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华文明从萌芽时期就带有明显的人文色彩,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主要线索是围绕世俗建筑展开的。"象天法地"是中国古代建筑始终遵循的根本法则,但随着"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逐渐深化,象天法地的切入点也随之改变。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手法从模仿"天象"到模仿"仙境",再进一步发展到建设人间秩序、追求生活品位,经历了从"象天之形"到"象天之意"再到"象天之理"的发展过程。建筑的尺度从与天接近逐渐变得亲切宜人,建筑风格从神圣庄严逐渐变为充满生活情趣。中国古代建筑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个从"天上"回到"人间"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张茉楠 《21世纪》2012,(12):9-10
中国经济体量的爆发式增长令世人惊奇,然而迅速成长变化中的中国,如何看待、定位自己现实与未来的发展路径?如何选择新的国家盈利模式?需要我们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增长与发展、效率与公平是经济学研究永恒的主题。近些年来,从"中国奇迹"到"中国经验",从"中国现象"到"中国精神",从"中国模式"到"中国道路",与"中国"相关的热度与中国经济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也是科学发展理论,是马克思发展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根据马克思的理论模式"范畴-群-系列-体系"和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从基本概念"发展"进到"科学发展",从"人"进到"以人为本",并上升到整个理论体系的概念、逻辑发展的阐述.其中,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和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四部分内容,构成了理论体系内部紧密相连的四个概念系列,并由之构成了统一的科学发展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现了时代性和科学性,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4.
"时"是易学的重要范畴,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根本理念。荀爽将对"时"的探讨置于阴阳大义的易学主题中。荀爽在象数易学中阐述"时"的思想,不仅针对"时"对主体的限制,运用象数方式描述"时",更能顺应时代与学术的需求,透过象数方法凸显主体在"时"中的价值自觉,从而将其乾坤升降象数学说内涵的易学天人之学思想意蕴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5.
中国汉字从创造到演变都没有脱离"象"之"意",在汉字的演化史中,形成了稳定而鲜明的观物取象、以象生意的思维方式.以文字为基础的文艺创作也不断被这种思维方式所作用,特别是文艺创作"心物"论.文艺创作"心物"论注重心对物之感、意随象而生,这与文字创造的观物取象、以象生意的思维方式一脉相承.同时,心物相感之象在继承汉字创造之象时,又进行了艺术化的创造和发展,虽保持着形象性、具体性,但它不力求反映具体事物的原貌,而是在情感化和审美化方面进行了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6.
"象"是艺术形象吗?如果是,那么它就是构成一切艺术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条件和因素,也是艺术价值得以体现的关键,更是作者传情达意的载体。但是,不同的艺术种类,其表现形式有着不同的"象",书法艺术的"象",是抽象之"象"。它的"象",包括了一般现象之"象"、作者意象之"象"和艺术法象之"象"。所以,"象"不等于艺术形象,但它包含艺术形象在其中。  相似文献   

7.
"石头"充当叙事者成为意象化的叙事者,这是《红楼梦》独特的叙事特点。从"以象含事"展开主题意旨、"以象写事"建构人物形象、"以象运事"推动叙述层次转换等方面,石头意象发挥了独特的叙事功能,从而使得《红楼梦》叙事具有了诗化叙事的形式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馨娜 《社区》2011,(2):30-31
毋庸置疑,物价高涨已成为2010年中国经济的主题语之一。从"蒜你狠"、"豆你玩"到"油不得你"、"玉米疯"、"姜你军",以及最近的"糖高宗"、"苹什么",各种新名词层出不穷。而在这种种戏说中,也透露出老百姓的种种无奈。  相似文献   

9.
近30年古代文论界围绕"象"范畴的研究主要从九个方面展开:"象"范畴的发展演变史,"象"的思维方式及审美特征,"象"在创作构思中的作用与表现,"象"的分类及其后世影响,"象"在哲学命题中的地位与功用,"象"的子范畴辨析",象"与"image"的中西对比,意象与意境的探讨,《庄子》散文的"象"言说分析。虽取得部分成就,但在某些方面诸如"象"范畴在先秦的泛化及其内涵、外延,"象"交织、渗透所形成的范畴群落,"象"在诸子和史传散文中的运用,"象"进入文论层面成为元范畴后的内涵与外延、渗透与跨越,"象"所体现出的中国文论范畴之民族特征等,都有待进一步开拓和深入。  相似文献   

