前以调解、仲裁、行政裁决和诉讼为主要表现形态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已初步形成,但是这种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之间远未形成一个功能互补和程序衔接的有机体系。因此,我们必须在制度上重视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与诉讼机制之间的有机衔接,强化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在实践中的有效性,进而达到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与诉讼机制之间的良性互动、互通有无、彼此支持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0.
林事纠纷包括林权纠纷和森林资源保护纠纷。林事纠纷的特点决定其司法救济应当有特殊的制度安排。目前我国林事纠纷的司法解决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林事纠纷的公正有效解决。林事纠纷司法解决机制重构的方向是司法专门化,建立不同于森林法院、林业审判庭的环境法院,以应对林事纠纷对于程序的特殊要求,减轻普通法院的工作压力,满足特殊价值保护的需要。新型林事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的基本内容体现为:组织结构的相互配合,管辖范围的一体化,程序机制的一体化和政策形成机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业水价结构性改革研究:水资源费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费视角下工业水价的结构性调整是实现工业节水和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手段,其调整思路有二:一是改变水资源费标准,二是调整水资源费占终端水价的比重。研究表明,一方面,工业用水中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资源费对地表水需求的影响较地下水需求更大;另一方面,以地表水水资源费和地下水水资源费代替终端水价中的水资源费所构造起来的水价结构放大了水资源费对工业用水需求的影响,其中,通过减少地下水水资源费占终端水价的比重来减少工业自来水需求的作用最为显著。因此,需要加强工业地表水使用的管理,优先通过提高地表水水资源费或降低地下水水资源费占终端水价的比重等结构性改革举措实现工业节水目标。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学前沿问题,综述了中国水资源管理与水系统科学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初步论述了聚焦在水资源的前瞻性、战略性和交叉性的研究的三个发展方向,指出了变化环境的水问题所涉及到水与气候、水与生态、水与环境、水与社会及其联系的复杂水系统问题,强调了水系统科学的发展及其在应对复杂水问题的科学基础支撑与管理的指导作用。建议加强水系统的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创新"、水与气候""水与生态""水与社会"应用问题的综合研究和水系统科学与水资源管理的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重庆市水资源构成与水资源污染的状况出发,在阐述水资源污染对重庆市供水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重庆水资源污染问题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水污染与城市供水这对矛盾的政策建议,以期能从城市供水的角度为水资源污染治理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性启发。  相似文献   

14.
阅读写水的诗文名篇,是对大学生加强水文化宣传和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100篇咏水诗文》即以此为出发点而编写。该书兼顾广义的“杂文学”而以狭义的“纯文学”为重点,精选古今中外咏水名篇佳作,分为“实用之水”、“智慧之水”、“优美之水”、“壮美之水”四辑。比重最大的是展现“水之美”的内容,旨在通过文学引发大学生对于水的审美关注,全面培养“爱水”的情怀。  相似文献   

15.
要实现水利现代化,提高管理水平,首先必须树立水问题的现代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坚持水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其次,要用现代化的水利装备和科学化、信息化的水利管理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依法治水和科学治水,改革水利发展的机制,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安全与发展、防洪与抗旱、开发与保护以及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期正确解决我国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严重和水土流失四大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水利现代化和水利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民法中的水权制度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我国水权制度的特点是政府代表国家行使对水资源的所有权 ,其他自然人和法人行使对水资源的利用权 ,于是水资源所有权的主体具有行政主体和民事主体的双重属性 ,在地区间相邻用水关系中 ,各地方政府作为民事主体在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代表各自所在地的地方利益。本文强调遵循大陆法系的传统观念 ,即将水资源视为土地的孳息 ,对土地的所有权中含有对地上及地下水资源的所有权 ;对土地享有利用权者也有权取得对水资源的利用权。因此 ,我国的水权包括水资源所有权、使用权和地役权 ,在水资源的利用中 ,主要表现为水资源使用权人之间的相邻权关系和地役权关系。  相似文献   

17.
秦巴山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是秦巴山区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对秦巴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环境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当前秦巴山区水资源开发与保护除了水资源的优势开发还不够外,还存在着如水资源利用率低,河流受污染风险高,水质监测预警机制及生态补偿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快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制度建设,完善相应政策,改革流域和河段管理制度,强化依法治水、严格红线管控,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补偿制度,建立水污染应急管理机制,依托现有的水资源优势、创新水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水平井出水方式及规律研究薄弱的问题,以某油田某区块的地质参数为基础建立典型模型,对线状脊进整体水淹、点状脊进整体水淹和点状脊进点状水淹几种较典型的水淹规律应用含水变化率及水油比导数进行研究。得出:(1) 点状水淹规律:对于跟部单点状见水,含水变化率和水油比导数曲线相对光滑,只出现2个明显见水点;对于中部单点状见水,含水变化率和水油比导数曲线出现3个明显见水点;(2) 多点见水水淹规律:对于多点见水,含水变化率水油比导数曲线所出现的峰值与见水点数成正比;(3) 线状见水水淹规律:对于线状见水,含水变化率和水油比导数曲线出现明显台阶状,且台阶状的大小与高渗条带的长度成正比;(4) 从见水时间来看,点状见水无水期和低含水期较多点见水和线状见水长。不同水淹模式下生产动态特征的研究为使用生产动态特征判断出水位置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苏轼对水利事业的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在长期的治水过程中,他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水利知识,形成了自己的水利思想。正确的水利思想是苏轼历次治水实践都能取得较好成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水利碑刻是研究水利史,特别是水利社会史必不可少的资料.水利碑刻记载的内容众多,如地方水规、水法、水利纠纷的解决过程及处理办法等,这些碑文在基层社会水利管理和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一方面有助于缓和基层社会因水利争夺而引起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有团结、教育和警示当地民众,以维护基层水利社会秩序的作用.文章基于上述认识,对清代河西地区的水利石碑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其所呈现内容的特点以及所发挥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