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一系列矛盾、困难.要立足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确立市场取向的目标模式.解决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主要出路在于: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发展小城镇,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以及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2.
重庆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与农民增收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庆市现有农村人口2 300万人,农业劳动力1 300万人,但其中却有400万富余劳动力处于失业和隐性失业状态。转移农村劳动力,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既是重庆市农村工作面临的巨大压力,也是重庆市农民增收的潜在优势。要把这种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只有通过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调整农业结构,组织劳务输出和发展小城镇战略,促使农业富余劳动力内部转移、就地转移和跨区域转移,并使之充分就业,这对于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结构性变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进行研究 ,认为向农业深度和广度进军、发展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建设小城镇、向非农领域转移都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从普遍意义上讲,就是人口和经济要素在一定范围内聚集和组合的过程.这个过程越短,城市化进程就越快.我们应按照多种转移形式并存、以就地转移为主的原则,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开拓出可行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我国需要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巨大,任何单一途径都不能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借鉴刘易斯与托达罗两个不同的劳动力转移理论,我国梯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选择是扩张大中城市就业容量,促进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扩张小城镇就业容量,促进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依托扩张农业内部就业容量,促进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脱贫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根据新疆统计年鉴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新疆城市化水平低,城市体系规模结构不合理,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困难,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择业观念和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影响劳动力向全国范围转移,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较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竞争力差、稳定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职业素质不高,进而提出职业素质教育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短期培训最主要的内容和最关键的环节的观点,构建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素质教育内容体系,提出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 ,伴随着这一社会转型出现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由于深刻的历史根源和众多的社会因素 ,导致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涌现 ;农村内部、乡镇企业和城市化运动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成本以及城市自身就业压力巨大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我国应积极探索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社会经济现象.引导其有序转移,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回顾20多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历程,制约其顺畅转移和合理流动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现行的一些管理制度.本文从我国现行的户口管理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聚集、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制约进行分析,阐述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难点。“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把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完善农村成人教育的培训机制,以提高农村劳力就业竞争力为重点,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