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11月,中央做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决策。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补短板"出发,以西部地区财政支出效应为研究对象,根据西部84个地级市2004—2013年的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财政分类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财政的发展类支出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民生类支出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基于广义矩估计和面板门限模型的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作为发展类支出主要形式的基础设施投资,对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该影响因发展水平的不同存在差异。西部财政应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提供与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先行成本;基于西部地区的不同类型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不同的特点,做到精确投资;同时关注民生财政支出。  相似文献   

2.
优化财政支出的空间结构,对于提高财政农业支出效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运用空间Panel方法对我国财政支农投入的空间格局与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总体上财政支农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依赖性,相邻地区财政支农投入的增加能够引致本地区加大财政支农的投入.因此,在划分中央、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决策权时,应对财政支农投入空间外部性给予充分关注.同时也表明:以往以税收竞争为主的地方政府竞争模式.逐步向包括提供农业基础平台服务的公共服务支出竞争过渡.上述结论的得出为最优政府分权规模的确定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将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集聚同时纳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理论阐释及实证检验新型城镇化和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新型城镇化显著抑制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产业集聚显著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检验发现:新型城镇化能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效应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通过农业要素配置制约效应和非期望产出增长效应抑制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集聚的交互效应或协同作用能有效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4.
基于财政分权下政府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博弈,从理论模型分析了政府产业引导与产业自身调整间的非合作博弈的发生、造成产业结构调整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上的异质化效应,并应用2004—2017年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环境污染程度较低时,财政分权的施行将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当环境污染程度较高时,财政分权的施行将不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财政分权主要通过税收竞争与财政环境补贴和支出双重路径影响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借此,对在区域财政分权背景下动态调整区域财政体制与产业绿色发展转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TOPSIS熵权法构建新型基础设施指标体系,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新型基础设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基础设施不仅直接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且可以通过传统基础设施和民生基础设施间接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传统基础设施的中介效应大于民生基础设施的中介效应;门槛效应显示新型基础设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变化特征,当新型基础设施跨过门槛值后,作用力度显著增强;新型基础设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无论是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新型基础设施均对其有显著提升作用,且对北方地区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基于以上研究,文章提出应加快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积极推动传统基础设施和民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区域差异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从要素分类的角度看,新要素、创新要素、制度要素等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最重要的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须降低对一般生产性要素的依赖,提高新要素、制度、改革和创新等管理要素的贡献率,既要通过存量调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更要在科技创新、制度变革、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做文章,依靠存量调整、增量支撑、要素升级、制度变革和科技创新等路径推进。  相似文献   

