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代表,《孟子》对中国历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被译成西方文字,该书对英语世界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国内对《孟子》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和传播却明显研究不足。本文对国内有关《孟子》英译研究的期刊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做了详尽的梳理和全面介绍,总结出国内目前《孟子》英译主要的特点:其一,注重语言学层面的翻译研究,其二,译本研究多为理雅各英译本研究,对其它译本关注不够。因此,多译本流传学研究以及典籍英译的跨学科、跨文化研究应成为《孟子》英译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清代经学昌盛,从义理、考据层面研究《孟子》者众,硕果累累。同时有一批学者打破常规,专门研究《孟子》之辞章,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牛运震是清代较早倾力于《孟子》辞章学的学者,其《孟子论文》从文法章句、语言修辞、论辩技巧等角度,全面观照、全方位审视《孟子》的文学成就。评点精准,见解独到,影响深远。同时留有重微观点评,轻宏观评述的缺憾。  相似文献   

3.
《孟子》中的称谓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性,由于文化和语言差异,称谓翻译是《孟子》翻译中的难点。大中华文库中的《孟子》英译本是国内《孟子》译本的最新权威,但译本中很多称谓翻译违背了功能对等理论,使译文丧失了原文的人际功能,甚至重构了与原文非等值的人际功能。  相似文献   

4.
鲁迅文学上的巨大成就是和鲁迅的翻译活动分不开的,这一点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界和翻译界应该不会引起太大的争议。近年来,国内关于鲁迅翻译的研究,除了大量的相关学术论文外,还有5部专著问世,依次是:刘少勤的《盗火者的足迹与心迹——论鲁迅的翻译》〔1〕、王友贵的《翻译家鲁迅》〔2〕、李寄的《鲁迅传统汉语翻译文体论》〔3〕、吴钧的《鲁迅翻译文学研究》〔4〕、顾钧的《鲁迅翻译研究》〔5〕。关于前几部专著,学界已有书评问世。这里谈谈最后出版的顾钧的专著《鲁迅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5.
百年《孟子》散文艺术研究之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 ,随着经学的式微 ,诸子学勃兴 ,作为儒家重要经典的《孟子》得到了多学科多领域的广泛研究 ,文学研究是其中之一。纵观百年《孟子》文学研究 ,有创获亦有缺憾。就散文艺术而言 ,百年中研究者主要从《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特色及其修辞技巧的运用、论辩艺术及其气势风格、文章的逻辑性及其文体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 ,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回顾与总结百年《孟子》散文艺术研究 ,分析其得失 ,探讨新的研究路向 ,对进一步深化《孟子》以及先秦诸子散文艺术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术翻译研究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翻译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中国的书面翻译始于佛学著作翻译,中国的翻译研究及其理论构建也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通过回顾近20年中国学者对学术翻译的研究,收集分析了从1991年至2010年间中国学术翻译研究的相关论文,总结、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学术翻译研究要真正服务于学术翻译,服务于中国的人文社科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7.
孟子学研究的"历史-思想史进路"探讨的主题是包括孟子升圣、 <孟子>升经、三孟升级在内的"孟子升格运动", 其中, "三孟升级"尤为<孟子与孟子故里>一书所关注.该书勾勒了孟子故里"圣地化"的基本内涵, 突显了以运用孟庙刻石资料为特点的史料学功底在孟子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 随着孟子学研究越来越涌现出在"深刻度"和"广延度"两个层面上不断拓展的趋向, "孟子研究的史学进路"也已经或正在引导并转换着这一研究领域的"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8.
李调元是清代四川著名学者,其著作《逸孟子》一直未被学界所重视,此书的整理文献较少。经过对《续修四库全书》中《逸孟子》的整理,从作者、写作缘由、文章结构、文章内容等方面对《逸孟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借以发现其文学价值。运用对比的方法,将《逸孟子》中的文段与《孟子》一书中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对《逸孟子》的文本进行概述,并肯定了《孟母传》一章的文学价值。通过对《逸孟子》与《孟子外书》的关系分析,阐明了《逸孟子》在孟子逸文研究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孟子注疏》是见于著录的北宋第一部《孟子》注本。《孟子注疏》虽题名为孙奭所作,但据前人研究,此书是假托孙奭之名的伪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考证,认为前辈学者仅凭屈指可数的例子,就断然判定《孟子注疏》不是孙爽的作品,有些底气不足。指出关于《孟子注疏》的作者问题,除非有更为直接的过硬材料,否则只能存疑。以现有的材料为依据,无论说《孟子注疏》是孙奭的作品或不是孙奭的作品.理由都显得不够充分。另外本文对《孟子注疏》在《孟子》学史上的价值与影响以及孙奭的《孟子》研究成就也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笔者阅读巴斯奈特的《翻译研究》之后的感想为出发点,分别具体阐释了文中的几个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以此表达笔者对于文化和翻译方面的一些粗浅的理解和想法,并希望能以此挖掘出更多关于翻译和文化比较方面的深层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国外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器翻译已广泛应用于语言服务行业,国外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实证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基于“翻译研究文献目录”和“机器翻译档案馆”两大数据库,通过全面剖析译后编辑过程及产品评估、译后编辑效率影响因素、译后编辑工具与译后编辑者及人才培养四大研究热点,分析其研究进展与研究方法,阐述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研究的启示,为国内相关研究以及翻译人才培养和翻译学科建设提供新视角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汉译英中,译文如何保留原作的文学性一直是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以变通的手法,较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文的韵味,值得人们学习和研究。通过撷取葛浩文小说译作中的一些成功译例,并对其从语言文字和修辞手法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概括其启示所在,旨在提高人们在汉译英文学翻译中的变通意识,收到更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3.
