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唐戟 《今日南国》2008,(17):43-43
曾为林忆莲、萧亚轩、莫文蔚、张学友、刘若英、古世基、林嘉欣、那英等任音乐制作的“金牌制作人”小柯下海了。在为奥运会倒计时100天创作歌曲《北京欢迎你》之暇,一部由他一手操办编剧和音乐原创的小剧场音乐剧《凭什么我爱你》也以黑马姿态于7月30日至8月3日登陆“上戏”剧场。在上海音乐剧舞台的票房大红花永远戴在百老汇名剧身上的此时,小柯自掏腰包一百万元,尝试进行最本土,最纯美的音乐剧探索。  相似文献   

2.
王跃萍 《宿州学院学报》2006,21(5):53-55,66
《歌剧魅影》是现代音乐剧大师安德鲁·洛伊德·书伯创作的经典音乐剧,描写了巴黎歌剧院内发生的传奇故事。本文从剧本、音乐、舞蹈、舞台场景等几方面来研究《歌剧魅影》,分析其成功原因,仔细揣摩音乐剧的三大要素在此部剧中的应用,分析其对我国音乐剧发展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提起音乐剧,人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美国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区:《悲惨世界》《猫》《奥克拉荷马》《音乐之声》《西区故事》……这些经典音乐剧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4.
音乐剧翻译作为外国文艺本土化的重要内容,要求译者具备较高的文学和音乐素养。在论述音乐剧本土化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指出了音乐剧本土化翻译过程中存在文化差异、中英文歌曲韵律差异、译语歌词节奏匹配等问题,提出了音乐剧翻译需调整文化差异、匹配译语韵律、调整节奏等翻译规则。  相似文献   

5.
音乐剧《猫》的成功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猫》是一部以儿童诗集改编而成的音乐剧,这样的取材成功的希望不被看好。但音乐奇才安德鲁·洛伊德·韦伯和一批天才的创作团队使《猫》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其主题曲《回忆》感人至深、风靡全球,成为《猫》剧的代表和象征。音乐剧《猫》将丰富的音乐元素、新颖的舞蹈元素和大胆的舞美元素完美地糅合在一起是其成功的秘诀。  相似文献   

6.
许多人认识《音乐之声》,是从曾获得6项奥斯卡电影奖的同名电影开始的。事实上,由于同名电影在国内的上映,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听着《音乐之声》的音乐长大的。半个世纪以来,《音乐之声》经典插曲《雪绒花》、《哆来眯》和《孤独的牧羊人》引发的共鸣从未消失过。那么,电影与原版音乐剧究竟有何异同点?  相似文献   

7.
几十年来,音乐剧《音乐之声》为何有如此多的"粉丝",这部剧叫好又叫座的核心秘密究竟何在?本刊采访北京上海两地的资深的音乐界及专业人士,对整部剧中的经典场景做一次通俗解说,剧中这些令人难忘的场景,将可以让你更好走近这部万人迷音乐剧——  相似文献   

8.
运用《拉奥孔》中“画”与“诗”的经典观点,对音乐剧艺术形式的本土化创作进行阐释,以一部具有浓郁本土色彩的音乐剧《牵手》为例,分析如何通过“时空转换”,把一张在网络媒体上传播的牵手新闻照片,融入地方民俗,创制为本土音乐剧,完成从“画”到“诗”的转换过程,探究音乐剧本土化创制的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9.
音乐剧是以戏剧为基础,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通过音乐、舞蹈、戏剧三大元素的整合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形象的综合性表演艺术。本文通过对音乐剧形成和发展脉络的探究,目的是为了从历时的角度,横向地窥探其发展的艺术轨迹,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鉴赏这门新兴的艺术门类。  相似文献   

10.
对兼具艺术性和流行性的音乐剧经典唱段做艺术的分析和歌唱实践的探索,将有利于音乐剧的研习者从全剧唱段分布以及唱段歌唱实践这些新的视角去学习、创作和表演。以《悲惨世界》中的经典唱段 Bring Him Home 为例,对音乐剧唱段中的主要表现手段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艺术歌曲从19世纪末诞生到今天已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从最初的学堂乐歌到艺术歌曲的逐渐形成、成熟,艺术歌曲走过了一条艰难发展的道路.在吸收西洋音乐元素的基础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艺术歌曲体裁.  相似文献   

