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低流动,持续贫困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取向调查为基准,从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取向现状、转移就业态势、制约转移就业因素三方面调查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低流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城乡文化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不仅关乎经济的发展,而且对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融合、文化交流和各民族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总体目标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具体措施,加以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方式及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产业比较单一,没有更好的致富途径,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转移.向外转移的过程中经济动因是主要的因素,文化动因也具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政府为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项惠民措施。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更重要地的是能够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使之脱贫致富。在转移培训中,云南省红河州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和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订单式技能培训、涉农工种技能培训、就地就近转移培训、扶贫帮困等培训,探索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高考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在新疆实施多年来,虽为少数民族提供了平等的教育机会并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极大地推动了新疆民族教育的发展,但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新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发展,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在国内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深入分析现行高考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弊端,加大对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投入,改革现有的高考制度,对推动新疆的民族教育和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景东县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新农村建设以来,少数民族山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促进了少数民族村民生活便利化和丰富化,但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严重缺乏导致山区农户生产生活成本高的现状仍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因人际网络少,知识、技能缺乏和适应性弱等诸多因素制约,少数民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十分困难,从而抑制了农户靠劳动力转移改变生存困境的努力.由此可见,少数民族贫困是抑制型贫困,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应以消除抑制型贫困为重心进行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7.
印度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印度政府对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教育、就业、资源开发与保护、农村建设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采取了多种政策和相应的帮扶计划,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印度的做法对我国少数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我国应当在政治上提升少数民族的参政议政权;制定并实施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和促进少数民族就业的政策和帮扶措施;建立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的利益保护与补偿机制,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发展并努力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就业与全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要树立科学的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就业观、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就业的质量和效益、发挥云南境外输出的区位优势加大省外和境外输出力度、健全完善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就业的组织体系和制度措施、结合民族文化优势打造云南劳动力转移与劳务输出的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9.
新疆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和区域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同时以汉族和少数民族为主要人口的区域经济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多重经济结构转换的协调推进是新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建立多重经济结构转换良性互动机制是新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南疆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是多重经济结构转换协调推进的“瓶颈”。增强南疆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建立“参与一分享发展”机制是促进新疆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多重经济结构转化,协调推进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前,我国建立以城乡分割户籍管理制度为基础的劳动力计划管理体制,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改革开放后,劳动力就业体制改革成效显著,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但目前全国各地仍然存在约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体制性因素,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农村劳动力市场化改革问题,全面深化就业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11.
甘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牧民人口比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宗教意识和传统观念浓厚,生计方式变迁导致的文化适应困难是制约甘肃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观因素;甘肃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化、市场化程度较低,劳务输出机制不健全等是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客观因素。高度重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民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市场化、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健全劳动力转移相关配套制度是有效解决甘肃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族地区现行劳动力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地区本身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根本性的途径就是以“输得出、能提高、志为乡、造和谐、领致富、农繁荣、民兴旺”范式的新型劳动力转移观来引领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的实践。而以这种新型劳动力转移为视角审视民族教育,可以看出,民族教育具有教育环境的复杂性、教育目的的特殊性、教育对象的针对性、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教育方式的多样性等特征,在树立和践行这种新型劳动力转移观中具有促进民族地区劳动者的个人发展、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民族意识、弘扬少数民族的民族价值观、增强其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提要]促进流动劳动力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基于2018年流动人口调查数据,测度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就业质量,采用多水平模型探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背景下教育对民族地区流动劳动力就业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民族地区流动劳动力就业质量总体偏低,教育对劳动力就业质量产生显著促进效应;教育人力资本对省内流动劳动力的就业质量促进效应大于跨省流入劳动力;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能显著提高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质量,缩小不同民族群体的就业质量差异。民族地区要提高中等教育普及率和质量、激励少数民族人口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进而提升就业人口受教育水平,依靠“扶智”策略推动流动劳动力更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4.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进程:转移主体素质的制约;待转移劳动力观念的制约;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稳定性制约;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的制约等。为此,本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民族高等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就业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的落后根本在于核心就业能力的差异.应通过大力发展民族高等教育消除少数民族与汉族间核心就业能力的差异,使得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劳动力纵向分割趋于一致,实现少数民族全国范围的跨区域的流动和迁徙,才可能改变世居和聚居的传统模式,从而最终解决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是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地区,自2013年以来全国已完成8900万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精准扶贫在各地广泛实施。文章采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状况家庭调查数据(2011年),对新疆、内蒙、宁夏、青海、广西、贵州和湖南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城乡贫困分布状况和贫困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绝对贫困标准和相对贫困标准下,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少数民族的贫困发生率高于汉族,但城市表现出汉族贫困发生率和少数民族贫困发生率在不同地区各有高低的情况。在不同年龄组中,民族地区农村1660岁劳动人口的贫困发生率最低,儿童贫困发生率和老年贫困发生率因不同地区和民族表现出了差异性。城市汉族和少数民族均是老年贫困发生率最低,城市劳动人口贫困发生率居中,城市儿童贫困发生率相对最高。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提高以及农村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和城市就业都会减少城乡贫困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7.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转移是一种重要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内地城市是新疆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重要目的地,经济型流动人口是主要流动类型,流动方式包括自发的人口流动与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新疆少数民族人口流入内地有效地扩大了民族交融的内容,整体是一种和谐的关系,但也存在着局部的冲突与摩擦,而城市社会的排斥与新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文化差异,则是影响民族交融的主要因素。加大对新疆少数民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形成混合居住模式则是扩大民族交融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加快实施基础教育水平提升计划、稳步提高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质量、严格实施高校就业一把手工程、完善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保障、强化民族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创新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等方面,提出稳步推进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多地少,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农业经济占有比重较大,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技能素质普遍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成功转移对渝东南乃至重庆市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阐述了渝东南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现状、主要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加快实施基础教育水平提升计划、稳步提高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质量、严格实施高校就业一把手工程、完善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保障、强化民族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创新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等方面,提出稳步推进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