英国汉学家、传教士理雅各率先系统地翻译了中国古代经典的主体部分,其人其书长期以来是海内外历史学者、宗教哲学学者与语言学者关注的焦点所在.本文通过综述学者对理雅各译本的研究状况,提出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尽管各见所长,也分别受到学科自身的限制.不少历史学者以及宗教哲学学者因受外语的限制而未能深入分析译出语或译入语内在的机制,也未能并构架出分析译文语言风格的完整理论体系;语言学者则因背景知识和原始资料的缺乏以及运用纯语言学的研究范式而未能深入分析历史背景或哲学理念对翻译的具体影响.因此,文章呼吁翻译研究应借鉴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译论的大量引介,理论化、研究方法科学化、模式化的观念不断涌现,国内翻译批评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新局面。在语言学翻译批评模式方面,将翻译批评与语言学知识结合起来,分别从不同的语言学视角去研究翻译批评现象,使其更为科学客观;在文化翻译批评模式方面,打破了语言学范式在译学研究中的主导地位,结束了以语言为中心的静止的研究局面,影响译文形成过程的外部因素开始进入学者的视野,使得翻译批评研究更为全面,视野更为开阔;在文艺学翻译批评模式方面,将翻译批评建立在美学与文艺理论基础之上,强调翻译中的审美体验和艺术生成,翻译批评的观念和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鉴于翻译批评研究的人文社会科学性质,未来的翻译批评模式研究既要在宏观上坚持人文方向,又不失微观分析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5.
1959年雅各布森(Jakobson)把翻译分成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对中国知网跨库检索到的24篇代表性期刊论文进行述评,旨在说明国内学者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20多年里一直在关注对翻译活动的本质认识。但是他们的关注却是不够全面的,所界定的翻译定义不能涵盖上述三类翻译,特别是其中的符际翻译。鉴于此,译界对翻译定义的研究仍任重道远,期望对翻译活动的本质认识能跟得上变化发展着的翻译实际。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者对文化语境的有效处理是翻译成功的关键。以文化语境为视角开展翻译研究,有利于促进翻译理论及实践发展。以中国知网(CNKI)2003—2012年收录的关于翻译文化语境的学术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从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两方面回顾近十年国内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总结研究的成就、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促进翻译文化语境理论研究,继而带动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7.
在任何语际翻译的实践中,寻找源语文本和译语文本之间的等值成分和实现二者的对等都是翻译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但是,何谓“翻译对等”和如何实现这种对等是各种翻译学派争论的焦点。约翰·卡特福德和尤金·奈达同属于西方翻译理论著名的代表人物。他们各自的代表作《语言学翻译理论》和《翻译理论与实践》都借鉴了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力图从不同视角对翻译进行更加客观、准确、科学的分析和描写,从而对翻译实践产生了实际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两位学者在对翻译等值的认识以及其理论的侧重点不尽相同。笔者将两种翻译理论所涉及的几个概念进行阐释、分析和对比,以便更清晰地把握这两种理论的异同,在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的同时,对翻译等值形成一个更加准确综合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研究方法是研究的关键,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保证研究具有价值。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该具备自己的研究方法,应强化以科学理性的方法论来指导翻译研究。文章对翻译研究的主要方法类型及其具体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旨在帮助翻译研究者对翻译研究方法有比较系统、清晰的认识,以便在从事翻译研究时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使研究更加科学、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较多学者对网络热词的概念、内容及意义开展了多视角研究,取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文章以2008年至2018年为研究区间,以网络热词为研究主题或篇名搜索国内研究,从网络热词的概念出发,对网络热词的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翻译学和教育学等学科视角下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开展近十年的动态研究,以期为网络热词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