12.
原生态民歌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艺术,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原生态民歌的多元性特征。原生态民歌浓郁的地域风格、鲜明的民族个性、不同音乐风格等这些多元性的特征足以体现出它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艺术中的音乐创作大多是选用哈萨克族民歌改编而来,一方面为哈萨克族民歌的创作提供了舞台,另一方面为哈萨克族民歌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文章从阿依特斯音乐的节拍节奏、调式特征,旋律特征、曲式结构、音乐结构、哈萨克语发音与演唱特点、音乐风格等六个方面分析了阿依特斯音乐特征,以期为阿依特斯的音乐创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田汉是我国现代歌词艺术大师 ,他的一百多首脍炙人口的歌词 ,连同他的名字一起 ,已深深地镌刻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坎上。他的歌词 ,其思想和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即 :历历在目的时代绘真 ,神形兼备的音乐形象 ,匠心独运的结构艺术 ,声诗并著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朝鲜族艺术歌曲形成于延边这一特定的空间。就整体而言,主要以传统的调式调性为基础,同时积极吸收西方音乐文化的精髓,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旋律。它还具有中国传统民谣五声调式音调的特点,因而与其它民族的歌曲相比,具有多层次的调式意义。另外,它还有机地结合了传统音乐长短的特点,从而显示出乐天性、明朗性等具有复合性的音乐美学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歌曲是以音乐艺术 (曲调 )的表现手法与文学艺术 (诗歌 )的表现手法相互配合 ,来共同完成塑造艺术形象任务的。因此在歌曲创作过程中 ,作曲家首先要吃透歌词 ,明确歌词所表现的主题内容 ,深入研究歌词的结构特点 ,挖掘歌词的音乐内涵、韵律和节奏特色 ,从而选择合适的音乐主题 ,创作优美而感人的与词意相吻合的旋律 ,塑造完美的音乐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7.
在莫扎特音乐创作生涯中,艺术歌曲数量虽少,而它的艺术魅力仍流芳百世,无论在不同规模的演唱会上,还是声乐教学中,均被广大师生及演唱者选唱。本文试图通过剖析莫扎特创作艺术歌曲的内涵及音乐色彩的变化.探讨如何以憾人的艺术感染力演唱好这些艺术歌曲。  相似文献   

18.
一首歌曲完美的表现,除了歌词、旋律,还需要伴奏和歌唱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完成音乐形象的塑造。我们为歌曲配弹伴奏时,要综合运用钢琴技能、和声配置、曲式分析、基本乐理等知识,熟练地运用与歌曲旋律相适应的和声语汇和织体音型,做到内容和艺术的统一,使钢琴伴奏与歌声形成多声部的声响效果,共同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19.
倚西声而填中词是早期艺术歌曲的通行做法,这种实践方式为现代词学研究者所借鉴,成为理解传统词乐关系尤其是“倚声填词”与“选词配乐”的经验基础。“音乐文学”观念的确立与“倚声填词”的重新定义,将传统谱例之学提升到现代歌词学层面。唐宋诗词乐谱是骨干谱,一曲多变是其常态,不同于确定自足的西方现代乐谱。以往对词之本质特征的界定,过于强调其不同于声诗、乐府的以词从乐、由乐定词的一面,而忽略了其选词配乐甚至以乐从词、依字行腔的一面。现代音乐学为我们将词的起源归结为一种音乐或乐曲形态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同时也夸大了音乐的决定作用并造成了对“倚声”的狭隘理解。  相似文献   

20.
南阳在历史上有着辉煌灿烂的音乐文化,其民歌尤为丰富多彩,故有"音乐之乡”之称.20世纪70年代末,近千首南阳民歌被挖掘整理出来,其体裁可分为号子、山歌、田歌、童谣、叫卖调、灯歌、小调、叙事歌等.这些体裁各有其鲜明的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