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的长篇小说《长沙白茉莉》再现了“大革命”失败至1930年间上海作为摩登都市的多重面相。在重构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摩登与都会传奇上,消费型的物质文化、“颓加荡”的欲望风习及对“青帮”形象的塑造等开拓了海派文学的叙事空间;在对一代怀揣“上海梦”的青年的情爱体验传达上,上海摩登欲望视野下的各式女性挑战传统男女情爱伦理关系,呼应享乐主义性观念的变革等,传达了身陷欲望“围城”的一代青年的人生困境;主人公赵克明历经考验最终拒绝上海摩登而选择革命,以此作为一般意志不坚的革命青年遭遇上海摩登的声光化电之后的超克之道的叙写法极有深意。黄仁宇的历史想象丰富并大大拓展了现代时期海派文学的叙事空间。  相似文献   

2.
以李欧梵《上海摩登》为叙述资源,从都市文化的现代性想象、上海现代性的文学阐释和特立独行的批评风格三个方面阐述李欧梵文化批评的现代性,引导研究者对现代性构建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3.
现代都市的"颓废"书写——穆时英小说创作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穆时英的都市小说以其对上海洋场颓废生活的独到表现引起了各方关注,成为摩登男女的阅读时尚和现代派文学的代表性文本.穆时英小说的颓废色彩主要表现在都市的物质空间、消费生活和女体修辞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都市里的家族>和<流浪都市>两篇小说为例,分析了现代都市中对知识女性"现代形式"的几种误读.伴随着社会转型和道德价值体系的重构,都市的浮躁使得现代知识女性对自我价值及实现形式失去了正确的判断,亦使社会客体对现代知识女性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准则等方面的群体取向的解读出现偏颇甚至错误.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革命文学"以及部分左翼文学,在文学史中常被概括为"革命加恋爱"现象.从都市文化研究的角度,探讨形成这一文学现象的深层原因.进步青年的激进心理形成于都市景观的视觉对比,而只有亲身流连于都市生活,在对都市意象的符号化把握中,才能产生出新的书写形式.对这些作者来说,激进心理和都市空间的欲望机制纠缠在一起,形成了"革命热情"的一大源头,同时其意识和创造力又受到了空间感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海派文学是在中国古代市井文学精神和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相结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开埠后的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都市文学,题材广泛,流派纷呈,宽容趋时,勇于创新,反映了都市市民多元的文化需求。在21世纪,我们应该弘扬海派文学精神,创新海派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荒原>是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T.S.艾略特的惊人之作.在诗中,艾略特刻画了一幅现代文明颓废的图景,深刻揭示了现代社会精神的"荒原".这首诗成功之处并不仅仅在于象征手法的运用,而是整首诗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从不同侧面、全方位地展现了主题.  相似文献   

8.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追溯古希腊悲剧的起源,根本目的在于对西方现代性问题进行诊治.西方现代性问题主要是现代启蒙理性所导致的生命的衰弱与文化的分裂.尼采通过对古希腊悲剧的分析、理解,呼吁悲剧精神在现代的再生,以救治欧洲现代文化中的精神赢弱,并由此提出艺术形而上学的理论构想来寻找文化的整合性力量.  相似文献   

9.
鲁迅及其作品是张承志创作的一个重要参照,<致先生书>、<再致先生>、<鲁迅路口>三篇文章集中体现了张承志关于鲁迅的一些基本观点.在尊重文学的历史事实基础上,参以本人极为个性化、情感化的描述,张承志凸现出了真实的鲁迅形象,也延续了鲁迅文学及精神传统.在接受和思考鲁迅的过程中,也显示了张承志作为一个作家的深情和一个历史学者的严密.  相似文献   

