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培养高校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意义所谓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学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或学校教育要求.为了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而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鞭策、自我激励以及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一种教育能力。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其意义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需要通过自我教育来完成。大家知道,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过程中,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否定的,教育者通过主动施教使受教育者按照教育者的要求去做.但是,教育者的目的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三条规定,“师范院校毕业生必须按照规定从事教育工作”,充分体现了高师学生的特点——职业早期定向性。这就要求学生较早树立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的理想,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从事教师职业本身的内在要求,加强职业品德修养和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 一、必须重视高师学生职业定向的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高师学生的自我教育,是指学生为了未来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为了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它的前提是学生把自己看成既是教育对象,同时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表现在认识方面应有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在情感方面应有自我体验、自我激励、自我悔恨;在意志方面应有自我誓约、自我命令、自我控制;在信念方面应有自我鉴定、自我监督、自我修养;在行为习惯方面应有自我训练、自我检查、自我调节等。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教育能力,一是受教育本人的自我修养能力。为了提高受教育者之间相互教育的能力,要建立有教育效能的学生集体,并且培养自我教育的带头人。使学生的集体成为相互学习、相互教育的场所,在集体  相似文献   

3.
自我教育,指个人以自我为对象而进行的教育,它以教育者的教育影响为外部条件。青少年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跟其他社会对象不同。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者的外部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受教育者“接收——反映——内化——行为”这样一个自我教育过程才起作用。教育与自我教育是辩证的统一体。教育只有以培养青少年自我教育为出发点与归宿,才能产生巨大的作用,脱离自我教育的教育必定是无生命力的形式主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人接受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只有学会自我教育,人才能时时、处处获…  相似文献   

4.
在大学生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指学生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自觉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与完善,大学生的自主观念、民主观念、参予意识不断增强,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不能只采取“教育者讲,学生听”的高度统一而单调的模式。而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规格的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中,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要深刻认识德育的地位和作用,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将它置于教育规律的范畴内来研究。  相似文献   

6.
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的人。江泽民同志在国庆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提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已把德育推到了显著的地位。学校除了专门开设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外,还将德育与各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是时代所趋。1987年9月国家教委批准发行的”《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  相似文献   

7.
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和形成规律,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能动的认识、体验、践行,从而形成他们一定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是教育者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与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实践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青少年向着什么方向发展,一方面取决于外界的环境和教育;另一方面还取决于个人主观努力的程度,即自我教育的水平。教育者的任务不仅仅是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引导青少年进行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9.
一、自我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途径,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我教育是指大学生了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自觉进行的思想转化和控制活动,是通过自我内部因素自己接受先进的、正确的教育影响,抵制和克服消极影响,它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自我教育能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符合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按照社会标准与规范办事,形成良好的品德,而在传…  相似文献   

10.
所谓“悲剧教育”,就是指教育者将美学范畴中的“悲剧”直接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借助悲剧具有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这一美学特征,震撼受教育者的心灵、激发受教育者的斗志、陶冶受教育者的性情,从而实现辨明是非、培养情操、提高素质之目的的一种教育形式。悲剧教育...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课是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目的的一门基础工具课。语文教学就是为了要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的一种影响,侧重进行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正如《中共中央关於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所概括的那样:“德育即思想和政治教育”。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是由语文教学原则所决定,也是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说:“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极重要的一个因素,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教育”。他言简意赅地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德育教育仅凭教师的讲授或者父兄的训诫都是难以奏效的,必须通过被教育者思想的直接参与,经过认真地反复地思考、领会,进行独立的精神活动后,才有可能将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见解,进而形成良好品德。如果没有被教育者的参与,就不可能去接受教育,更不可能转化。这种转化,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结果。然而,自我教育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我们教育者,特别是班主任的大量耐心细致的引导工作,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3.
国外中小学德育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中小学德育述评陈昭文中小学德育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成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第50页)...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模式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理想模式本来是教育者——社会主导价值观——受教育者的线性模式 ,但由于三个要素之间矛盾和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则表现为一个由各阶段的线性模式组成的三角形模式。通过模式化分析得到如下启示 :社会主导思想价值观的确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起点 ;教育者施教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影响性及其自我教育的启发性 ;教育者、受教育者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等主体性因素可能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实质上是社会主导价值观和教育者、受教育者个人价值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6.
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过多地从"教育者"而不是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对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缺少研究,这成为减弱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因素之一。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有必要对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进行研究,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原则和模式,从认知突破与实践体悟、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教育与自我教育出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出现的困惑、迷惘甚至是不解,应引起高度重视,注意把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走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探索有效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 道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以期把社会意识与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从而培养和造就出教育者所企望的具有先进的思想、高尚的德性和积极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动的道德行为主体。这种“转化”工作,是将外界的教育影响内化为只有主动性的个体的精神财富的一个复杂的教育和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包括反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思想和道德,与一切腐朽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为此要培养学生道德思维、道德评价能力,以识别、抵制各种腐朽的思想影响。”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可塑性大,在良好  相似文献   

19.
何谓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教育在生产力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个问题明显地提了出来。我们师范院校的学生肩负着启迪人生、开发科学、培养接班人的重任,有必要用马列主义观点辩证地分析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正确认识和探讨教育的本质,提高做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发展作出贡献。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实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活动的过程,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服务的人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美术教育功能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术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提高教育者的全面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1 )有助于加强德育工作 ,以美辅德 ;(2 )有助于发展受教育者的全面思维 ,使受教育者的智力潜能得到发展 ;(3)能激发人的活力 ,使人心灵手巧 ,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地发展。 (4)能陶冶情操 ,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5)能促进人的科学思维 ,有利于社会科学的发展 ;(6)使受教育者开阔眼界 ,扩大知识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