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试析康德审美天才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康德以前的天才观往往适徘徊于神与人之间,逗留于说与不可说之界。该试图通过对康德天才观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独创性与典范性,想象力与理解力关系的勾勒和阐发,探寻其天才思想的现实基础、多维特征以及深层本性,从而达到对天才之人性的界定与论证。  相似文献   

2.
以康德关于艺术天才问题的讨论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艺术天才的基本构成要素,亦即作为一种人之自由创造性活动与作为一种超越的、具有创生性之自然的有机统一,重新诠释康德关于艺术创造规范性问题的讨论。康德将天才的创造性活动区分为两个不同的维度:原创性与典范性。因为对于有限的人类知性而言,天才作品的创作法则至今秘而不宣,故而作品表现为一种具有偶发性与原创性的艺术;而天才作品的典范性则要求将自身置入特定的艺术传统中,以一种谦卑而开放的姿态,容许多样艺术风格与流派的存在,以此实现其典范性价值。  相似文献   

3.
"真—深"两重新结构是探寻王国维意境内蕴的密码,它与王国维深入融摄康德本体论及美学天才观有关。拥有独立不依的人格,即是主体之真,真之对象常显得"不隔";而天分与修养的差异,生成的是有深浅的主体,意味隽永状貌的呈现,即是对象之深。真与深的主体、对象,分别都带有"类现象"与"类本体"的特点。偏重于真、侧重于深、真与深相融,是意境结构表现出的三个层次,价值于其中由低到高排列。康德实践理性与自由、道德的内在联系,是王国维倡导意境主体人格独立的西学依据。意境主体各有深浅的观念提取,与实践理性的可教性相联系。"类现象"与"类本体"的意境特征展现,是由康德现象界与本体界的划分活化而来。康德天才与人力不分离的思想,拆散、变形后向单方倾斜,即是王国维美学的意境论与古雅说。王国维的意境对应的是康德的"审美诸观念"。康德想象力与知性融合的思想,演化过来即是"真—深"两重性结构。  相似文献   

4.
天才理论是18世纪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的热门话题,在现代和后现代思潮中,天才理论又得到关注和探讨。康德与黑格尔天才理论的相通之处在于:二者都认为天才是天生的禀赋,注重想象力在天才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天才的独创性,强调天才离不开后天的训练。而二者的不同表现为:康德的天才理论突出了主体性,黑格尔则强调天才的客观性;康德的天才理论处处显示出二律背反,而黑格尔的天才理论则显示出辩证统一,黑格尔在康德的基础上更加丰富了康德的天才理论。  相似文献   

5.
艺术天才理论是康德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关于艺术天才的判断蕴含了一系列深刻见解,对后来的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对康德的天才理论作了具体阐述,并对这一理论的意义作了评价,认为康德的天才理论今天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人们认识艺术天才有着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康德哲学所开示的"经验"与"超验"的"二向度思维",是《判断力批判》所提"天才对鉴赏的关系"这一重要命题的致思根源。"鉴赏"与"天才"由此分为两橛,归之于艺术家的"鉴赏力"就是"赋予对象以美的形式的能力"。"天才"的真正要义在于它为艺术提供"精神"或"理想","鉴赏"与"天才"也因此共同祈向于"审美意象"一极,从这里就衍生出黑格尔的"内蕴说"和克罗齐的"直觉说"。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天才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天才观经历了两汉的确立期、魏晋南北朝和唐宋的发展期、明清的成熟期等阶段,始终强调“才”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同时围绕先天与后天关系上的分歧,形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天才观。古代天才观紧扣文学实践,将“学”、“识”、“胆”纳入“天才”的应有之义,并对“才”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开辟出一条力图从创作主体入手去把握文艺创造本质与规律的道路,迄今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石涛所提出的"我"和康德所提出的"天才"观念,两者是中西艺术理论中关于创造主体的经典提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通过艺术与自然、天才与自然、独创与摹仿以及天才与见识和训练四个方面的平行比较,对石涛和康德的艺术创造主体理论之同异作出了理论的剖析和揭示。  相似文献   

9.
天才与庸才     
有人问天才:您与庸才的区别是什么?天才回答说:世上本无天才,只不过勤奋再加点儿远见罢了。两者总有点区别吧?那人又问。天才指着一只毛毛虫头问:那是什么?毛毛虫。  相似文献   