10.
从儿童欣赏视角分析神魔幻想小说<西游记>的文学魅力,指出孙悟空的"人性"主要表现为"童心童性",<西游记>切合儿童接受心理、吸引儿童的四大因素是幻想世界的诱惑、英雄情结的表达、叛逆心理的宣泄、游戏精神的发扬.通过与西方幻想小说<哈利·波特>的对照,指出成功的儿童幻想文学应该走进儿童独特的生命空间、表现儿童的生命冲动和欲望.<西游记>给中国的幻想文学提供了民族化、儿童化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句法结构看“钦定本”《圣经》的文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钦定本"<圣经>以其独特的文体对17世纪以降的英国语言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现代英译本<圣经>为参照,对"钦定本"中句法结构的运用进行了抽样考察与分析.认为"钦定本"具有语言简洁、文体正式规范、结构精简且灵活多变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2.
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在写作精神上受到了中国传统史学著述精神和西方史学研究思想的影响,在叙述方法和艺术标准上以文学本位观念为出发点,他的文学史研究是带有史学精神影响痕迹的对文学发展进行自主叙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战争和人>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对西方话语强权回应的个例.但本土文学自我确认的焦灼,使小说在民族化文学营造成功的同时,也出现偏离现代中国文化言说体系而皈依传统文言的失误;个人亲历的体味与作者政治意识,是构成作品"史诗性"表现瑕瑜互见的原因.本文通过对作品得失的分析,对当今中国文学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文学中的"渔夫"(或渔父)形象产生于不同的土壤,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存在原因、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大致而言,中国文学中的渔父具有隐士的特征,而西方文学中的渔夫形象堪称智者.他们身上,体现出中西方不同的哲学意蕴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5.
施蛰存将自己所掌握的西方文化资源组织进小说叙述之中,勾勒出一幅独特的上海都市线条。然而,他笔下这个对现代都市共同体的想象中,渗透着传统的情怀,他在对西方创作手法的迎与拒双向运动中不断增强着迎纳过程中的心理承受力。因此,上海对于施蛰存的意义,不在于提供了有关写作的对象,而在于快捷地提供了新异的西方观念,施蛰存在上海都市中,烙印上了一个都市外来者的身份印记。  相似文献   

16.
在晚清现代白话的酝酿期,北京小报以“口语白话”、上海小报以“松动文言”作为各自的语言基础,参与其间。后虽受到“五四”欧化白话的影响,却始终沿着自己的“语言文化轨道”前行。两地小报逐渐减弱或变化口语和文言的成分,至20世纪40年代,北京小报完全融入现代白话之中,上海小报则形成文言、白话、上海方言混合的局面。究其原因,与两地小报的历史渊源,市民读者和小报文人的文化水准、文化立场,及所处语言环境的制约性有关。小报语言与北京市民的“吟味”品位,和上海市民的摩登时尚精神正相联系,对营造两地现代都市和市民生活方式的氛围都已尽历史责任。证明了“口语白话”、“松动文言”与“欧化白话”三者长期共存,互相参照,才是现代汉语实际的生成状态。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都市的畸形繁荣,都市文学逐渐兴起。现代都市作家一方面被都市文明所代表的现代性而吸引,另一方面又常常站在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审视和批判具有“异质性”的都市文明,尤其是都市文明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发展的负面效应。因此,这一时期的都市小说在主题表达上,往往呈现出一种与现代西方文学及中国传统文学都迥异的特质,一些极具都市文化特性的异化主题、漂泊主题、性爱主题等,在小说的表达上,都带有明显的现代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纠缠的痕迹。正是在这种纠缠与挣扎中,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现代都市文学的主题表达,具有一种独特的现代性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8.
<海上花列传>是在近代上海都市崛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一背景影响了<海上花列传>的文本建构,使它突破传统市井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叙述结构的新探和艺术形象的塑造这两个艺术层面拓宽了中国都市小说的艺术之路,彰显出一种强烈的都市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19.
从儿童欣赏视角分析神魔幻想小说<西游记>的文学魅力,指出孙悟空的"人性"主要表现为"童心童性",<西游记>切合儿童接受心理、吸引儿童的四大因素是幻想世界的诱惑、英雄情结的表达、叛逆心理的宣泄、游戏精神的发扬.通过与西方幻想小说<哈利·波特>的对照,指出成功的儿童幻想文学应该走进儿童独特的生命空间、表现儿童的生命冲动和欲望.<西游记>给中国的幻想文学提供了民族化、儿童化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一 “都市小说”的概念,在不同的研究者笔下,外延是不一样的。如同对“乡土小说”的界定一样,“都市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上类的概括,很容易发生理解上的歧异。有些论者在界定中国现代都市小说时,是以西方近现代都市经济形态作为参照的,这就势必把一部分带有浓郁都市风味的传统都市小说排除在外。本文无意作这种狭义的划分。我们所要论及的现代都市小说只是基于这样一种界定:即具有较为鲜明的都市地域特色和较为鲜明的都市文化意识。这就意味着,我们所要考察的“都市小说”主要是一种文化概念,它不以物质、经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