10.
钱钟书对"象"与"形"的全方位诠释,实现了两个转向:1、"始形为象,终象为形"--从哲学到文艺学表现为外观察向内省转向;2、"象"与"形"二元的互融--从文艺学到以文字为载体的各类作品可视为内省向多维空间转向,从而赋予二者更为丰富的意蕴,在当代文艺理论本土概念缺席的情形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象数思维包括象思维和数思维两种,中医的"藏象",藏医的"树喻"体现了象思维;中医的"五行",藏医的"三因"体现了数思维。比较而言,中医的象思维简约而抽象,藏医的象思维平实而形象;中医的数思维更重视"五"之数,藏医的象思维更重视"三"之数。象数思维是中藏医共同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领导过程及其指导思想为主线的.从"教育民主",到"教育开放",再到"教育创新",三代领导集体不仅有各自鲜明时代的教育主题,而且分别产生了"新民主主义"、"三个面向"、"素质教育"等独特的教育理念,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发展战略和行动策略.这集中反映了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与时俱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人类个体的成长经历是一次蔚为壮观的生命境遇,是一种隐含着丰富社会意义的生存状态,20世纪西方人类的成长境遇充满了焦虑、苦痛和异化感,对20世纪西方人类成长经历的聚焦和挖掘形成了文学的一片丰茂之林。与传统成长主题的文学相比,20世纪成长主题的文学创作表现出独特的精神境遇:一是"成长之痛"——从儿童世界到成人世界,从乐园到失乐园的"成长的疼痛";二是"拒绝长大"——从成人世界到儿童世界,从失乐园到复乐园的"家园的渴求";三是"心灵悬挂"——从精神守望到成长迷失的"心灵悬挂",复乐园不是乐园的成长悖论描述。20世纪成长主题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人类成长中人与社会的游离、人与自然的对峙、人与自我的疏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哲学的“意”、“象”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哲学所谓"立象尽意"之"意",并非是对事物外在形具的反映,而是对所谓道理以及道理之法式的内心体悟.而只有立象,才能"见其形",才能极尽体道、御器之意.因此我们可以说,古人所谓"立象","案其图"不过是手段,"想其生"才是目的;"见其形"不过是手段,"执其功"才是目的."立象"的目的是用以"尽意",而广告设计中"尽意"的目的是为了"营销".虽然在这里"立象"和"立意"都看似变成了促销的手段,但在创作中"立象"仍然是为"立意"服务的.  相似文献   

15.
道家象征诗论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象罔"说贯穿着"虚实相生"的思想,精确地表明了中国象征诗论是一个通过提炼精当的"言",创造生动的"象",暗示深微的"意",从而构成的"言"、"象"、"意"隐秀相成、虚实相生的象征系统。它与"易象"说、"比德"说在旨趣和价值方面各有特色,对中国象征艺术超越简单的类比,向意象妙合无垠的方向发展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右文说"提出的声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无疑给后人诸多启发,清儒就把"右文说"推阐得淋漓尽致.本文试图从语音象似性的角度观察"右文说",指出"戋"族字表小义,阳部字常表示光明、昌盛、广大、长远、刚强等等的概念,"奄"族字表大义,"同"族字表直通、中空、外圆的特征和动作直的特点及由此引申出的通达之义等后面的原因是语音象似性.本文还举例论述了元音象似、辅音象似、声调象似等比较常见的音义象似情况.  相似文献   

17.
从先秦到汉晋是土家族处于民族形成的过渡时期,其哲学的核心价值观表现为在群己关系上的"质直好义",在天人关系上的"俗好鬼巫",在古今关系上的"我思古人",在族群关系上的"务在救时";在这一阶段还出现了"抱才而隐,乘机见用"的哲学家蜀才,其哲学的核心价值观表现为以社会实践需要释易,重视实效、适用,以分析卦爻象启示社会,凸显自己的政治情怀。  相似文献   

18.
主题生成从苏教版教材的编排体例上,可以清晰地解读出主题单元式模块教学的思想。虽然每一个习作训练并不完全遵循着这个主题,但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却可以因此而丰富起来。结合阅读教材的学习,延伸到主题式作文的训练,找准"写点",让学生在实践中把  相似文献   

19.
言、象、意三者的关系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涉及语言学知识,也涉及美学知识,更涉及哲学知识。古人早就意识到"言不尽意",于是"立象以尽意",最后达到"得意忘象"。对言、象、意三者关系的不同认识,导致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西方的有所不同,中西美学也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学者对韩礼德的系统功能文体学的介绍为基点,针对我国学者对于文体研究的"主题意义"探究不够的现状,从功能文体学的文体分析目的、分析过程、"前景化"和"情景语境"等主要概念、"文体意义"与"主题意义"等方面联系起来具体分析,认为文体分析的最终目标除探寻文本的文体特征外,还包括挖掘和阐释文本的"主题意义",对文本"前景化"的判断标准是以文章的"主题意义"和"情景语境"为参考的.因此,在运用功能文体学进行文体分析的时候,需要和一定的情景语境和主题意义相联系,才能体会到文本的文体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