10.
天才与天才教育之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才是指那些凭借自己非凡的能力和创造力而做出了非凡业绩的人。天才需要“天生”的因素 ,说明教育的前提是可教育性 ,教育结果也因教育对象资质的差异而具有不确定性。另一方面 ,天才需要一个成长过程 ,所谓的神童教育必然是拔苗助长式的摧残和折磨儿童的教育 ,更广泛地说 ,成功学并不一定就带来成功 ,名师并不出高徒。天才离不开适度的人生艰难和心灵痛苦。天才与时势、群众或当时的历史是互动的 ,天才创造着历史 ,历史也成就了天才。总之 ,天才和英雄人物的产生 ,有许多非理性的而不能够控制的因素起着作用 ,若按照某种机械的、既定的模式是培育不出天才的 ,教育一旦变成僵死的教条 ,就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在一个社会和一个社会的教育中 ,尽可能提供一种自由发展的氛围 ,使人的才能得到多样性的萌生、促进和发展 ,才可能产生天才和多样性的天才。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的诗往往体现出一种禅的况味和追慕禅宗的本心。由于不凡的经历和秉性,王诗或以峭拔凌厉的议政表现“在欲行禅”的人生信条,或以隐喻曲笔表现其难言的归隐之心。晚年写下的流丽清新、洁美如画的归居小诗,才最彻底、最真实、最畅意地表现了这位老居士对禅精湛的理解和对诗天才的运作。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概念”的理解,通常是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来进行的。这样,就容易剔除它本身所应具有的丰富性和流变性,把“概念”抽象为某一类事物区别于他物的共同属性。但是,由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处于相互联系和辩证发展之中的活生生的现实世界,因此,概念又必然具有具体性、辩证性,是“具体概念”。正确认识概念的辩证本性,对发挥概念在思维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五种理论视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和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就要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以人为本的"人"有意义深远而丰富的理论蕴涵。质言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五种人性境界。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社会主义的观念及其运动是全球化演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 成部分。全球化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矛盾、竞争的结果。正如资本主义具有"全球性"一样,社会主义 也同样具有"全球性"。在全球化过程中,如果说资本主义依靠的是"看不见的手",那么社会主义更加自觉,更 加富有主动性,更加积极地追求"全人类性"。  相似文献   

15.
电影《莫扎特》讲述了一个被创造激情抓住的天才和一个被嫉妒激情抓住的庸才之间发生的故事 ,它让我们逼真地看到了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天才无比相似的命运 ,以及生活在天才阴影里的庸人们令人同情的心态。它深度展示了天才和庸才的不同的不幸 ,启发我们对人性的理解和怜悯  相似文献   

16.
帕特里克.怀特的《沃斯》一直是西方文学评论界的热点。有人赞扬它是"天才之作",也有人指责它晦涩难懂,高深莫测。本文试图对《沃斯》一书的象征手法进行解读,以进一步探讨作品的深层意义。在物质丰富、精神贫乏的现代社会中,基督教为人们超越自我、净化心灵提供了一条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中国古代美学中“愤”的理论流变进行疏理 ,从生命的角度探讨了“愤”与创作的关系以及“穷而后工”的审美评价标准确立的原因 ,区分了“愤”、“怨”的不同 ,指出“愤”在美学风格上属于阳刚 ,而“怨”在美学风格上属于阴柔 ,并对“发愤著书”、“穷而后工”的命题进行现代反思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郭沫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解释郭沫若的"球形天才"之谜.郭沫若新诗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亢奋意识与小说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感伤意识极不协调,研究者历来对于这一明显的反差存而不论.如果说郭沫若的新诗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天才美",那么,其小说创作表现出来的也便是其独特的"天才情结".从"天才情结"的角度去解读郭沫若的身边小说,是索解郭沫若"球形天才"之谜的一个宝贵视角.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问题是以天人关系为基础的人生问题,具体说是在"天人合一"立场上人的价值选择问题。以"法天象地"为自我安放起点,先民找到了"天人相通"的可能性路径,这就是"天道"的"生生之德"及以此为基础人的道德价值取向。"天人合一"因此获得了仁爱道德的伦理意义。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特质及其蕴含的"主客统一"的思维方式,使人与自然在文化源头上获得了内在的和谐关系。这种智慧虽产生于农业文明,却能为现代社会的环境伦理提供合理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