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7 毫秒
1.
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是制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瓶颈。造成中国汽车企业技术能力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将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与企业技术能力割裂开来,忽视了企业自身技术能力对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限制。以沈阳华晨金杯为例,分析中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未来中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与实施应当建立在技术能力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定位与模式: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可以从市场定位与创新模式两个视角考察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就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范围、强度及层次寻找市场、适应市场、创造市场的过程。自主研发、引进模仿、合作研发是技术创新的三种现实路径选择模式。自主研发创新优势明显,但技术开发、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风险较高;在妥善处理知识产权问题的基础上,引进模仿创新可以避开技术首创的高风险,在技术的完善、成本的降低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合作研发模式是技术创新的未来走势,优势在于分散创新风险,合作各方优势互补,培养彼此的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模式选择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技术创新所需资源和能力的不同来源,可以将技术创新分为独立创新、合作创新、引进再创新三种模式,它们各有优点和缺陷。技术创新模式选择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企业竞争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待开发技术的特点,三是企业的技术开发资源和能力。现代企业大量选择合作技术创新模式的原因在于:首先,这是现代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的必然要求;其次,世界范围内高素质的研究开发人才、技术成果及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都越来越多,通过合作从外部获取技术便成为可能;第三,相比独立创新和引进再创新,合作创新模式的综合优势更加明显。目前,我国企业的总体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还比较低,通过产学研合作增强其技术创新能力更是其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并非以线性模式向前发展,企业本身是一个复杂系统,其技术创新活动与路径同样具有复杂性、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等自组织特征。该研究运用复杂性理论及方法根据企业技术创新路径的特点与规律,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复杂性模式。  相似文献   

5.
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愈来愈得到大家的认可 ,但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通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建立 ,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判、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 ,也阐述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选择。在得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值的基础上 ,对企业进行了分类 ,并按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差异化的技术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环境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新的客观经营环境 ,互联网也为现代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有了这样的一个新的环境或平台 ,企业的各个方面都会发生重大的变革。本文就是通过分析在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动力路径以及典型的案例模式等问题 ,来探讨网络技术在提升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技术联盟是企业在当前激烈竞争环境下发展技术的主要模式,其研究越来越受到企业、政府的关注。技术联盟的发展、成功运行与合作伙伴的技术创新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AHP模糊评价法来评价联盟潜在合作伙伴的技术创新能力,可为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联盟合作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主要讨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以及资金筹措和运作模式的选择。本文认为企业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是产品的创新;产品品牌的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反映;风险投资基金的运作是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柱;为了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资金、市场和组织管理问题,可以考虑多种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技术企业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是技术、产业乃至整个经济进化的源头,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性。技术创新是消除高技术企业病态性的主要内在工具,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技术创新方式的运用和技术创新战略的定位无一不与高技术产品、高技术企业的生命周期有关。基于生命周期理论进行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方式和战略的整合选择,既是理性的,也是现实的。  相似文献   

10.
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背景下的技术演化能力诠释着企业的技术周期和企业的生命周期。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也影响产业聚集和企业分工,带来企业市场退出的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1.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熟度模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企业赖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性因素。目前,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大多基于资源或绩效,但这只能间接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际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直接地通过企业创新过程中的行为特征来表现,因此,可以借鉴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来辨识技术创新能力;而且,可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熟度分为从低到高的5个等级:初始级、规范级、战略级、优化级和协同级;当然,不同等级需要不同的管理,创新也具有不同的特征,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河南、安徽、山东等六省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以河南省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构建了以技术创新潜在资源投入能力、技术创新活动实施能力、技术创新环境、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四项指标为基础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数据分析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河南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演化经济学将技术创新及其传播看作是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技术创新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增加研究与开发投资的结果,在很多产业,新技术的产生和传播是"干中学"的结果。"干中学"强调的是个体经验的积累、技能的提升以及意会性知识的运用。经济行为主体的不同理性运用程度和不同的学习能力对技术创新与传播的影响是不同的,因而决定了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路径依赖的概念对新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失败和技术创新多种可能结果的解释更为合理。利用技术创新路径演化原理对于制定创新政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完善市场制度,使之成为一个从事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将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传播,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航空工业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如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获取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对中国航空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作出恰当的评价。文章改进了一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审计评价模型,基于该模型将中国航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划分为学习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源配置能力、组织创新能力和战略计划能力等七个维度,在对样本企业进行调查分析之后,得出了中国航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5.
依据创新连锁联结模式,从市场机会和企业知识基础及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来认识技术创新.指出企业的技术创新是知识密集型的,西部地区若要运用技术跨越战略,须善于获取、吸收和学习知识,强调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制度和机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对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综述,并以科技创新环境支撑能力、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和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为一级指标建构江苏省13个省辖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江苏省的13个省辖市,采取因子分析方法,对其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对各个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排序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尽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关系到我国企业生存和国家安全的大事.我们应抓紧优化配置科研资源,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拓宽融资渠道,扩大技术资源,尽快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迅速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使我国企业尽快摆脱经营困境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基于资源和管理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和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能力的基本定义和实质出发, 从技术创新资源和技术创新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 并建立了评价指标。使用非参数统计方法证明了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创新资源及其管理水平共同决定了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 提出了资源是基础, 管理是合理配置资源的过程, 资源和管理必须协调发展, 才能有效激活企业资源,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并提出了中国企业增加技术创新资源的途径, 即应注重管理创新, 从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6—2011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研究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制造业整体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但进一步分行业来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环境规制有利于污染密集型行业技术创新,但对清洁生产型行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因此,政府应根据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形式的环境规制政策,以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