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绿色金融在推动经济绿色增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构建了三种空间权重矩阵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论如下。(1)绿色金融和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2)绿色金融不仅能提升本地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还能提升邻近地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3)环境规制加强了绿色金融对本地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减缓了对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4)绿色金融对东部地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绿色金融对Ⅰ型及以上大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大,Ⅱ型大城市次之,中等城市最小,对小城市未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4—2019年我国省际层面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影响贸易开放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贸易开放显著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贸易开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基于环境规制的双重门槛效应,当环境规制强度处于一定合理区间时,贸易开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由负向转为正向促进作用;贸易开放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中西部内陆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且均存在基于环境规制的门槛效应。为发挥贸易开放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应制定严格的环境规制政策,推动各地区生产方式绿色化,促进绿色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9.
孙献贞  李言  郑芳 《调研世界》2023,(10):24-30
本文从要素配置效率和人力资本积累视角构建数字创新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将全样本微观层面ICT专利申请授权量数据汇总到省级层面衡量数字创新,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探讨数字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推动技术进步和提升规模效率。在计算机类数字创新、沿海地区、南方地区等情形下,数字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更显著。在2008年之后,数字创新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对规模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数字创新将通过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加速人力资本积累渠道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数字创新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消费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服务性消费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以服务性消费为出发点,测算了2013—2021年806个战略性新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探析了服务性消费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服务性消费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本土市场规模与技术创新在两者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端服务性消费、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赋能作用更加明显,非国企全要素生产率受到的影响较其他企业更明显。因此,居民服务性消费规模的扩大能够有效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0—2018年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DEA Malmquist模型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得益于技术进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样本期间实现了小幅增长;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农村人口老龄化会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同时也会通过劳动力供给效应和科研投入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显著的阻碍作用。此外,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还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农村人口老龄化对中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会显著阻碍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应该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大力推广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以及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地区就业和创业等途径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保险是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助推器。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绿色发展水平的度量,运用超效率SBM模型结合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保险可以显著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每增加1%,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将会增加0.024%,农业保险能够促进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机制分析发现,优化要素配置是农业保险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机制,但农业保险对推动中国农业绿色生产前沿面的扩张作用不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农业信贷薄弱地区、西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以及土地流转率低的地区,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农业保险具有绿色普惠效应;同时农业保险能够促进免耕、精播少播以及秸秆还田等绿色农业技术的应用。基于此,从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推出绿色险种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宁夏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农业支出是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笔者以1986年至2007年宁夏农业财政支出数据的变化作为主要指标,实证分析了宁夏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力度与结构状况及其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实际效应。根据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与启示:第一,从财政农业支出力度来看,虽然宁夏财政的总体实力有限,但相对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农业财政支出维持在并不低的水平,第二,建立财政农业支出稳定增长机制,强化其对农业投入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4.
体育用品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相当体量规模的重要产业,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2004—2013年15个省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3.7%,技术变化是增长动力源泉。基于动态面板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主营业务收入区位熵、企业平均资产规模、区域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均对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指出,新常态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应坚持走集群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7-2017年沪深两市上市企业的数据集匹配宏观数据,实证检验财政科技支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不单考虑财政科技支出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特征和机制问题,还考虑了地方政府激励结构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研究发现,财政科技支出强度的提升,有助于企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在界分企业属性、生命周期特征的条件下,财政科技支出的全要素生产率驱动效果展现出了明显的异质性。进一步地,财政科技支出可以通过宏观、微观要素全面地影响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特别地,合理有效的政府激励结构,是发挥财政科技支出效用的重要条件:存在政府考核压力下的财政科技支出,其使用更加合理有效,进而能够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带来裨益;地方政府的运行效率越高,同样能够驱动财政科技支出的合理使用。有鉴于此,想要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不单需要考虑到财政科技支出传导的宏微观机制,还应当在调整合理有效的政府激励结构、提升政府运行效率上做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农产品贸易提升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8—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农村金融发展的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产品进口贸易和农产品出口贸易均有利于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提升作用更大;(2)相比农业绿色技术效率渠道,农产品贸易通过促进农业绿色技术进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提升作用更强;(3)农产品贸易可以通过推动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积极作用,即存在农产品贸易→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机制;(4)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基于农村金融发展的双重门槛效应,在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由低变高的动态过程中,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逐步增强。因此,要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提升,一方面离不开农产品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充分结合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实际状况,施行差异化的农产品贸易政策,以充分发挥农产品贸易的正向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针对财政农业支出效率问题,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支农贷款量作为基础对象,配合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分析了财政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效率的相关性,提出要增强财政农业投入的透明度与独立性,整合财政金融两种支农力量等建议。研究结果为建立完善有效的财政金融支农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聚驱动粮食高质量发展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业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双重视角,探讨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及其与 粮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关联,使用 GML指数、动态面板和中介效应模型对其作用效果与机制进行 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产业集聚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非线性的“倒 U”型关系,内部规模经济、资源 共享和技术溢出是产业集聚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渠道,规模报酬递减、资源共享不足与技术锁 定会显著抑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从现实来看,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促使中国粮食发展质量得到 持续改善,但目前集聚水平远未达到“倒 U”曲线拐点,利用集聚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尚有较大空间。 因此,通过适度规模经营、资源共享和技术溢出等中介机制充分释放集聚规模效应,实现绿色全要素生 产率持续稳步提升,是推动粮食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相似文献   

19.
发展绿色金融既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举措,也是赋能企业绿色转型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构建多期DID和DDD模型,利用2010—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绿色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绿色金融通过促进技术创新与缓解融资约束两个中间机制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这种影响在不同融资需求、产权性质、发展规模的企业之间和“两高一剩”与非“两高一剩”的行业之间存在显著异质性。为此,进一步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持续增加绿色金融产品供给,加大对中小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帮助企业有效缓解融资约束,对于全面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0—2019年苏浙皖地区县域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动态DEA-malmquist模型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进行测算,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政策效应,进一步分析其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苏浙皖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大部分处于有效率阶段,并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助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不同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应推进农业技术进步效率的提高,加快苏浙皖地区一体化进程,精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采取差异化政策等实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