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建立与大工程观相适应的基础化学课程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工程观”教育是高等化学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它要求工程教育提供综合的知识背景,强调工程的实践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化学工程等工程专业的整体培养方案中,基础化学课程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过对基础化学课程的整合,实行差异化的模块教学,加强基础化学的实验教学以及与其它学科的融合等措施,构建与大工程观相适应的基础化学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就教育部完成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及本科专业大幅度调整后,针对原精细化工、无机化工(化工工艺)合并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新专业如何定位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成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以地理科学发展趋势、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需求的新特点为依据 ,面向现代大学教育观、人才培养观及教学中的基本问题 ,遵循“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分流培养”的原则 ,建设三维立体结构的课程体系 ,并相应进行选课制度改革与相关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体系包括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和创新教育的保障机制两大部分,其中,培养方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保障机制是创新教育体系实施的保证。制定符合培养创新人才要求的培养方案,应确立"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倡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两渠道、三结合、多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教学课程体系,构建课外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创新教育保障机制构建时,应注重管理保障机制创新,正确处理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包括以下两方面:(一)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本专业课程体系框架由通识教育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领域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构成。本专业课程体系特色包括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结合本校实际,开设2个稳定而有特色的专业方向;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注重课程生产上的实用性,并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先进性,适当增加选修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本专业强调基础理论教学和全面素质培养,适当拓宽专业覆盖面,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研究提出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和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本专业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成都大学外语系始建于1978年,自建系以来已经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培养各类英语专业人才2500余人。成都大学外语系在英语教学改革进程中注重创新,形成了“以基础课为核心,方向课为特色,必修课、限选课与任选课有机结合,一、二课堂互为促进”的英语实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既强调本学科知识的学习与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同时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与良好品格的塑造,所培养的学生深受社会的普遍欢迎,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成都大学外语系现有教职工4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41%,另聘有客座教授及外籍教师。该系教师专…  相似文献   

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目前已发展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与自动化两个专业,原电气专业包含的课程内容相对变窄,强电特色需要突出的转变,把原来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改变为由公共基础课-一级学科基础课-二级学科限选课-二级学科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组成的新的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更加符合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扩展了大学生的就业面。  相似文献   

8.
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和保障。从湖南城市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着手,以实施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主线,确立了实践教学改革新思路。从面向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三个方面,构建了一套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从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等方面探索了一条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新途径,并经初步教学实践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特点,结合培养方案,在完善理论课程体系的前提下,重构了课内实验模块、课程设计模块、课外创新模块、毕业论文模块的实验(实践)体系.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将有效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力学基础课是工科专业的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知识的应用型工科人才,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与“大工程、大德育、大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相结合,按模块化构建力学基础课教学体系框架,对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创新,以期夯实学生力学知识基础,提升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工科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测评体系与测评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生工程能力考核、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既不同于课堂理论教学,也有别于实验教学;开展工程能力培养测评体系与测评方法研究,是关系到如何正确地认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培养系统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的核心问题。本文提出了高等工科学校学生工程能力的评价原则、内容和指标体系,并根据综合模糊评价理论,提出了具体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加强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程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我国工程教育存在着硬件投入严重不足及软件欠缺的弊端.只有加强工程训练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硬件设施建设,完善实习文件、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并且加强考核,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工科学生大工程意识的培养与素质拓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的今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高校改革的关键和重点。在分析核心能力和工科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基础上指出,大工程观念将会对现代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新的标准与要求。为此,引入21世纪备受企业欢迎的员工素质拓展培训方案,并结合应用型工科高校的特点进行具体实施,以提升工科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塑造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了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开展了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实践训练项目。经过两轮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主动性、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作意识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时代对高等学校提出的迫切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主要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对工程训练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工程训练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实践应用的效果看,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文章认为,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系统思考"能力,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引入课堂教学,建立学习团队,开展团队学习,是培养学生"系统思考"能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可以从六个方面着手:建立新型培养模式和创新教育激励机制、加强学科及学科群建设、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研讨氛围、正确界定研究生的创新成果、建立创新教育管理及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浅析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而开展创新思维的训练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学习创造技法和进行实践活动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研究生培养中,结合研究生的特点,充分利用国内外创造教育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营造宽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建立规范但又灵活的管理运行机制,将能更好地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并开展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9.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然而,传统教育模式、陈旧的教学内容及教学体系、中国文化传统惯性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培养创新人才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深化教育改革,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手段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创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育,创新载体以及提高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等等。  相似文献   

20.
软件产业迫切需要大量的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为适应社会需求,高校应不断完善和深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让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软件人才的培养过程,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建工程创新型教师队伍,保障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在课程教学改革上,可引入先进的 CDIO 工程教育理念,构建一套以项目为核心、以学生团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体系,同时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形成一套注重过程评价的学生考核体系.同时要继续完善和深化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切实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一批科研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软件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